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 共度难关 再论新形势下的中欧经贸关系

2009-06-02 06:58李惠瑛
中国经贸 2009年9期
关键词:贸易逆差中欧对华

李惠瑛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也是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四大实际投资方;中国则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欧贸易发展仍保持领先地位

在全球金融危机深化、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振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增幅出现回落,而中欧贸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发展速度放慢,但相比较而言仍处于领先地位,年增长率即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也高于位居第二和第三贸易伙伴的美国和日本。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7.8%,其中,中欧双边贸易额增长1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且比增速为10.5%和13.0%的中美、中日贸易分别高出9个和6.5个百分点,欧盟继续保持着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同时,由于发展速度上的优势,使得近三年来中欧贸易在中国总体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而同期中美和中日贸易的占比则呈逐年下降之势。数据表明,2006--2008年,中欧贸易所占比重分别为15.9%、16.4%和16.6%,同期中美贸易的占比分别是14.9%、13.9%和13.0%,中日贸易占比则为11.8%、10.9%和10.4%。

2008年,中欧贸易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已经达到4255.8亿美元。其中,对欧出口2928.8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占当年中国出口总额的20.5%,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中国自欧进口1327.0亿美元,增长19.6%:实现贸易顺差1601.8亿美元,增长19.4%。在中欧的主要贸易商品中,中国对欧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服装、玩具及运动用品等,在2008年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而钢铁出口略有下降,同期自欧进口的主要产品则基本都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在主要贸易伙伴国中,居第一和第五的中德、中意贸易2008年的增幅超过了20%,分别达22.2%和21.9%,据第三和第四位的中英、中法贸易同比增幅均为15.7%,居第二位的中欧贸易则仅增10.5%,中国与上述五国的贸易额占中国与欧盟27国贸易总额的67.9%。

贸易不平衡是中欧诸多问题的引爆点

近年来,中欧贸易顺差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即使2006和2007年的年增长率有所放慢,也均在30%以上,导致绝对值迅速超过千亿美元,2007年达到了1342.3亿美元,在2008年中欧贸易顺差增幅接近20%的情况下,绝对值为1601.8亿美元。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目前只有奥地利在对华贸易中存在13.4亿美元的顺差,其他26个国家均呈逆差状态。另一方面,由于转口贸易的存在,加上海关计价标准及汇率变动等因素的影响,欧盟的统计数据与我差异较大,因而更加放大了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的严重性。

来自欧方的数字显示,2007年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已超过2000亿美元,为1607亿欧元(约合2202.4亿美元),2008年扩大至1692亿欧元(约合2488.6亿美元),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而这种源于统计差异的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急剧放大,无疑使矛盾更加突出,站在欧盟的角度,其对华贸易逆差不仅规模巨大,且仍在高速增长,已濒临危险的边缘,使其失去耐性,不满和贸易保护主义之声逐渐高涨。

以往欧盟在处理对华关系上,无论是涉及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还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态度一直比较积极,温和。但近年来随着对华贸易逆差的急剧扩大,双边摩擦日益增多,欧盟的不满迅速上升,加上新一代德法领导人比较强硬的外交论调,导致中欧关系趋于紧张,欧盟的对华态度趋于强硬,有关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及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等问题的谈判,前景也不容乐观。

事实上,欧盟并不担心对华贸易逆差本身,而是把“呼吁中国政府尽快开放更多领域的市场”视为目前最紧迫的事情之一。为确保其所称的中欧间公平的贸易环境,欧盟不断施压中国政府,呼吁放宽对欧盟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尤其是在电信业、建筑业、邮政、保险和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并要求加强在知识产权和版权方面的保护。此外,在对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欧元不断升值的情况下,欧盟对人民币汇率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欧方认为,人民币对欧元汇率走低削弱了欧洲企业的竞争能力,这是导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欧方在2007年底加入了与美国一起向中国政府施压的队伍。

信心之旅和承诺之旅

在欧盟经济逐渐陷入衰退、中国的发展亦受到影响,中欧关系又历经波折的背景下,2009年1月27日至2月3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展开了主题为“信心”的欧洲之行,先后出访了瑞士、德国、欧盟总部、西班牙和英国,并出席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温家宝总理于1月29日下午抵达布鲁塞尔,30日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举行了会谈,双方均表示从全球的战略高度重视中欧关系。一致认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强中欧合作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为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欧双方就加强务实合作达成以下共识,加大财政,央行及金融监管部门的信息交流,共同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扩大贸易投资规模;支持中小企业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密切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双方决定于今年4月举行第二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并在年内尽快举行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这标志着去年波折不断并最终跌入低谷的中欧关系重新走上正轨。

为兑现温家宝总理访欧期间做出的“尽快派中国采购团赴欧洲”的承诺,2009年2月24日至3月2日,由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明亲率200名企业家组成了“贸易和投资促进团”,浩浩荡荡开赴欧洲,进行了一场“承诺之旅”。先后造访了德国、瑞士、西班牙和英国等,采购中国所需的技术、设备和商品,这是第一次由商务部牵头组团在欧洲进行大规模贸促活动。采购团成员主要来自能源、医药、电信、金融、轻工、机电,纺织等行业企业,7天的行程共签下130亿美元大单,中国兑现采购承诺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整个欧洲为之震动。进入2009年中国之所以采取这样的举措,是国际大环境所迫和国内发展之需。在全球经济遭受冲击、需求下降、失业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作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此时欧盟这个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的作用举足轻重。加强中欧经贸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不仅能增强市场信心,还可抑制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势头,使双方以开放的态度达到互利共赢。

求同存异共度难关

中欧经贸关系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尽管2008年在政治上经历了种种波折,分歧和矛盾凸现,但中欧关系的主流仍是健康的。在经贸领域,中欧的合作与发展对彼此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下,世界经济贸易下滑,欧盟已陷入衰退,中国也遭遇了增长动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之下,中欧双方更需要携起手来,共同渡过难关。

形势的确严峻,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1~2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7.2%,其中对欧盟贸易下降20.2%,对美国和日本贸易的降幅分别是17.4%和25.7%,至此,中国外贸自2008年11月起已连续4个月处在下降态势了。所以,温家宝总理访欧和采购团的成行,都旨在发出一个积极的信号,希望双方从大局出发,求同存异,避免将矛盾扩大化,并在这一艰难时刻相互保持市场开放。深化合作,以带动中欧经济尽快走出低谷。

猜你喜欢
贸易逆差中欧对华
本期导读
美国2016年贸易逆差创四年新高
中欧班列运营及发展情况
商务部:东盟对华投资下降是正常的市场和企业投资现象
建筑师行迹中欧
日本1月贸易逆差创纪录
7月份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0.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