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燕
“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我的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当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刚刚踏上讲坛的我感动极了。我没想到,一个享誉全球的大教育家,竟有着这样一颗爱孩子的童心。
当与孩子们一起经历风雨,共见彩虹时,我深深的体验着为人师的幸福,这种幸福来源于我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孩子们的热爱,更来源于孩子们对我的信任、爱戴和鞭策!跟孩子们在一起,我呵护着童心,也洋溢着童趣,沐浴着纯真,也滋润着纯净,在这份欣喜与满足中,我收获的竟是无穷的信心。是啊,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就是美和爱、知识和智慧的化身,学校则是充满着鲜花和阳光的快乐家园。回首那一段段如歌的岁月,我的心是喜悦的,因为孩子们的爱化成了一片浓浓的绿荫,伴我回味。现将点滴感动记录下来,与各位同仁分享,并以求斧正。
一、点燃盏盏“心灯”,催人自省
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使孩子真正健康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这是每位教师的心愿,也是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但爱学生,就要能透视孩子的心灵,把握孩子心理成长轨迹,给孩子所需要的爱,这种因人施爱的方式往往更会使学生倍感老师的亲切。
我曾经带过一个性格内向的男孩,他很斯文,很秀气,甚至连说话走路都透出一种软绵绵的味道。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可能是我平时疏于照顾的缘故,除了课堂提问,课后我们很少单独谈话。一次检查作业时,我无意中翻出了他以前写得几篇日记。日记中写的最多的话竟是“我不想上学,不想整天应付各种作业、考试,不想参加活动……我多想离开学校,……”这些话像一记猛然击来的耳光,它重重地击倒了我。那个孤独的小影子让我突然间有了一种深深的负罪感: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竟如此独白,他的内心该是多么无助,多么迷茫?而我和他朝夕相处,却丝毫没有察觉?那天下午的辅导课,我装作不经意地走近他,看他的作业,他竟然是浑身不自在地来回动,还抓耳挠腮,目光中透出的却是漫不经心。以后的日子,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接近他,上课经常提问,课后活动时,我也尽量和他在一起,并争取跟他在一个组。我知道他很爱读书,就特意为他借了一些名人成功成才的书……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可我还是没有看到那“冰山融化的一角”。有一天的作业是一篇反思,反思自己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他的作业写着:“老师,对不起,我知道自己没考好,让您失望了。最近一段时间,我想了很多很多,您对我的关怀和信任时时激励着我,带领着我向前走。我曾经想离开学校,不再学习,可自从听了您讲的道理,看了您借给我的书,我才知道一个人要想成功成才,就必须学习知识,没有知识,是不可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的。您放心,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我向您保证……您不争气的学生:×××”看完这篇短短的文字,我深深地出了一口气,他不是不知道我的良苦用心,只是平时将自己包裹的太深了。看着他还很稚气的小脸,想起他流利地回答问题,默默地拣拾地上的垃圾,我的心头一热,他一定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快乐,我相信,他也相信。
当我发现这样的好学生竟然都厌学时,真是犹如当头一棒。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学生出了问题?我想,优生同样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关心,他们更需要教师去聆听他们的苦闷、了解他们的内心,一次融洽的谈话,一次真心的交流,胜过任何的批评与教育。学生的心扉会因此而向你敞开,一扇紧闭的门,也会因此而为你打开,让你轻轻松松地走进,让你在此拾起一连串的微笑。
二、唤醒丝丝感动,体味真情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教师来说,仅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还不够,还得有慈善的爱心,能爱、会爱。因为爱具有神圣的品质,非凡的魅力。我班的小波是一个活泼好动、反应敏捷的孩子,但他经常与同学动手动脚,有时还制造一些恶作剧。刚接上这个班的时候,我一天听到最多的是小波,学校违纪学生的名单上,他也是频频亮相。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小波的父母、爷爷奶奶对其过于溺爱,在家他可以呼风唤雨。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边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边寻找教育时机。
