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物教学中挖掘学生的素质潜能

2009-06-03 03:14邵宝洋
中学生物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情感思维

邵宝洋

学生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生物科学素养是现代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招生考试制度、教育评价制度的不合理性,出现了“应试教育”这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程理念的时候,新的课程标准更突出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新的高考模式体现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考核,这就要求教师对中学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思想作出理性的思考和调整。

黄冈、启东等地及国外教育改革的典型范例告诉教师们: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改革课堂教学上。教师要通过大量的改革实践,废除不适应课程改革的陈规,以人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以教研教改为先导,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逐步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导航,并不断总结经验,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反过来以素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改革的实践。

1注重学法指导。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自学潜能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似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被有效地开发。师生间教学活动的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室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教师积极实现师生问、生生间的互动探究活动。生物课堂教学以其鲜活的模像和实物直观,极大地激发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地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地学。现代教学论强调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学生“会”而是教学生“会学”和“创造性学”。生物教师理所当然地应站在新课程改革的前锋,不断探索新的创新经验,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教学的质的跨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难点内容,强化学生自我增值的再生能力,处理好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的关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立足“授之以渔”而不是局限于“授之以鱼”,从低年级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自学指导,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捕捉知识的火种奠定基础。

2注重意志品质的培养,挖掘学生的意志潜能

意志结构是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因素,是人们奋力拼搏,自觉地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的根本保证。日本在中小学生中实施“挫折教育”、“逆境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的意志品质。目前,独生子女养成了一些依赖、骄横、畏苦怕难、不善于处逆境等不良习惯,反映到学习中,产生了厌学、怕学、不善于动脑、不主动求知的情绪,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作出努力,引导和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充分挖掘学生的意志潜能。在学生思路出现阻塞,思维过程出现混乱时,教师让尖子生表现或自己亲自解答是不足取的,这时,教师应耐心启发、引导思维,充分相信学生自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从而砥砺他们顽强的学习意志。

3注重思维品质培养。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方面是通过人脑对客观事物直接反映,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实现。另一方面通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主要是人脑对获得的各种感觉和知觉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实现的。‘这种加工和处理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在人的各种能力结构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思维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和具体化等。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钻研精神和探索性、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是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培养灵活发散的思维品质的过程,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的教学设计展开是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根本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要放慢节奏,反复启发点拨,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静心思考,并不断激问质疑,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紧跟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真正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培养目标。

第二,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

第三,加强抽象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从具体到抽象,设置思维坡度,循序渐进,逐步地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还应利用学生求知旺盛,探究心理活跃,喜欢标新立异等心理特点,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还可要求学生从已知到未知,培养思维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形成完善的抽象思维。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合理地组织和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发挥学生思维能力的潜能。

4注重思维情感的熏陶,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

思维情感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和美感教育等。课堂教学中思维情感的陶冶,贵在自然渗透。如生物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抓语言的咀嚼、情境的渲染、情感的激发,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情境渲染,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并使他们在感受语言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情感的熏陶。人的审美结构表现为敏锐的审美感觉,丰富的审美想象,强烈的审美情感和融化于审美情感中的灵活的思维活动。从教育理论和实践看,中学阶段的美育启蒙在学生利德、启智、健体等诸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然科学本身的规律美和理性美,文学作品中的鲜明的形象美,教师专深而广博的知识素养,多样而优化的教法,优美流畅的语言及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操,无疑是最好的美育内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充分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和审美教育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观点教育,并利用情感的调节、动力、疏导、保健功能,使学生学习由静态被动型转化为动态主动型。

5注重科学实验的拓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随时达成专业对话的情景,牢固树立“以学论教”的思想,追求通过有效的“教”促进有效的“学”,在发展学生中发展自己,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使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全面深刻挖掘学习的创造性学习的潜能,收获创新教学的丰硕成果。

杨振宁教授说过:“不该说,读书努力就是好学生,应该说,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才是好学生。”可见,素质教育中,挖掘学生的素质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推行快乐教学法和“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生动活泼”的素质教育指导思想,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使素质教育成为一种生动、多元、全方位的高效活性教育。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情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