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堂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统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国务院对统计信息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温家宝总理要求“国家统计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当先走一步……应当在利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方面走在前面”。今年1月4日,李克强副总理在视察国家统计局时指出:“要从提高国家基础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高度,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部门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信息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务院领导关于统计信息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统计信息化工作,努力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
一、充分认识统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统计信息化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统计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统计信息化,是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统计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一)统计信息化是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统计服务科学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要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各类经济体提供全面、准确、及时、权威的统计数据,为其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变化提供基础信息;就是要密切监测经济社会的运行状况,及时准确揭示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就是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开展统计分析,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面对数以万计的统计指标和调查对象乃至十几亿的普查对象,面对海量的原始数据和影响经济社发展变化的多种纷繁复杂因素,要进行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加工、汇总,要及时地对经济社会运行进行监测,要科学分析经济社会的变化规律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离开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撑,就不可能有深度,就不可能有高度,就不可能有高质量。
(二)统计信息化是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是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基础保障,是充分发挥统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作用的重大举措。统计工作科学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统计设计、统计工作布置、统计数据生产、统计数据发布提供、统计工作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实现统计全流程、全方位的数字化、信息化。如果缺乏现代化的数据采集加工手段,缺乏安全快捷的统计信息网络,缺乏统一适用的统计应用软件,缺乏强大健全的统计数据库系统,面对复杂的统计管理体系、庞大的统计调查体系和复杂的统计环境,统计系统就不可能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就难以实现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就会制约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影响统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作用的发挥。可以说,统计发展的历史就是统计工作与计算手段发展相互促进的历史。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统计工作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方面的科学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要切实保障统计信息的真实可信,就必须积极推动和应用信息化;要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和紧紧依靠信息化;要实现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就必须率先实现统计工作的信息化。
(三)统计信息化是统计建设的重要内容。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统计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水平,离不开统计能力的不断提高。提高统计能力,关键是要加强统计建设。统计建设包括法制建设、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法制建设是保障,基础建设是根基,队伍建设是关键,信息化建设是核心。统计部门整天和数据打交道,与信息化的联系最密切,从数据采集、传输、整理、汇总、存储到数据的提供、发布,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目前,普查需要动员几百万人员,需要录入、处理巨量数据,常规统计调查每月也要录入、处理巨量数据,这给统计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离开了现代化的手段,统计工作根本无法运转。只有建立起满足统计工作业务需要的统计网络体系、统计业务处理软件系统、统计数据库体系,才能使统计信息化建设真正成为统计建设的核心,真正发挥统计信息化建设对提高统计能力的关键作用。
(四)统计信息化是推动统计改革的内在动力。通过统计信息化,可以实现调查对象原始数据直接上报国家统计局,由国家统计局直接对原始数据加工得出全国性数据,可以消除数据传输、汇总的许多中间环节,有效抵御中间环节对数据的可能干扰;可以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共享同一原始数据,按照统一的方法计算、核算分层数据,为地方和国家数据之间、地方各级之间数据的衔接提供保障;可以实现专业统计和综合统计之间、专业统计之间原始数据的共享,为消除专业统计和综合统计之间、专业统计之间数据的交叉重复和不一致提供保障;可以推动统计业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可以使一些原来不能实施的如“一套表”制度、一体化设计等得以实施。因此,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统计设计思路、统计组织体系、统计管理方式和数据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对统计工作的影响十分重大。同时,统计信息化还能使我们在不改变大的统计体制的情况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二、努力构建现代统计信息化体系
统计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统计信息资源,促进统计信息共享,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效能,推动统计工作现代化的过程;是信息化日益渗透统计工作,与统计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紧密融合的过程。经过统计工作者的多年努力,统计信息化取得了很大成绩,部分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发布初步实现了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但从生产更准、更快、更全的统计信息对信息化支撑的客观要求看,用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和要求衡量,统计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统计信息网络尚未完全建立,数据处理程序效率不够高,数据库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联网直报工作进展缓慢,现行统计信息化水平还不能很好为统计工作提供高效的技术手段,还不能很好满足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还不能很好为统计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因此,必须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初步考虑,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统计信息化促进统计工作现代化、以统计工作现代化带动统计信息化,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深化应用、资源共享、安全可靠的原则,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努力构建网络健全、程序统一、运转高效、使用方便的统计信息化系统。
(一)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构建结构合理、覆盖全面、安全可靠、运转高效的统计信息网络系统。没有健全高效的统计信息网络,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就难以实现统计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统计的作用也就难以有效发挥。当前的统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抓住网络技术转型和政府公共网络建设的有利机遇,加快国家统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要优化统计信息网络结构,延伸统计信息网络触觉,提高统计信息网络普及率,推进多种网络接入,加快国家调查队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统计局和国家调查队网络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与中央和地方政务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统计信息网络性能,加快国家统计信息工程扩建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级统计机构的网络传输能力;加强硬件基础建设,提高统计信息处理能力、传播能力和效率;加强统计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运维管理机制,加快国家统计局涉密网建设,强化统计数据灾难备份系统建设,增强统计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统计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保证网络系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
