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晓艳
古诗是我国文学体裁中最美的,古诗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如何把这种美落实是现在的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引进音乐、美术,让学生听音乐、唱诗、画画、表演,看动画,甚至跳舞,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效果明显。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如果只是停留在为了让课堂好看的浅层次上,不但不能对教学起辅助作用,还会给学生造成误解,认为古诗就应该是这样去学习的。其实,古诗有她无尽的内涵和高远的意境,只有达到进入诗歌意境的较高层次的读诗境界,才能领悟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才能达到我们教学古诗这一体裁所要达到的目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达到这种境界呢?我认为小学特别是高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有一定的深度。
一、注重情景的创设,培植审美心境
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静观片刻,我对大家说:“来到乡村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我感到乡村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小溪轻轻流淌的声音。”“乡村非常闲适,没有都市的喧嚣、紧张。”“乡村生活非常静谧,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
古诗词的教学由于作者写作时间的特殊性,教者在教学中。首先应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使学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境。
二、诵诗有深度,体现音律美
古诗之美首先在于她的音律美,古诗的押韵、平仄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所以学古诗必先朗诵。朗诵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多样的示范读、比赛读、配乐读、表演读等浅层次上。而是要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的语言美,在这种美的熏陶下发自内心的美美的朗诵,让人陶醉的朗诵。我想中年级古诗文课堂教学能够引领学生反复吟诵,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体现出委婉,拖腔带调,摇头晃脑,有板有眼。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动于心。入忘我之境地,欣赏到优美的意境,通晓到诗人的心情!这就是我们去追求的。
这里要求教师必定要先深入理解,先陶醉于诗之美,给学生以好的示范,才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古诗朗诵的指导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的魅力,才会喜爱上古诗,才能真正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三、悟诗有深度,体会诗歌的情境美
“诗情画意”,诗必言情,无情不为诗,没有感情,就相当于诗没有了灵魂。教学古诗,必定要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走近诗人,与诗人对话。因之时间、空间的距离,学生对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不一定能很准确地体会。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情时要有深度。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学生对词句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请同学们闭眼,听老师有感情地吟诵。轻柔的音乐,加之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完全沉醉到词的意境之中了。于是,我问学生:“来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我仿佛看到清清的小溪流向远方,河塘里面荷花竞相开放。”“我仿佛看到小溪边,一个顽皮的小孩正趴在地上,专心致志地剥莲蓬呢。”“我仿佛看到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还闻到了泥土的芬芳。”“我仿佛看到大儿子和二儿子在辛勤地劳作呢!”“我仿佛看到茅屋前,一对老夫妻有些醉意,正在说悄悄话呢!”于是我追问:“你听到老两口说些什么吗?同桌一个做老公公,一个做老婆婆试试,他们会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老头子,你看我们的孩子多懂事啊,他们在辛勤地忙着农活,我俩可以安享晚年了。”在把学生带入意境之后问道:“假如此刻你到了乡村,你最想做什么呢?”学生说:“我最想像小孩一样,躺在草地上剥莲蓬吃,多悠闲。”“我最想静静地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白云,闻青草的芳香。”……由于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储备,把学生带入了生活场景之中去想象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所以在学习这首词时,学生始终处于乡村生活的情景之中,勾起了他们对词中生活的无限向往,表达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朴实。
古诗教学不能停留在浅显的文字理解上,要有一定的深度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使之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让我们乘坐诵读这艘船,撑起感悟和想象的双桨,向古文学的更深处漫溯,尽赏古诗的独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