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 穗
说起北京四合院的主人,难免会联想到山西煤老板、腰缠万贯的港澳富豪以及京城的官府子弟。但是近年来,北京又出现了另外一批四合院买家,说买家不太确切,其实应该管他们叫四合院玩家。
这帮四合院玩家行事低调,不太扎堆,轻易不宣扬自己有一个四合院,更不愿意向外人透露自己四合院的价格。他们坚持购买传统四合院,地理环境一定要优越,而且通常只购买200平方米左右的小型四合院,用于自住、投资和私人使用。
演员于波就是此道中人,对他而言,四合院比情人更重要。
总为四合院做傻事
于波拍了些电视剧(《八阵图》、《把酒问青天/傲剑江湖》、《水晶之恋》等),走在街上年轻姑娘们会尖叫的那种。不过他为了在什刹海那里买一个院子,自己跑了小半年,后面两个月还是骑着自行车跑的。
2008年伊始,于波就想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四合院,找了3个多月未果,后来他找了辆自行车,没事就在什刹海来回转。
一开始不谈买卖,纯粹地学习。看见一座好看的院子,自行车“啪”往那儿一立,于波就坐在门前晒太阳的老头老太太身边,跟人聊天,有时候一坐半小时。
聊的都是关于院子的事,一开始是拉着家常,到后来,于渡掌握的知识足够他根据一个院子的位置、构造和外观,给这个院子估值。什刹海的老头老太太们见面时还会提起那个不知是不是居委会派来陪他们聊天的帅气小伙子。
后来一老大爷给于波推荐了个院子,推荐前,他问了于渡无数问题,“你父母是干什么的”、“你以前是干什么的”、“你兄弟姐妹几人”、“那谁谁谁你不认识吧”?看现在的结果,当时于波的答案估计都让那位准邻居很满意了。
于波最后相中的那套院子,在什刹海边上,大得足够重修成一个有门墩、影壁的四合院,按于波的话说,“够格了”。
一相中,于渡就开始盘算自己心中的四合院。这个院子应该是个真正的四合院,带着文化性,最古色古香的形式,但是一切都要最精致,包括所有院落的分布,木质的结构,雕花的栏杆和窗棱,所有的细节部希望做回原来带文化的分毫,从门口一进来,一圈就像一幅画。
不过在自住的基础上,于波其实想得到更多。“做房子的东西,因为投入很大,一定要把它做成价值最大的东西。”保留文化是最根本的一方面,但是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四合院的投资前景也非常大,“到后来或者会建成一个会所,来招待朋友,甚至拿来营业。”
即使营业,于波希望他的四合院也能体现他自己一直钟爱的建筑美学与历史文化。但是从这么一个有前景的投资方向来看,多买些院子总是有好处的。
刻骨铭心的第一段“情”
于波为了四合院做傻事其实不是第一次。他的第一个四合院在雍和宫后面,2006年底用按揭形式从朋友手里买下,那时候他在大陆还是个普通演员,没有大红大紫到买得起别墅,可是他非要买一个四合院。
雍和宫那个四合院很小,门口小得一溜眼都错过了。拐好几条胡同,晚上没有灯,最小的胡同口窄得自行车都得单行。
那个四合院小得没法“四”台,院子也小得两个正步就到了头。当时于波就想把它改成欧式建筑,二层小楼,复式结构,新潮的外壳,传统的馅儿,像于波自己。
于波记得当时为它的按揭费用、材料费用、装修费用,几乎倾尽所有,而且是自己一手一脚去收拾。
刚接手这个院子的时候,于波喜欢得不得了,那时候他很忙,但仍在8点起床,然后跑去帮忙收拾打包。院子里的树是他在休息目的时候自己爬到上面修的,客厅里那个一层多高的水晶灯也是他自己爬着梯子一个人装的,一共装了3天。
虽然现在他心思多花在第二个院子的改造上,但是当初他对雍和宫这个院子的钟爱程度,旁人几乎无法理解。它坐落在在一片旧房密集区,邻居在一面墙的那边盖了个房子,于波拆墙的时候把邻居家砸了个窟窿,邻居上门讨说法,为了尽快把房子装修好,他给邻居做了补偿,不仅是一点损失费,而且是自己掏钱帮那邻居重新盖了间房。
“当时只是想把自己的四合院弄好,其他的没仔细想了”,于波说。
在买这些四合院之前,于波一直住普通的商品房,家里客厅不大,但是很大,里头有各种各样关于建筑的书籍,四合院的图册都有十几册。
在他上中学的时候,放学回家看见别人在盖房子,他就停住了脚步,坐在旁边,一看看了两个小时。
小学的时候,于波就在爸爸屁股后面跟着做木工,他爸爸做桌子衣柜,他在旁边看着,拿些边角料就做了一个小板凳。
更小的时候,于波在家里看爸爸看图纸,爸爸告诉他,北京的四合院是纯木质结构,一个房间用12根木头立起来。别人的吉建筑是一层一层垒起来的,只有我们的四合院是先立木柱,把房顶出来了,再往下添砖。每个房檐窗棱都用心思设计,每种花纹都有自己不同的含义。那是他第一次知道北京四合院。
或者,一切从那时就开始了。
四合院行情
解放初期曾有着3000多条胡同的北京旧城,粗略计算如今只剩下1300多条胡同。老四合院与胡同一起消逝,现在已不到新中国成立前的1/3,历史风貌保留较完整的空间不足15平方公里。
二环内区域是传统四合院比较集中的地方,东城、西城、宣武区为主要集中区域,真正能进入市场的大概有3000套左右。
北京纳入保护区的四合院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但每年能够交易的量极少。钟鼓楼一带、什刹海、南锣鼓巷、烟袋斜街,这些地处北京旧城保护区的四合院得以保存完好,而且地理位置优越,院子大小种类多,算是高价四合院集中区。什刹海、烟袋斜街一带,有小型的200平方米的四合院,售价1000万~2000万左右;也有轻易找不到的600平方米以上的“大宅门”型四合院,售价6000万~1亿以上;南锣鼓巷的四合院更是有市无价。
二环其余地区东四、西四、南池子、国子监、雍和宫都是传统四合院比较多的地方,售价也按地理位置,院子规模,新旧程度等,一般标价1000万~4000万不等。南城房价普遍较低,在大栅栏附近的精装四合院售价1000万左右。
2004年4月,北京市推出鼓励个人购买四合院的新政策,当年实际成交的四合院只占登记待售院落的6%,2006年~2007年,每年成交的四合院也在150套左右,购买主力都是中国人,其中以山西、浙江两地的购买意欲与能力较强。2008年底中国受金融海啸影响,山西购房团在北京抄底的对象主要就是四合院。外籍人士买四合院的比例约占交易量的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