侯永亮 王登登
[摘要]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经历了一个由提出远大的现代化目标到修改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具体化为“小康”社会。其历史演变是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符合我国实际。
[关键词]现代化目标;提出;历史演变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今世界进步的时代主题,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就提出:“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建国后,我们党为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更加明确地把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此作了艰辛的探索。那么建国以后,我国的现代化目标是怎么提出的呢?其间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过程呢?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新中国诞生后,党的大量精力是考虑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五十年代初期,即民主革命的任务完成、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以后,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成为党优先考虑的问题。195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在大会开幕词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的号召。周恩来在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任务。
1959年末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作的笔记中,对这一现代化目标作了完善,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至此,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就全面完整的提出来了。1964年12月,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央第一次正式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75年1月,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再次重申了这个目标。
1975年6月2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报纸主编协会代表团时,对“四个现代化”作了进一步界定,他说,我们在这个世纪末所要达到的四个现代化,“就是接近或比较接近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邓小平的这一界定,使我们所确立的现代化目标,从世界范围内,从横向相比较的角度,有了明确的标准。
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充满信心。1978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政府经济贸易代表团时表示:“粉碎‘四人帮,全国人民都高兴。现在的情况比较好,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清醒地看到这是一件艰巨的事情,但是是能够做到的。”l978年6月,他在与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会谈时又说:“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是很容易的”,但是“我们清醒的估计了形势,是可以实现的,……在这方面,我们是充满信心的。”
自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上半年的近三十年间,党提出了现代化目标即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并对此充满了信心,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修改及完善
1978年我国掀起一股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出国考察热潮。使我们对西方发达国家各方面信息和情况了解越来越多,同时西方发达国家高度现代化对我国的冲击使国家领导人直接感受到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因此促使国家领导人进一步思考原定目标的可行性问题。
对客观实际的分析和经过理性的思考,党和国家领导人认识到,此前所确立的现代化目标显然是太高了,不切合中国实际,必须根据我国国情来修订。
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委员会代表团时,第一次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实现四个现代化可能比想象的还要困难些。”同年10月,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显然他已经认识到过去的现代化目标是不切合实际的,标准太高,用“中国式的现代化”来修订原来的目标。
那么中国式的现代化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现代化,又以什么为标准来衡量呢?
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在这里,邓小平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即“小康之家”的标准。这是他第一次用“小康”这个名词来描述未来20年中国的发展前景,也是第一次用“小康”来注释他所说的“中国式的现代化”。
1982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得亚尔时说:“我们面临发展和摆脱落后的任务。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n3根据邓小平的构想,1982年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从1981年起到20世纪末,在20年时间里实现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
这个目标是否切合中国实际,是否可行呢?为了实地考察小康目标的现实可行性,1983年2月,邓小平前往江苏苏州、浙江杭州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为期12天的苏杭之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看到了苏杭农村的巨大变化,看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使他对翻两番,实现小康目标充满了信心。从而验证了小康目标的可行性。
在1978年下半年到1983年初的四五年间,我们党对现代化目标由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修改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具体化为小康目标,其标准逐步降低,越来越切合中国实际国情。
三、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形成
苏杭之行后,邓小平开始将注意力更多的转移到小康目标实现之后中国的
长远发展规划问题,并在探索思考过程中提出了到21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科学构想。
1984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外交国务大臣杰弗里·豪时,第一次对小康之后的发展目标作了设想。他说:“同我们的大目标相比,这几年的发展仅仅是开始。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在30年至50年内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邓小平把上个世纪后二十年作为第一步,把本世纪前几十年作为第二步的“二步走”战略的最初的表述。同年6月13日,他在会见圭亚那总统林登·伯纳姆时说:“中国真正变化比较大的是这五年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确定了一心一意搞四化建设的方针,确定了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政治生活安定团结,经济方面稳定发展。看来这个势头可以保持下去,我们的目标可以实现。以本世纪末为起点,我们再好好干30年至50年,中国就可以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仍然是“二步走”战略的表述。
“二步走”战略目标对中国前景作了规划,但第二步的目标定位是“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个目标还是脱离了中国实际。1987年2月在与加蓬总统邦戈谈话时,邓小平第一次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改成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使我们的目标建立在坚实的客观基础之上。
1987年4月,邓小平会见西班牙客人时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样邓小平就把原来“二步走”中的第一步又分解为二步,而原来“二步走”的第二步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第三步,标志着“三步走”战略正式形成。
邓小平的这个构想为中共十三大所采纳并写入党的文献。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1983年后的十几年中,我们党现代化目标的演变,一是把原来确立的“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修改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使之更符合实际:二是把原来的“二步走”修改为现在的“三步走”,使之更具体化。
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现代化的目标和实现步骤又有了新的发展,即把本世纪前几十年的发展又分为三个步骤,即把大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具体分解成三个步骤:“第一个十年,我们要实现到2010年的发展规划,使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将是第一个巨大进步。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国民经济将更加发展,各项制度将更加完善,将是第二个巨大进步。到21世纪中叶,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将是第三个巨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现代化的目标,经历了一个提出和历史演变的过程,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符合实际。当前我国人民正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向着我们既定目标前进。我们相信,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