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私塾的意义和局限

2009-06-02 05:21
中国教师 2009年23期
关键词:私塾儿童学校

徐 梓

近年来,现代私塾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如北京的“国学馆”和“日日新学堂”、上海的“孟母堂”、武汉的“冷日学堂”、沈阳的“九雯学堂”、广州的“六艺私塾”、苏州的“菊斋私塾”、深圳的“童学馆”,还有遍及全国的“一耽学堂”,等等。这类私塾旋生旋灭,而又旋灭旋生,现今全国究竟有多少这类私塾,还没有一个即便是粗略的统计,但现代私塾在包括香港在内的全国各地普遍开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私塾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组织,严格地说,称之为学塾更加确切一些。我国古代的学塾,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东家延请塾师来家教授自家或亲属子弟的家塾;二是富商显贵、地方政府或某一家族倡议并出资兴办、免费向特定学童开放的义塾;三是塾师或在自己家里,或借祠堂庙宇,或租借他人房屋,设馆招收学童就读的私塾。可见私塾不过是学塾的一种,但由于它最为普遍,所以很多人不加分析地把各种类型的学塾都称之为私塾。现代私塾主要是由塾师或特定的组织开设的,虽然大都不是在自家,更不是租借祠堂或庙宇,但就办学的主体来看,称私塾是贴切的。

传统的私塾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现在借鉴的做法,比如提倡“教子婴孩,教妇初来”,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在“血气未充,精神未定”的幼年时期就要及时施教;主张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爱教结合、宽猛相济的精神,切实遵循识字为先、少授专精、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为目标;在教材的编写上,注重适应儿童的性情,做到句子短小、形式整齐、和谐顺畅、有的便读;在教材的选择上,选择那些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铿锵悦耳的读物,以引起儿童的兴味,使之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这些做法是私塾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由所在。

现代私塾的创办者和把孩子送进私塾的家长普遍认为现在学校教育存在若干问题。学校教育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尤其越是优质校、优质班,班级就越大,学生也越多,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学生接受不到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在升学的压力之下,冷落了德育,轻忽了做人的培养,由于现代社会受功利的左右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花费了很大气力所习得的内容,往往有知识没有文化,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学生的素质得到彰显,不是为了使个体的创造力、天赋、潜能、性格、气质等得以呈现,而单纯是为了博取高分,为了升学的功利目的。说到底,他们认为现在学校教育是一种狭隘的以获得高一层次、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为目标,以单一的分数尺度来考察和评价学生的“应试教育”。而传统的私塾教育,可以一定程度地疗治现代学校教育的病症。

“以最经济、最节约的方法,让每一位同学,拥有结实的人身修养和更丰富的知识”,这是上海孟母堂所追求的目标。北京日日新学堂的组织者则这样阐述她们的办学目标:“我们是一群新式教育的探索者,致力于培养会思考、爱生命的健全的人!”有关调查表明,虽然很多人表示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私塾上学,但对现代私垫的尝试依然给予认可,认为这一教育形式对学校教育有补充作用。新华网就“你认为私塾教育是文化创新还是文化复辟”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参与调查者认为私塾教育是“文化创新”的占53%,是“文化复辟”的占29%,回答“说不清”的占17%。有人甚至宣称:“我不是私塾的支持者,但我是一个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坚决反对者。”可以说,现代私塾的出现,是对现今学校教育的挑战,是对现今根深蒂固的功利教育、“应试教育”弊端的讽刺和嘲弄,是不满现行教育体制的人们和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家长们的自助和自救,是将教育引向个性化、多样化的探索和尝试,是人们对教育体制改革失望后的无奈之举。

在肯定现代私塾的出现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它的局限。

现代私塾的办学目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承继传统,弘扬国学,传习礼仪,养正童蒙,说到底还是冀望用传统文化熏陶现代的孩子们,给学生夯实一生的道德基础。的确,在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但这些人生哲理和道德标准并不具有超越特定时代的永久价值。比如《增广贤文》中的那些人生哲理,《弟子规》中的那些道德标准,其中一些内容,早已和现今的时代圆凿方枘,不相契合,传授给那些分辨能力还很弱的儿童,就尤其不合时宜。另外,希图通过学习传统经典来改善人心、转移世风的努力,也只能是一些人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在现代历史上,满腹经纶而大节有亏的不乏其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新儒家的学人道德败坏的也所在皆有;在经典占据绝对尊崇地位的传统社会,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慨叹更是比比皆是。所以,简单地背诵国学经典,并不能把传统文化的根留住,也不能提高国民素质,解救当今社会的乱象。

在学习内容上,现代私塾往往根据主办者的志趣、喜好和能力进行安排,各不相同,差异很大。如上海的孟母堂秉承“读经典、尊孔孟、诵莎翁、演数理”的宗旨,以背诵《易经》《弟子规》《论语》以及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十四行诗》等为主,兼学微积分等高等数学内容等。苏州的菊斋私塾根据德、文、言、行的施教原则,开设的课程以蒙学、经学、韵文为主体,并穿插讲授古乐、书画、茶道的相关知识。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现代私塾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没有体现循序渐进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将那些就连古代教育家也主张暂时缓一缓、等到学生由“蒙馆”升入“经馆”之后才读的《四书》尤其是《五经》灌输给儿童;让儿童将这些佶屈聱牙、晦涩难懂、就连专家学者也难以理解的文献生吞活剥。二是这种对古代经典的过分倚重,排斥全面的现代教育,可能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儿童远离现代社会生活的实际,难以和下一个阶段进一步的学习对接,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在现代私塾里,背诵是最为普遍的教学方式。的确,记忆和背诵是被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的记诵,无论是对知识的积累,还是心性的陶养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单纯地死记硬背而全然忽视理解,那就应验了批评者所说的食古不化,只是用古代的经典来占据儿童的大脑,堵塞儿童的想象力、湮没儿童的灵性。我们承认,儿童最擅长的就是记忆,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喜爱背诵和记忆。不为儿童接受的东西,哪怕有再高的价值,也不应该施之于儿童。即使生硬地向儿童灌输了,也是不能持久的;即使儿童一时记住了,也是易忘的。更重要的是,记忆和背诵要有适合记诵的材料。像儒家经典之类的读本,古人尚且认为“颇棘唇吻”,读起来已很困难,是不适合背诵的,怎能让儿童背诵?

所以,现代私塾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虽然有现代学校教育可以借鉴的成分,但也不乏可议之处,特别是全日制私塾与既有的义务教育法相抵触,在当下被取缔也是应有之义。法律应该得到尊重,即使它已经过时了。然而,无论是从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就探索多元化教育模式的必要性而言,现代私塾都不应该简单地被取缔。有关部门有必要、也有责任修改已经过时的法律,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合理引导、有效兼管,使现代私塾规范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和现代教育的一部分,才是教育主管部门该做的工作。

猜你喜欢
私塾儿童学校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斯诗私塾
六一儿童
斯诗私塾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