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秀逢
【摘要】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重要的英语应用能力之一。本文就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方法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转换能力, 即让学生通过读和听等输入手段获取语言信息,经过思考,对所获的内容和语言进行加工重组,最后以言语形式输出;以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中,“说”通常被认为是很难学好的。那么,如何才能使高职高专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并将之作为口头交际的工具呢?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 英语口语教学的特点
(一)英语口语教学不同于阅读或写作等其他语言技能的教学
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为宗旨,紧紧围绕语言的交际功能这一中心进行,集语音、语调、句法和词法教学于一体,达到让学生在不同场合或不同语言环境下能正确使用英语表达各种思想、感情的目的。
(二)英语口语教学不是语法规则介绍或词汇讲解
课堂中心人物是学生,不是教师。学生不只是听老师讲, 更重要的是参与口头实践训练, 围绕所学语言知识进行语言应用练习,锻炼说英语的能力。
二、 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
英语口语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把自己当成一名教练。根据教学内容,把重点要学习的句型、词语和语言表达形式解释清楚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视具体情况巡回指导;或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一些内容健康、新颖有趣、富有现实意义的语言材料或话题,设计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参与会话活动,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训练。同时要采用各种不同方式组织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观念上的“教室”可以是“表演室”和“聊天室”;还可以是“商场”“医院”“车站”“机场”等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任何场所。学生在这些非正式的氛围中,练习说英语没有压力,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效果好。下面介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 问答
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可根据学生入学英语基础,从问答开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待学生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后,再逐步增加难度和速度,开展其他形式的听说训练。问答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的情况,便于制订口语训练计划,设计训练难易程度。
通常情况下,提问应注意三点:一是提的问题不要过长、过难。二是占用的课堂时间不要过多,一般以3~5分钟为宜。三是先以正常的速度提问,待学生熟悉这种速度后,再适当加快。
(二) 情景对话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参与语言情景会话活动,锻炼口头交际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要注意下列两个原则。一是备课要充分,要精心设计语言情景,所选话题要尽量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对话。二是要注意授课程序和时间分配。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是分三步进行的。第一步:信息输入。即教师讲解语言材料(课文或自编材料)及重点要学习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调、关键词语用法、语言表达方式和使用的场合等。例如:一次内容为在商店买东西或旅行在外问路的口语课,教师除了教买东西、付款和问路(指路)的一般用语, 还教一些常用单词、短语或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如: do(行), try sth on(试穿), fit(合适), take (买), in all(共计),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shopping mall?(请问你能告诉我怎样去购物中心吗?)第二步:自由练习。教师用最短的时间讲解完第一步的内容后,让学生自由组合,两人或三人一组,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按教师给出的话题模仿练习对话。如会话课文或材料介绍的是在商店买东西或问路,那么学生就分别扮演顾客、店员、收银员或问路人、指路人进行情景对话。教师在旁听学生对话,并视具体情况给予个别指导。练习过程中,学生可自主增加或减少内容,不强调句子与教材一致,但要求尽量使用已经学习过的单词和语法知识,把重点放在找到对话的真实感觉上,力求自然、贴近现实。为了强化情景对话的学习效果,待学生熟悉了对话内容并进行一段时间的对话练习后,教师可抽3~5个小组的学生上讲台表演。学生把讲台布置成收银台、服务台,在虚拟的情景中完成角色扮演的对话练习。情景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练习,加深对英语语言的准确理解,找到实际使用英语的真实感觉,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第三步:评价。教师在每节课结束之前,留几分钟时间对学生的对话表演进行总体评价,对在练习中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对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给予指正;并当场给这些同学打分,作为平时成绩。这样,学生会更愉快、更主动地参加口语练习活动。
(三) 看图说话
高职高专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基础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听说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时,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叙述能力。看图对话是其中一种手段。如我们现在采用的英语教材《希望英语》,在教师演示光碟Speaking(口语)板块中,就配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教师可按预定教学计划,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看图叙述或看图对话活动。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并罗列出一些常用单词或短语给学生参考。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图中人物活动的理解和想象,运用掌握的词语和知识,借题发挥开展练习活动。课堂练习进行到最后阶段,教师可抽2~3个学生进行表演,并对其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使用英语的准确性等进行评价和打分,记入平时成绩。
(四) 话题陈述
就是围绕某一事情或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可利用话题陈述的形式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具体做法是:选择一些内容健康、新颖有趣、富有时代意义的话题,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或辩论。如《希望英语》第一册第四课有养宠物的内容,笔者上口语课时,组织学生围绕“why do we have pets?(我们为什么养宠物?)”这一问题进行辩论。学生各自发表自己对养宠物的观点和看法,包括宠物与人的关系,宠物与自然的关系,养宠物的利和弊,它对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赞成和反对养宠物的理由等。学生可自由发挥,各抒己见,从而锻炼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五) 开展课外调研、课内口头汇报活动
《希望英语》教材中,每一课都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调研,收集和汇总材料,讨论和完成调研报告,并以表演的形式在课堂上做口头汇报。这也是加强英语口语训练的一种形式。我们可以把口语教学和精读课练习作业结合起来进行。这一方法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六) 把课堂教学和课外英语文化娱乐活动结合起来
笔者认为,要使学生闯过口语难关,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和训练是不够的,必须辅以大量的课外实践锻炼作为支持。举办一些有教育意义、学生感兴趣、简单易行的课外英语文化娱乐活动,作为口语课堂的延伸、补充和拓展,可以使学生在讲英语、用英语的氛围中得到反复熏陶和锻炼,是巩固和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有效的办法。如“English Corner(英语角)”“English Argument(英语辩论)”“English Speaking Contest(英语演讲比赛)”“English Evening(英语晚会)”“English Story Telling(英语故事会)”“English Broadcasting (英语校园新闻广播)”“English Movie Show(英语电影)”“Radio English(英语广播)”等。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鼓励和督促学生在课外多和外籍教师、外国留学生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口语技能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进步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口语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强化学习效果,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 规范英语口语测试,科学评估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测试既是教师了解学生个体发展和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的指挥棒。
(一) 测试内容
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测试主要是检查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正确使用英语传达各种信息,提高表达各种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测试内容以通俗易懂、有实用性为宜,既可以是教材内容,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任何内容。总之,只要是比较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容易理解并且有话可说的内容就行。
(二) 测试形式
可以采用回答问题、分组对话、话题陈述、阅读复述等形式来进行口语测试。
(三) 成绩评定
教师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评定要客观、公正、透明。笔者认为,首先要尽量根据学生能讲多少,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信息传递,是否能清楚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事情打分,其次才是语言流利程度和准确性。一门心思地去寻找考生的语言错误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也不是考试的目的。课程成绩的评估可由两部分组成,平时口语训练成绩占40%, 期末考试占60%。这样既兼顾了平时的教学训练,让学生不敢轻视课堂学习,又给学生一个最后表现的机会,促使其自始至终认真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晓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2]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gmanInc,1983
[4]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孙长顺,韩忠亮.英语教学法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出版,1999
(责编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