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中,多数已设置了音乐表演系或表演专业,但十几年下来,大部分办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其毕业生分配面临非常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学生因专业技能达不到舞台表演的要求而无法与专业表演人才竞争,另一方面又因为缺乏系统的师范教育技能培养而导致学生的教学能力薄弱,不得不面临社会对其音乐教师资格证的质疑,所以说,音乐表演专业已成为绝大部分高师音乐院校中的"尴尬专业",学生面临就业两难的局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中,钢琴表演专业的境遇在这一现象中具有典型意义。作为一名专业教师,笔者为此深感忧虑。笔者认为,造成目前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培养定位存在着明显的误区。高师应当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师范”的优势,将所谓的“钢琴表演专业”更名为“钢琴教育专业”,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既非演奏家(有别于音乐学院钢琴系),亦非普通中小学教师(不同于高师音教系),而是钢琴教师。深入思考和研究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社会供需关系,更多地考虑学生就业问题。在树立钢琴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重新调整教学内容,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参照专业音乐学院的部分课程,有机融入高师钢琴教育等课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钢琴教学人才,跟上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目前的办学状况必将大为改观。
当前高师钢琴表演专业教育的主要误区
郭建民、赵世兰撰写的《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我国高师音乐学院(系)表演专业的现状与思考》(《人民音乐》2005.6)提出高师表演专业培养目标为复合型表演人才和音乐管理工作者的观点。笔者认为该目标用在钢琴专业学生身上未必恰当,想法并不一定如愿。从首届高师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毕业10年至今,已有成千上万的钢琴毕业生,从事表演和音乐管理工作者的屈指可数!而钢琴教育方兴未艾,中国虽已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琴童,但琴童人数所占比例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接受正规教育的琴童更少。同时,理想的钢琴教学模式只能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使有幸师从专业教师的琴童只能是极少数。因此,这种对高水平专业教师的需求数十年之内很难完全得到满足。另外,高师虽难以培养出专职演奏家,但得益于完备的教学体系与教学资源,却完全有能力培养一流的专业教师,这是其它院校所无法比拟的。我们何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一流的钢琴教学人才呢?!根据调查结果,钢琴专业的学生都希望从事收入稳定的钢琴教学工作。多年来,笔者一直引导钢琴专业的学生为从事钢琴教学工作而加强钢琴教育、教学的学习和研究,使毕业学生走上钢琴教育岗位者占95%以上,说明这条路是行得通的。在“表演专业”学生毕业分配举步维艰的现状下,我们为何不尝试改变一种培养模式而执意去培养表演人才呢?下面通过与音乐学院钢琴系的比较,将使我们更加明确高师生源作为表演人才的先天不足与师范本身的优势所在。
我国九所音乐学院所设置的表演专业(钢琴系、声乐系、管弦系等技能学科),是音乐学院的“王牌”,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表演人才。许多师范院校的音乐院系以此为蓝本,也打造了上百个表演系或表演专业,在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上全盘照搬。同时,其它高校如综合大学、理科、甚至农业大学、技术或职业学院等数百所院校也都成立了音乐表演专业。我们暂且不论述众多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出路如何,就其数年来培养表演人才的效果上,笔者未曾发现有任何一位著名演奏家出自这些高校,特别在钢琴专业上。换言之,师范院校钢琴表演专业打造出来有造诣并长期活跃在专业舞台的表演人才占毕业生的比例几乎为零!笔者没有冒犯高师音乐院系之意,本意在于以实际效果说明其定位和起点较之于音乐学院有差距,以期引起同行审慎的反思。尽管如此,近年来大中城市毕业生虽就业困难,但许多少年宫、艺术培训中心等部门仍缺乏高水平的音乐专业教师,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它们将长期需要引进高端的专业人才,高师钢琴专业应该抓住契机,利用师范的优势,培养适用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作为师范院校,“师范”是大环境,目标是培养教师和教育家,而非演奏家。师范院校钢琴专业应当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师范”的优势,引进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不断充实专业资源,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使之服务社会,提高全民音乐素质,并选拔和培养其中的佼佼者,为其走上专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高师钢琴专业本身的局限:其一,相对于音乐学院钢琴系的生源,高师的专业技能与其无法相提并论,学生入学起点相对较低。