(二)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构建满足需求、规范统一、兼容共享、方便实用的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当前,由于开发统计数据处理软件时对基层考虑不够,缺乏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的统一规范,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多、散、乱,不兼容,不共享,不统一,影响和制约着统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尽快解决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多、散、乱问题,实现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兼容、共享、统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统计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信息化工作者,一定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将方便基层统计人员和统计调查对象填报数据、汇总数据、上报数据作为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基层的实际情况和使用者的需要出发,在充分调研和严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统一数据处理平台设计方案,强化统计设计的标准化、工程化,强化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规范化,提高软件对基层数据录入、网上报送、编辑审核、汇总制表、分类整理和统一管理的支持力度,加快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开发进度,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统计数据采集软件平台,满足各级统计机构和各专业统计调查的需要,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效率,减轻基层报送负担。
(三)着力整合资源,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功能齐全、高度共享、使用便捷的统计数据库体系。统计数据库体系建设滞后是制约统计能力提高、影响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统计业务急需的统计数据库尚未建立,已建立的一些统计数据库功能不够完善,造成大量统计数据难以进行深度加工,难以进行部门、专业间数据共享,难以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直接制约着统计效能的提高,直接影响着为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各类经济体服务水平的提高。要加大对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研究,尽快形成统计数据库体系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在相关专业选择数据库进行试点,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加快基础支撑数据库(包括元数据库、基本单位名录库、地理信息库)、专业原始数据库、专业工作数据库、综合应用数据库、统计数据发布库的建设,逐步形成与统计软件平台对接、以统计业务流程为基础、能够方便管理和处理不同类别及各种粒度数据的全国统一的统计数据库体系;通过中央与地方的政务网络资源,提供权威、丰富的统计信息及多样、方便的检索查询服务功能,提高统计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数据管理能力。抓紧充实和完善国家统计数据库,保障正常运行,进一步推进统计信息的公开化。积极做好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
(四)正确处理信息化与统计业务的关系,努力促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统计工作的统一性要求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的发展又为统计资源整合提供着技术支撑。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就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统计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的计算机化、网络化。统计信息化必须以满足统计业务工作需要、提升统计工作水平为根本目的。统计业务工作必须规范流程,统一标准、指标和口径,才能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化的作用。因此要统筹好统计业务工作和信息化建设二者的关系,以统计业务工作需求带动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促进统计业务工作。要加大规范统计报表一体化体系、统计信息标准、统计业务流程,加快统计信息化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发布,建立统计制度设计、统计数据管理和相关技术业务标准的元数据库及维护机制,为推行统计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加快统计数据中心建设,加强对统计数据的科学、规范管理。大力推动统计电子报表的应用,实现统计报表的设计、下发、报送、催报、审核、处理、综合管理和发布等统计工作过程的网络化。完善国家联网直报系统,加快推进各专业的网上直报,在主要专业领域逐步取消纸介质进度报表,逐步实现通过网络直接向国家统计局和省、市、县统计机构报送统计资料。完善统计信息门户网站建设,提高网站服务功能。积极推广手持电子设备、住户记账器和电子采价器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三、积极稳步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各级统计机构要高度重视统计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和《“十一五”国家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积极稳步地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统计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推进统计信息化,关键在应用,重点在落实,成败在领导。各级统计机构要站在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把统计信息化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加强对统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亲自过问,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化工作情况,并在各方面给予信息化建设大力支持。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建立责权统一的目标责任制,构筑自上而下、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明确每项工作、每个环节的执行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
(二)统筹安排,分布实施
统计信息化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网络架构、技术路线、运行维护等方方面面。各级统计机构要在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要求,对信息化的各个方面,统筹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协调发展。对于关系到全局的地方统计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业务应用和系统环境保障建设,必须与国家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相衔接,保证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要加强统计信息化系统管理,统筹网络平台、软件应用平台、数据库和存储备份系统建设,确保国家统计信息化系统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三)服务业务,方便基层
各级统计机构在制定统计信息化规划、部署统计信息化工作时,一定要以满足统计业务工作需要、方便基层填报和使用、提升统计工作水平为根本目的,将统计信息化建设与统计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审核、处理、存储、发布各个环节、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统计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更好地促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当前要重点做好统一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工作,尽快制定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平台方案,先行试用,强制转换,努力实现由分散向统一的过渡,绝不能因为统一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工作方式的不习惯而倒退回去。
(四)争取支持,加大投入
李克强副总理在视察国家统计局时强调:“加强统计能力建设,不仅是统计机构自身的事情,也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各级统计机构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汇报、沟通,特别是省级统计局要一把手挂帅,亲自向地方政府汇报,及时与发展改革、财政部门沟通,积极争取项目立项与资金支持,千方百计加大投入,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对于已报各地发展改革委审批的统计信息化项目,要抓紧做工作,坚持不懈地争取。各地区统计信息化配套项目以及省以下的基础网络建设、数据库建设等,都要积极争取在地方发展改革委立项,努力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