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约三分钟后继续聊。)
“东边日出”你喝茶呀!什么?听了以上的话,你感到了平仄在诗律中的重要性。是呀!现代的语言学泰斗、北京大学王力教授(广西博白人)在其《诗词格律概要》一书中说过:“没有平仄就没有诗词格律。”你问怎样简要地识记律诗绝句的平仄谱?这可谓“难者难、易者易”啊!在诸多的格律要求中,平仄的规则是最重要的,也是稍难些的,但掌握了其规律就一点不难。近体诗的平仄类型主要依据其首句的平仄结构来划分,由于首句第一个字一般不论平仄,所以第二个字是平就叫“平起”,是仄就叫“仄起”。识记近体诗的各类平仄谱,可从五言仄起式绝句开始。如:
五绝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上面的平仄谱只要记住第一句和第三句,那么第二句和第四句就可以顺推出来,因为平仄相反,也就是相对。在近体诗中,五绝仄起式较多,故五绝仄起式平仄谱是最主要的,熟记这一平仄谱式,其余的平仄谱式均可顺推出来。如:
五绝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仔细审视,就可看出五绝平起式平仄谱其实就是五绝仄起式平仄谱上下联的倒置,它由仄起式“一二三四”的句序排成了平起式“三四一二”的句序。
七言绝句的平仄谱又怎样识记呢?这也很容易,一看便知:
七绝平起式 七绝仄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七绝的平仄谱就是在五绝平仄谱的基础上,前面分别以“平平”和“仄仄”相对相粘而成的。律诗的平仄谱更好识记,它就是把绝句四句的平仄谱重复一遍变成八句即可。你不妨试着读一些律诗,稍加品味就可悟出平仄规律。常言道“熟能生巧”,多读多品味,然后尝试着创作,便能逐渐地入律入格,进而熟能生巧。掌握古诗的基本声律知识,我们便能了解古诗中因声律而异变的词法句式,在教学中就能自觉地用现代汉语语法梳理倒装的古诗句式,缩短古诗句式和现代汉语句式的距离,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确切理解,避免死背译义的情况。
“云卷云舒”贤弟坐得远一些了,靠近些吧!你真是具有一双“火眼金睛”呀!一眼就看出获格律诗一等奖的《课改感怀》一诗“剽窃”了王维《观猎》中 “风劲角弓鸣”这个现成句子。 你指出的问题是对的,可见“云卷云舒”贤弟古诗文积淀之深厚。为什么评它为一等奖呢?本次竞赛入选的律诗中,七律四首,排律一首,但这些律诗二、四、六字位的平仄都有一两处或两三处是欠合律的。五律除这首外,还有一首《无题》,这两首的平仄都比较工,实属难得;但《无题》在颔联和颈联上不对仗,此乃律诗之大忌。由此观之,本次所参赛的律诗中仅《课改感怀》是完全合律的(“惜”是古入声字,因为本次竞赛也可以按现代汉语四声进行平仄协调,所以作者把“惜”作为平声也是可以的),本次竞赛活动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感受近体诗和对联的格律形式。本诗八句中仅首联的第一句借用现成句子(当然,说“剽窃”也不为过,另外“万里征”已渐为口语,使用它虽未具有创新性,但也不能说后人写诗都不能用), 而颔联、颈联及尾联这些内容是原创的,这首诗的立意也是比较好的。因为该诗第一节的借用有“生吞活剥”之嫌,所以原来想律诗类不评一等奖,只评二等奖,但是最终考虑到律诗比绝句难度要大,第一次竞赛降低些要求有利于今后大家的参与,才把该诗“拉”上来列为一等奖。感谢你的提示,我们下次赛事会考虑得更周密和稳妥些。同时,所有吟友也都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对古今诗词中的一些句子最好不要直接借用,那么如何活用和化用呢?古今诗人有很多经典的事例。这个话题能否由今晚在座的哪位吟友主笔聊聊?我们想近期在《诗联擂台》栏目里开设“诗联絮语”(暂定名,请各位想更富有诗意的名称),类似“诗联史话、读诗偶得、写诗诀窍、对联技法、诗联品赏”等等。可以采用留言的形式贴上去,一般以散文的形式叙写,千字左右。根据该文的阅读价值和读者反馈的情况,每学期评选一次,总课题组发给“诗联絮语”散文评比一、二、三等奖。本项活动不收评审费, 也不收证书印制费和邮寄费。“云卷云舒”、 “桂岭啰喂”、“岭南”、“听松”,各位,应先投笔其间呀!
“清泉一泓”,你提出“欣闻灰鹊闹枝梢 ”比获一等奖的“欣观喜鹊闹枝头” 更胜一筹,特别是词语和色彩的搭配显得更工整。你的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喜鹊登枝,红梅报春”是民间常用于表示吉祥的图画,“喜”虽未表颜色,但与“红”相对却是约定俗成的吉祥字眼。“灰鹊”虽属鹊科类,但毕竟与老百姓心目中的“喜鹊”还是有区别的。特别是欢庆新年时,正如“漓江垂钓”所言,对“灰”的色彩有所忌讳的人还真不少。所以,我们选择了大众化的“喜鹊”,一“红”一“喜”,尤显吉祥。这样选取的确是顾此而失彼,不能两全,就显得无奈。选评喜鹊类的对句时,符合平仄要求的对句主要有如下两句:“欣观喜鹊闹枝头”(甲)和“欢闻喜鹊唱枝头”(乙)。在词语搭配上,(甲)的“欣观”与“闹”确实不如(乙)的“欢闻”与“唱”;在动词的选择上,(乙)的“唱”又确实不如(甲)的“闹”那么热烈和欢快。我们一直等待着“忻听”或“欣闻”与“喜鹊闹枝头”相搭配的对句,但直到4月30日24时也没有出现,非常遗憾。最后才降低要求选择“欣观喜鹊闹枝头”,把它列在一等奖末位。我们当时就是这样考虑的,应该说这样考虑有欠周密的地方。真诚地感谢你的参与和提示!
