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大赛的平台

2009-05-31 03:02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职业院校大赛

红 叶

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普通教育有高考,而没有升学压力的中职学生有什么?如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届,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通过这个舞台,中职学生找到成才的方向,职业院校找准改革的目标,企业找到拔尖的人才,技能大赛真正成为了实现“三赢”的重要平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技术创新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需要一批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学术型人才,而技术要真正成为生产力,则需要大量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职业技能大赛既是培养和选拔技能型人才的平台,也是对职业教育发展成果的检验。学生、学校、企业三方是技能大赛的参与者,他们如能结合自身实际,优势互补,必能在这一宽阔的平台上长袖善舞。

学生应通过技能大赛找到成才的方向。技能大赛让门槛里面的学生和门槛外的学生都看到了希望,希望的背后是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对成才的渴求。职业技能大赛能选拔顶尖的技能型人才,并使之脱颖而出;其他学生也能通过大赛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与什么样的能力,自己与优秀技能人才还存在怎样的差距,并在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中找到自信和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职业院校积极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或组织校内比赛,能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到工作一线锻炼技术,让“比技能”在校园里蔚然成风。这样的舞台,学生喜欢。

职业院校应通过技能大赛找准改革的目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得好不好,不是由学校说了算,而是要得到企业的认可,大赛内容代表了企业生产的高要求,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是一种指引。通过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能够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逐步渗入到职业院校当中,形成一种推动改革、鼓励创新、提高质量的氛围。技能大赛是影响职业院校的“风向标”,能促进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进一步落实,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为广大职业院校建立了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座标。而这也正是技能大赛的真正目的。

企业通过技能大赛能找到拔尖的人才。在现实中,很多行业企业对职业技能大赛的参与积极性高涨,部分企业还为技能大赛提供赞助,包括资金、设备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究其原因,职业技能大赛在比赛内容和比赛形式的设置上体现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评与检阅,一些比赛项目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需要,技术层次和技术含量都非常高,企业能从技能大赛上发现拨尖的人才。在大赛上的优胜者往往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一些企业在大赛的过程中就已经给学校发出了“人才订单”。

重视技能大赛,想方设法多培养高技能人才,对于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加快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过于热衷技能大赛,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一是把技能大赛过于功利化。有关部门对技能大赛的宣传和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列入了领导政绩的考核范围,成为提拔的重要指标。很多职业学校开始寄希望于用技能大赛获奖的师生来做学校的“形象代言人”,为了早出政绩、多出政绩,学校甚至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者们重压之下制定各种重奖的政策,急于求成,从而造成“政策倾斜”,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二是教育资源的特许使用。不少学校都有“一切服从大赛”的不成文规定,参赛人员可以享有单独使用设备甚至整个实训室的特权,他们占用了过多的教育资源,直接影响其他同学享受教育公平。毕竟选拔出来参加比赛的只是极少数学生,而大部分学生是无缘于比赛大门的。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而不是比赛培训,应该是通过比赛促进教学,而不是教学为比赛服务;应为全体学生的能力培养服务,而不仅是为参赛选手的培训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从“升学导向”转为“就业导向”。职业技能大赛彰显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提高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通过职业教育获得一技之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职业院校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说谎大赛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