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泓
在阅读教学中怎么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呢?怎么才能使阅读有效呢?那就应该在教学中抓住课文的“读点”。如何在教学中选择读点呢?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这就说明了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地位。教师应在精彩处、关键处、难懂处作适当的点拨、讲解,让学生能知其义、悟其情,让他们在读中促进情感体验,在读中传达情感体验,在读中增强自信。
一、在精彩处读
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意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精彩处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在陶冶性情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花钟》一课时,“花钟”这个词在学生眼中是陌生而又新奇的。为了让孩子们产生对各种花的喜爱,给学生造成一种身临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的情景,我选取了课文中描写花依次开放的段落进行了读的指导。
师(过渡):课文中都给我们介绍了哪些花呢?它们大致在几点钟开放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答案。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谁能读读有关的句子。
生:凌晨四点,牵牛花……
师:课文里介绍的鲜花有些是我们没见过的,让我们先来认识认识它们吧。
(出示文中花的图片)
师:牵牛花开了……开了……开了。
生:牵牛花、蔷薇……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些美丽的花,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说些什么?
生:你只说什么花开了。
师:你们真会听,我们把刚才说的连起来就是。
(出示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
请同学们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开了”一词用得太多。
生:太单调、干巴,一点儿也不美。
师: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老师给我们讲过呀?在《秋天的雨》中的最后的一段,都写是的歌曲,却分别用了“一曲”和“一首”。
生:老师的这段话却只用了“开了”这个词。
师:课文是不是像老师这样写的?
生:不是。
……
孩子们的回答虽然幼稚,但却体现他们心灵的纯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这里,孩子们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花仙子,他们融入了这个角色中。他们情不自禁地想去感受,去体验,去表白,学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体验中得到了浸润、感染和丰富。那段话的朗读,不仅让我看到了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还让我看到了孩子们那一颗颗可以触摸到的灵动的童心和那轻舞飞扬的个性。
二、在关键处读
今天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中的孩子的生活太陌生。在上四年级下册《夜莺之歌》时,前苏联卫国战争中那个勇敢的小男孩对学生来说,更是遥远。为了让孩子们能够顺利地了解这个孩子,从这个孩子身上得到启迪,我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引导学生从读中去感悟。
师: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课文字里行间中,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
(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师:再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当时是怎样的一番情境?
生:孩子把口哨递给德国兵时,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我想小夜莺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他的神情很自然,而且好像玩得很开心,德国兵完全不会在意有别的什么事情发生。
生:“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我想小夜莺还真是很机智,他在骂那些德国兵,他恨敌人,但却笑着去骂敌人,那样的沉着,而德国兵却丝毫没有觉察到,还以为他是一个调皮蛋呢!
生:边走边打树枝、拾球果,还用脚去踢,学鸟叫。好像敌人根本就不存在,他在玩他自己的,完全沉浸在孩子玩的世界中,其实他在报信,很机灵。
……
通过这一片段的教学,让孩子们在读中知道了小夜莺的天真活泼、机智勇敢。
三、在难懂处读
在四年级下《触摸春天》中有这样一句话: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孩子理解起来很困难,我是这样引导孩子去读的。
师:这是作者由眼前这动人的一幕所抒发的人生感悟,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能不能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感受世界,她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啊!从她的身上,我体会到: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体魄,都有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权利,都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
生:生活中有许多人历经磨难,像张海迪,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生活,勇敢地向厄运挑战,创造出了许多业绩和奇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比他们幸运得多,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生命。
师:同学们体会的都很好,下面让我们再来大声地朗读这句话。(孩子们很动情地读起来)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抓住了一个一个的“点”去读,才能把握文章的“面”;只有抓住了文章的“面”,才能领悟文章的情。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