例如,顶尖的专业人才在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必然首选各大音乐学院的钢琴系,他们的目标定位为演奏家,而对师范院校钢琴专业的选报只为防范落选。其二,音乐学院拥有更多的招生主动权,可以优先在各大音乐学院的附属中学选拔专业优秀的学生,其文化课分数线往往比师范院校低得多。然而,关于文化课成绩问题,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音乐学院附中为了腾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学习专业课,其文化课学习必须大大让步,与体校一样,附中钢琴专业学生每天最少需练琴6—8小时,相对于那些成天泡在文化课书堆里的普通中学生,文化成绩无法较量。这些生源即使第一志愿选择师范院校,他们的文化课也很难上线。如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7年与2008年文化成绩上线分别为336分和337分(表演系不降分),即使考生专业成绩名列全国第一,但因文化成绩的一分之差只能名落孙山,而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仅为220分即可上线。事实上,即使这些高水准的学生在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之后,也并非都能够长期站稳舞台,更莫说师范院校缺欠高水准专业水平的生源了。师范院校在生源专业水平并非太高的条件下,其毕业生希望与音乐学院钢琴系的毕业生争夺国际大赛名次,以期走上专业表演之路的梦想只能是水中捞月。由此可见,师范院校的钢琴专业必须脚踏实地,扬长避短,“本分”地坚守自己的阵地,培养优秀的专业教师。但又有人说,师范院校中许多学科成功设立了“非师范”专业,成绩斐然,音乐钢琴专业可以效仿此做法。但事物总有其特殊性,钢琴专业便是特殊的。如果想放弃“师范”这一阵地,把师范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逼上”舞台,从事演奏职业,其结果必然是失败。就如体育竞赛(尤其是体操、跳水等),有哪块奥运金牌是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夺取的?同理,师范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想在大学本科毕业后摘取钢琴国际大赛金牌而希冀从此走上专业演奏道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从小学到中学平均每天练琴不足2小时的所谓“表演专业”的学生错过了钢琴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今后高师钢琴教育专业发展的定位及方向
为了更好地区分高师钢琴专业与音乐学院钢琴系的不同定位,纠正“钢琴表演专业”的错误定位及命名,明确其培养方向,笔者首先提议前者更名为“钢琴教育专业”,它将有助于制定正确的培养方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在“站稳讲台,兼顾舞台,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之下,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师范院校中“钢琴教育专业”的真正内涵,区别于音乐学院钢琴系,牢记我们的大环境是“师范”,否则,学生毕业后将有可能因专业不过硬上不了舞台,又因教学不过关上不了讲台,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局面。为此,钢琴教师需要在强化专业技能(演奏)的基础上学习教育专业课程。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业余”习琴的学生都已经走上专业化道路。例如,不少中学前业余习琴的琴童,由于自身的天赋、家长的支持和教师的正确培养,在小学高年级之后便考取音乐学院附中,走上专业道路。而这些琴童往往很有可能从小就落在我们的毕业生手里,如果他们的专业技能不过硬、教学能力不强,这些琴童的艺术生涯必然夭折,令人痛心。作为钢琴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表演才能和舞台经验以及优秀的教学方法,又如何去培养高水平的学生?
综上所述,从高师钢琴教育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培养方向应定位于钢琴专业教师。学生毕业后将学有所用,可担任少年宫、艺术培训中心、艺术学校、中小学艺术特长生和职业中学的钢琴教师,在必要时也能兼任群众合唱团的钢琴伴奏等。
高师钢琴教育专业在课程、内容上的科学性设置
高师音乐学科对师范音乐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强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较高水平的音乐学科教师。
针对上述对师范院校钢琴教育专业的定位,结合师范音乐专业规格要求来思考,笔者认为,高师钢琴教育专业必须设置的专业课程(专业必修课)为:钢琴技能课、钢琴文献课、钢琴教学法课、钢琴伴奏课,同时,定期进行钢琴教学实习与表演实践。钢琴技能课与文献课的教学内容有别于音乐学院,而钢琴教学法与伴奏课、教育实习则是音乐学院钢琴系所不开设的课程,而对培养专业教师却是必须的。过硬的专业技能是钢琴教师的资本,而全面的教育能力则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
