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利
世纪之交,中国苹果产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数量型生产。转向质量型生产,伴之而发生了许多变化。探讨研究这种变化,对于促使我国苹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我国苹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概而论之,主要变化表现在:
1安全生产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工业化的提速。交通现代化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加重:随着苹果生产周期的延长,田间病虫害数最的累积,抗药性增强,病虫防治难度加大,农药使用盘与日俱增。果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现,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果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因而在苹果生产中,对栽培环境要求更严,生产过程按苹果食品安全生产规则和标准进行,最终生产出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为大势所趋。可喜的是,自2001年国家农业部颁布了《无公害食品苹果一生产技术规程》,2002年又出台了修订的《无公害食品一苹果》强制性标准,无公害生产在我国得到普及,特别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在我国苹果生产中得到普及。在无公害苹果普及的同时,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先进果区开始起步,有机食品苹果受到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生产成为主要趋势。
2生产规范化程度提高
随着无公害苹果标准体系、绿色食品苹果标准体系、有机食品苹果标准体系及良好农业规范标准的实施。我国苹果规范化程度大大提高,从产地的选择、环境空气、灌溉用水质量、土壤环境到规划、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防治、果实采收、产后贮藏、保鲜、运输、销售等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使生产和管理得到极大的规范,使生产有目标、有标准、有效益,生产有据可依。生产的盲目性大大减少,这使得我国苹果质量的整体有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益明显增强。
3产业布局得到优化
20多年来。我国苹果产业发展迅速,无论栽培面积,还是年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根据我国苹果的生产现状及栽培表现、生产效益等。2003年国家农业部经认真调研,提出了苹果区划报告。划定了黄土高原和环渤海湾两大优势产区,这一措施的实施,使我国苹果产业在布局上实行了重新洗牌,使栽培进一步向适生区集中。使我国苹果栽培区域得到优化。这对于提高我国苹果果品质量、生产效益及国际市场竞争力都非常重要。
4良种化进程加快
随着我国苹果产业的迅速发展。品种更新周期缩短。品种更新明显提速,引进外国优良品种的步伐加快。自育品种的研究推广得到加强,红富士系、嘎拉系为主,配套发展藤牧一号、华红、新世界等优良品种的格局基本形成。在富士品种中普通富士比例下降,短枝富士及着色优良的炳富、昌红富士、红锦富、岩富等片红富士得到较快发展。我国苹果品种组成已初步适应国际市场需要。
5栽植密度下降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矮化砧术引进,促成了我国苹果密植栽培的普及,经二十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矮化密植需要高水肥的环境条件,熟练的管理技术作保障,而我国多数地方缺肥少水,劳动者务作水平千差万别,因而矮化栽培的推广十分有限。而乔砧密植栽培却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许多地方乔砧品种也盲目跟进。栽植密度一升再升,由每667平方米56株到每667平方米83株,甚至每667平方米栽植111株,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园内总枝量快速上升,果园郁闭现象严重,光照条件恶化。结果出现表面化,产量下降。果实着色差,导致所结果实品质降低,苹果参
与市场竞争能力低下,严重影响了苹果产业的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人们对密植栽培的危害性逐渐认识,栽植密度得到有效控制。果园内总枝量得以理性回归,目前乔砧园栽植密度已降到每667平方米56株,实行大苗移栽的地方,栽植密度有的已降到每667平方米33株,随着栽培株数的下降,667平方米枝量得到有效控制,已由密植时每667平方米13万-14万条,降到了每667平方米7万-8万条。光照条件好转,优质果率大幅提升,我国苹果质量整体随着园内枝量的下降得到优化。
6栽植时期提前
干旱始终是我国苹果产业的制约因素之一。除少部分地方有灌溉条件外,我国苹果产区大部分地方对天然降水有高度的依赖性,在我国北方冬春季风大。土壤水分蒸发损失严重,春季降雨稀少,春旱现象发生频繁,严重的影响了春栽苹果树的成活率。甘肃近年将栽植时间提前,大面积推行秋季栽植。充分利用秋季丰水期,降雨多。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进行栽植,效果很好,栽后成活率高,经验很成功,很有推广普及的必要。
7管理机械化程度提高