“不如归去” 你好啊!今晚夜色朦胧,无法从容貌上看出你的年龄,而从言辞来看,想必你阅历不短,那么就以长为敬,尊称你为兄啦,人称代词也应换成“您”才好。“不如归去”兄,首先得感谢您唷!我发现,您5月22日下午6点03分上了帖子,有了您的这一帖子才引起此后系列正反评论呀!这不该谢谢仁兄您吗?好,就请您接受我作揖拜谢的古礼(作揖)!仁兄对 “耿耿忠心育栋梁”名列“潇潇春雨润桃李”对句一等奖直言其不当。首先您认为它在声律上“相当不符合要求”,把政治性突出而声律上“相当不符合要求”的联句评为一等奖就是“把‘政治正确放在首位”,而且是“大搞意识形态挂帅”,甚至是“机会主义行为做法”,云云。而后“独钓翁”和“西山听松”等吟友提出了与您商榷的评论。你们双方的帖子,我都认真地看了。“独钓翁”和“西山听松”所言还是很中肯的,他们的论证也是比较周密的,用“耿耿忠心育栋梁”对“潇潇春雨润桃李” 在声律上的确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您后面从“政治”角度给此句戴的系列帽子就显得不太合适了。如果您认为其声律虽然没问题,但从内容上看应该风物与风物相对,不要和人文的内容扯在一起;对方却认为先风物而后人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此乃“诗经”的比兴手法。如果这样争论,就属于很有意义的学术研讨了。为什么您判断该联句在声律上“相当不符合要求”呢?我想可能您在判断方式上走了弯路。在此,恕我有“掉书袋”之嫌,根据前人总结的经验和我的一些体会,判断联句是否合律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以上联为例):
潇潇春雨润桃李
平仄平
耿耿忠心育栋梁
仄平仄
1. 首先看其是否上联仄声收尾、下联平声收尾。以此观之,此联符合要求。
2. 再看上下联二、四、六字位的平仄是否相对(粗略地说,一、三、五可以不论)。以此观之,均相对。
一般情况下,符合上述两点的联句就基本符合联句的平仄要求。在此基础上,再查看其细部,能否做到更完美。
3. 下联是“仄平”收尾的,出现“孤平”吗?除句末“梁”是“平”外,句中至少要有两个平声字,现在句中除“心”是“平”外,第三字位的“忠”也是“平”(字位“三”就应论),没有“犯孤平”,符合要求。如果是“平平”收尾的,下联还要注意其是否出现“三平调”,偶句末不能出现“平平平”的情况。在这种状态下,七言句的第五字位和五言句的第三字位就不能“不论”,必须是仄声。当然,这些是针对近体诗的要求,写联句时能尽量避免会更好。
通过以上分析判断,可见用“耿耿忠心育栋梁”对“潇潇春雨润桃李” 在声律上的确是没问题的,而且是“丝丝入扣”的。“不如归去”兄,按上述三个步骤来判断一副对联是否符合声律方面的要求,是不是会快捷和准确一些呢?
此联评为一等奖,我们原来也如“西山听松”所言,把它视为一种喻指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流水对”,即教师“耿耿忠心育栋梁”就像“潇潇春雨润桃李”一样。用“耿耿忠心育栋梁”去对“潇潇春雨润桃李”,在我们教育界有着特殊的含义。我们所说的“桃李”在很多情况下不是指果实而是代指学生。然而,同样是这副对联参加园林单位举办的诗联赛,可能连三等奖也难入闱,因为举办单位强调风物与风物的相对。这给我们的启示:评判一些诗联的高下和文野,有时还要看具体的对象和情境,放在这个情境它是上品,放在别的情境可能就跌为下品了。这就像给人写对联,其个性特点应符合主人家的实际情况。这样的理解不知您认可否。我和您一样,都经历过那个 把“语文的思想性”奉为圭臬的年代,亲眼目睹过“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所以对那些极端政治化的做法是特别反感的。老兄您那晚是不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一时懵懂就把该联的平仄看错了一两处,还“把‘语文的思想性奉为圭臬的年代”说成“把‘语文的工具性奉为圭臬的年代”。不过没关系,谁也会有看花眼的时候,我就有不少次看花了眼,也说过不少糊涂的话。从您的言辞中,我看出您也是个学养不浅的人。我很想在以后“诗联絮语”中看到您有关吟诗作联的华章,请兄不要惜墨唷!
各位吟友,这是我们总课题组第一次举办诗联竞赛活动,从竞赛形式到评定名次都存在不少疏忽和欠周密的地方。由于这次诗联竞赛符合声律的诗联不多,所以把平仄没问题的一些诗联(即便俗一点)提上来。这无形中对竞赛水平有所影响。真诚地请您谅解,并请您为举办下次竞赛活动多提宝贵意见。
看,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到11:25了。今晚我乘兴讲得多一些了,下回摆“龙门阵”,开设“诗联絮语”专栏,可要请你们轮流主讲。除以上诸君外,今晚因时间关系未能在交谈中发言的“独钓翁”、“西山听松”、“三鉴客”、“柳州一丁”、“人间正道”、“关山飞渡”、“漓江垂钓”、“踏遍青山”、“凄凄雨”、“绿岛夜曲”、“岭南居士”、“无边落木”、“溪涧草”等吟友,看文章就知道你们是极有学养和涵养之人,请你们可不要惜墨如金哟!
时间关系到此打住,就“不如归去”啦。各位晚安,再见!(晚上11:50关机)
(责编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