(1)钢琴技能课:音乐学院钢琴系学生入学时基础好,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巩固便可逐步提高全面的技术。同时,演奏家需要掌握极为大量的、高难度的音乐会曲目,许多演奏家甚至在音乐会上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全集、协奏曲全集等,因此,音乐学院钢琴系所需要的教学内容有别于高师钢琴教育专业的学生。例如,整套的奏鸣曲、套曲等,包括一定数量的近现代作曲家高难度的作品。从练习曲方面讲,整套的肖邦练习曲很可能在音乐学院附中时期已经完成,本科时弹奏得更多是李斯特、斯克里亚宾等作曲家的练习曲。高师学生则需要弹奏莫什科夫斯基、肖邦甚至车尔尼的练习曲。高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教师、教育家,而非演奏家,因此,并不需要掌握太多高难度的作品,而应该掌握较为大量的各种程度的作品。钢琴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已经具备较好的弹奏技能,但他们对基础学习的过程已忘得差不多,而在日后的教学中用得最多也最难把握的恰恰就是基础教学,因此,有必要重新加强基本功,系统地复习基本奏法及触键法,同时,要求学生浏览大量的中级作品,全面加强学生视奏能力(用于教学示范),同时精弹有代表性的各时期作曲家经典作品,曲目应涉及各种体裁的作品,包括协奏曲、双钢琴、室内乐作品等。必须强调的是,大部分钢琴教育专业学生在本科学习中从未学习过协奏曲,这样的学习是不全面的,他们日后如何去培养高层次的学生呢?学习协奏曲有助于宏观地把握作品、提高音乐素养,对演奏技巧的深入和全面发展、合作能力的提高等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安排2~3部不同时期的协奏曲课程。
(2)钢琴文献课: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各时期的钢琴音乐文献,对于钢琴主课的学习极为必要。优秀的钢琴教师往往把钢琴文献知识通过对每一部作品的教学逐步输入到学生的脑海中,而通过这门课程则可更为系统而全面地深入了解钢琴音乐发展的脉络和作品的典型特征,使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和处理作品,更为理性地理解和处理音乐。钢琴文献课在教学内容上应全面涵括各时期的作曲家及其作品,但对于特别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及作品仍应作尽可能详细的介绍,并通过网络、多媒体、音像资料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行深入的学习。
(3)钢琴教学法课:这是针对高师钢琴教育专业培养方向的最为关键的课程,它完全有别于音乐教育系,因为它们设置的是教学法课程。遗憾的是许多高师钢琴专业并未设置该课程,这正是笔者所担忧的。众所周知,弹得好钢琴不一定教得好钢琴,往往就是因为演奏者不一定研究过教学法,而钢琴教学法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许多钢琴教师从未学习和研究教学法,长期以来就在学生身上“做实验”,最后也获得了一些经验,但这得牺牲多少“试验品”?
钢琴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快速、准确地读谱方法;科学的触键方法与练琴方法;音乐处理的基本手段;正确纠正存在的问题;演奏中的协调合作方法;儿童学习心理研究;演奏心理分析方法;正确选择教材方法;正确安排和设置教学方法等。
(4)钢琴伴奏课:伴奏分为正谱伴奏与即兴伴奏,正谱伴奏主要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专业的大型音乐会上主要以正谱伴奏为主,尤其是国外经典的艺术歌曲,作曲家均已编配了钢琴伴奏谱。即兴伴奏更多地运用于群众歌曲和少儿歌曲,这些作品往往没有现成的伴奏谱,需要伴奏者自己编配。学习即兴伴奏可以全面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编配能力、合作能力、音乐表现力等,对音乐听觉的训练更是意义非凡,它将使这些未来的教师能用更为敏锐的音乐听觉洞悉学生细微的不足,用更为理性的学识为学生全面、系统而细致地分析每一部音乐作品。
同时,音乐学院应为钢琴教育专业的学生安排钢琴教育实习和表演实践课,提供各种表演机会,使其在技术及音乐表现上迅速提高,舞台经验对日后钢琴教学意义重大。教育实习时间为第七学期第3—8周,地点最好选择在艺术学校、少年宫、艺术培训学校等教学单位。
结束语
高师钢琴教育专业在办学中如能充分发挥“师范”的优势,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并科学设置课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那么,通过上述必修课程的系统教学和表演实践,并深入教育实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必然大大提高,而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从长远效果看,高师钢琴教育专业必将越办越好,它将成为更多考生的首选;我国的钢琴普及教育将再上一个台阶,公民的音乐素质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为部分有志于走上专业道路同时又具有天赋的新一代琴童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这,就是“师范”的绝对优势!
参考文献
[1]杨天君《高师声乐教学中曲目设置及相关教学的研究》,《人民音乐》,2006年第8期
[2]郭建民、赵世兰《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我国高师音乐学院(系)表演专业的现状与思考》,《人民音乐》,2005年第6期
王大立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系副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