随着农业机械的推广普及,极大的推进了果园管理机械化的进程,特别是挖穴机、微耕机、机动喷雾器的普及,大大降低了果园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这对于改善我国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果园管理劳动力不足的现状。是非常有益的。
8生产管理简便化
随着栽培措施的日益完善。免耕法、生草制等全新的管理方式应用越来越广,土壤管理向简便化方向发展,清耕法等传统模式正被颠覆。
9施肥科学化
我国苹果园在施肥管理上存在极大的盲目性,特别是氮素肥料施用过多,导致枝梢旺长,果实贪青晚熟,严重的影响了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自2006年开始,在果产区大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以确定土壤中缺什么养分,缺多少,使施肥有据可查,从而达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实行科学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进果树健康生产,为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打好基础。
10树形动态化
传统的栽培习惯是一种树形应用到底,生产实践证明,这有多种弊端。疏层形具有整形时间长。前期产量上升慢的不足之处:纺缍形具有进入结果期早,但枝量过大,结果枝易衰弱的不足之处,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人们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在栽培的前期,推行改良纺缍形整形,以促进早产,结果数年后,当园内光照恶化时,则将树形通过减少主枝。降低树高等方法,变为变则主干形,到树体充分生长,结果稳定时,通过落头开心,树体提干,使树形过渡为开心形,这样既兼顾了早期产量的上升,中期产量的稳定,又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成为生产中最理想的树形。
11销售呈现明显分级现象
在我国国内。有23个省市自治区栽培苹果,但以山东、陕西、河北、河南、甘肃、山西为重点产区,其中山东的烟台、陕西的延安、甘肃的平凉、山西的运
城为全国苹果栽培较好的地方,无论品种组成、栽培技术、果实品质、经营效益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长城以北寒地及长江以南苹果栽培面积少,产不足需,是我国苹果的主要销区。
国内苹果市场呈现城市和农村两大板块。城市消费是我国苹果消费的主要渠道。一般占我国苹果总产量的65%以上。农村由于购买力低下,消费量有限,对市场影响微弱。一般消费量占苹果总产量的35%左右。
国内苹果消费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主要消费层面有国宴、酒楼宾馆、城镇超市、水果批发市场,水果摊贩等5个层次,其中国宴用品要求较高。能进入国宴的为我国苹果的精品,这属于我国苹果市场的最高端市场,也是洋苹果与我国苹果竞争的主要市场之一。酒楼宾馆是我国优质苹果的主要销售处,苹果销售价格较高,城镇超市销售的果品质量也较好,这两个层面是我国苹果市场的中端市场,也存在国产苹果与洋苹果竞争的现象,国产苹果在价格方面优势明显,但在产品的多样性及品质方面仍有差距。水果批发市场、水果摊贩则属于大众化的销售方式,属于我国苹果的低端市场,这个层面上的苹果竞争则以国内不同产区之间的竞争为主。因而就国内销售形势而言,我国苹果销售的重点是占领中端市场,挺进高端市场。因而提高品质,走精品化发展方向是我国苹果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应坚持的方向。
12出口数量大幅提升
经过多年的品种更新和栽培向适生区集中,我国苹果品质有大幅度的提升,优果率所占比例大大提高。在一些优生区,优果率已在75%以上。
各苹果产区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生产,苹果品质大幅度提高,出口量持续增加。拉动苹果市场全面回升。2006年红富士苹果产地最高售价达5.00元,千克,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产地最高收购价超过6.40元/千克,创历史新高,出口范围由东南亚、俄罗斯等传统出口区向欧洲共同体等高端市场发展。
13贮藏现代化步伐加快
贮藏作为苹果生产的后道工序,对于缓解苹果市场压力。实现苹果的周年均衡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冷藏效果好,随着冷藏设施的完备,冷藏成为最主要的贮藏方式,传统的通风库、窖洞、地沟等贮藏方法逐渐淡出,整体上贮藏管理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
14加工业蓬勃发展
我国苹果出口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鲜果出口,这部分所占比例较小,另一种方式为加工品的出口,主要是果汁出口,这是我国苹果出口的主要方式。多年来,由于苹果加工利润丰厚,促使了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至2007年底,全国果汁饮料厂家达4000多家,其中34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2007年售出97亿公升果蔬汁,我国苹果汁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在国际上均居领先地位。我国苹果浓缩果汁出口已经占到世界贸易量的60%,已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行业之一。果汁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有效解决国内卖果难,保证产业稳定健康发展,防止产业出现大的波动,提升产业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