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两方面,分析、论证了中等职业学校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计算机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中职计算机专业要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性循环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两方面努力。
一、 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是整合了职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工作过程的集合体。应在对中职学生就业前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智力特点,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一)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要求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来说,毕业生应能达到中级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即能熟练地使用微型计算机进行文档、图表、上网的操作,常用工具的使用,数据库的基本应用和简单程序设计。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选择上不能按学科体系的套路,选择的标准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成熟性知识为辅;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为辅。应侧重办公软件、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网页设计、常用工具软件、网络基础、设备应用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践型课程,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更好地满足岗位的需求。
(二) 推行课程结构的模块化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中常有多个专业(或称专门化)方向,从就业情况来看,往往是精通计算机某一方面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如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广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较受欢迎。为此,可相应地将课程分成几个模块,如办公自动化模块(含办公软件、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电子商务等课程)、网站设计模块(含网页制作、网络技术等课程)、电脑组装和维护模块(含网络技术、计算机组装和维修、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广告设计模块(含图象处理、动画制作、多媒体制作等课程)。
二、 教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引导,而不是灌输来提高学生扎实的专业技术、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一) 教师应从“学”的角度来备教材、教法,设计教学活动
1. 科学、艺术地处理教材。教师应尽量选择以实际操作为主,以深入浅出的相应的理论知识为辅的教材开展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深度、广度方面权衡轻重、适当增删,重新编排教学顺序,恰当安排课时。例如,在学习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课程时,可以只用总课时的1/3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以专题的形式增加介绍最新发展和实用技术,用总课时的2/3进行实践操作。
2. 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构建上机的职业情境。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实在或仿真的情形,通过学生亲自经历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首先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典型工作进一步归纳,遵循认知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从浅到深,从单一到综合设计学习情境。设计时应注意将学习的新知识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相联系,精心筛选材料,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而又应有所拓展和延伸。例如,在学习 EXCEL电子表格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教学任务:(1)任务一:建立一张班级花名册(包含知识点:简介,建立、保存和打开文件,绘制表格,信息输入等);(2)任务二:建立班级通讯录 (包含知识点:增删行列,数据填充,复制、粘贴,单元格格式,套用表格格式等);(3)任务三:建立单科成绩表 (包含知识点:单元格格式、函数应用等);(4)任务四:建立多科成绩表 (包含知识点:表格复制、合并运算等);(5)任务五:建立奖学金发放表 (包含知识点:排序、筛选、条件格式等);(6)任务六:建立成绩分析表(包含知识点:分类汇总、图表等);(7)任务七:打印成绩报表 (包含知识点:修饰表格、版面设置、打印等)。从这种设计可以看出,方案中课程理论知识的总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其排序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它以工作过程(任务)为导向,实现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实践证明,这种教法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事半功倍。
(二) 课堂教学中,教师精讲多练,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者应具有一定分析、判断、计算和推理能力,手指灵活、手臂灵活、动作协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讲理论,加强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1. 计算机的所有专业课程都应在机房开展教学,用电子教室将多媒体课件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才能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2.教师教学时应科学地分配讲练时间,讲课时抓住关键,适可而止;练习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适时、适度。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能及时、恰当地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点拨。教师可多将学生作品在全体中展示,多引导学生以观察作品—分析作品—思考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以达到学生主动总结,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
3.教师在上机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上机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不同的反应:或直截了当地回答;或手把手地示范操作;或师生一起分析原因,讨论解决,不管什么问题,教师都应在解答时有意识地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经验告诉学生,引导学生注意多观察计算机屏幕上出现的信息,学会自己分析处理问题。
(三) 强化课外实践与社会实践,建立“大教学系统”观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求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教育教学的视野从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乃至社会,实现课内教学、课外教学 “立体渗透”。课外教学包括:第一,课堂教学的直接课外延伸,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后作业、与课程相关的阅读与资料收集、课外训练等。第二,校园内外学生开展各类专业实践活动。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学校常有已有硬件跟不上软件发展的窘迫,扩展教学的时空尤为重要。教师可巧秒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课外教学。例如,开展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以价格或性能要求的装机任务,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比较各配件的型号、参数、性价比等,设计出装机方案;成立学校计算机维护队,指导学生们帮机房老师调试机器,测试网络,布线安装,维修键盘、鼠标等。把教学中大量在课堂内无法完成的任务放在课外完成,实现学生多渠道、全方位的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只要清醒地把握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不可替代的层次定位,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摸索适合本层次、本专业的教育方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能胜任将来工作、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中职计算机专业定能良性循环发展。
【作者简介】黄艳华(1971-),女,广西平果人,广西动力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与研究。
(责编黄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