一天下午,小波无故将同学推倒,致使这位同学头磕在地砖上,肿起了一个大包。了解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我问他:“看到同学受到了伤害,你心里怎么想?”他嘟着嘴说:“我往进走,她挡了我的路,我就推了她一下。”“她挡了你的路,你可以请她让一下,为什么要把人家推倒在地呢?”“谁叫她那么讨厌,她明明看见我进来了。”看他这样蛮横自私,我决定用爱的力量去教育和感化这个“不会爱”的孩子。首先,我让他换角色体验,如果他被别人无缘无故推倒受到伤害,他会怎么想?然后我又与他一同回忆与同学朝夕相处的情境:活动课上,你摔倒了,同学们扶你起来,给你又揉胳膊又揉腿;上课你回答对了问题,同学们为你鼓掌;你犯错误时,同学原谅了你。同学们这样对你,而你是怎么做的呢?他听了我的话,头越来越低,最后哭着说:“老师,是我错了。”抓住这一契机,我又对他说:“我们实验小学的孩子都是有爱心的,老师相信你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一定能做的很好,对吗?”他重重地点了一下头。此后,我有意观察他的行为,其间出现过几次反复,我及时地帮助疏导,并在日常活动中有意给他寻找施爱的机会。慢慢地,他也学着做些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事情。后来,我们召开了“比比谁的进步大”主题班会,大家一致认为小波同学进步最大。家长也向我反映,现在孩子回家后能独立写作业,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洗袜子,还给他们倒茶、端水果,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我借机与家长交换意见,希望得到他们的配合共同教育孩子。
尊重、理解、接纳是教育的基础,创造一种爱的氛围让孩子感受爱、付出爱,因为孩子在尊重中学会的是尊重,在理解中学会的是理解,在爱中学会的将是爱。
三、牵手点点进步,树立自信
现代教育理论把育人看作是教育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功能,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还应注重教育的远期功能。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单纯地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身心愉悦,在轻松、活泼、快乐的气氛中去获得知识,健全人格。
我们班有个叫小峰的学生,他性格内向、安静、喜欢独来独往,学习成绩中等。可这个孩子最近不但学习突飞猛进,还主动帮助同学,有时站在我旁边看我批改作业。小峰的变化令我纳闷,我尽量亲近他,想拿到那把能打开他心扉的“钥匙”。终于,在一天的大课间活动时,我和学生一起比赛“呼啦圈”,小峰站在我身后大声喊:“老师,加油!老师,加油……”我的心里一阵温暖,竟隐隐有些感动。玩了一会儿,我假装无意识地将手搭在他肩上,他先是一愣,随即便站直了身体。我说:“小峰,你觉得老师的技术怎么样?”他说:“你摇的真好,老师,你要注意身体,加强锻炼!”我当时确实很感动,没想到这个从不吱声的孩子竟这样关心老师。我摸摸他的头,说:“谢谢你对老师的关心,老师一定注意。但你也要答应老师,以后做个快乐的孩子,因为老师喜欢爱说话的你,行吗?”他使劲儿点了点头。那天下午,他主动留下来帮我打扫卫生,他说:“老师,我想告诉你,我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你与我以前的老师不一样。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不好,所以老师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我……因此我害怕老师,也开始讨厌语文。可自从语文老师换成了您,您从不小看我,还鼓励我,我又喜欢上了语文课。成绩也由以前的‘不及格变成了现在的中等生。老师,这是我的秘密……”
事情原来是这样,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了一个学生。”小峰的转变正是这句话的体现。如果在教育中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学生将会变得更可爱。后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不可改变的,只要教师多研究教育方法,多把握教育机遇,特别的孩子也会出现特别的转变。只要我们从关爱入手,把对学生的爱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用爱唤醒他的自尊心,消除他的自卑心,建立他的自信心。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让学生通过老师鼓励的话语,信任的眼神找回自尊与自信,找到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支点。
时光如水,几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激励每一个学生,不断地唤醒、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