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误读的统计指标

2009-05-31 02:28郭洪伟
数据 2009年4期
关键词:平均工资统计数据平均数

郭洪伟

经济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统计数据(指标)概括地反应经济现象和问题。用少量的数据反应一组数据的特点,如用平均数反应一般水平,用物价指数反映物价的综合变动等。这样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描述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令人一目了然。但有时这种高度的概括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很多统计数据容易被误读。

■ 平均数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统计指标就是平均数。我们通常会用平均工资反映一般的工资水平。但是,往往公布的平均工资,大家都觉得不真实,和自己真实感受差别很大。是平均数算错了吗?不是,其实在这里平均数被误读了。据全国总工会2005年对10个省市的20个市(区)1000个各种所有制企业1万名职工的调查,2002—2004年职工工资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人数占81.8%,只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一半的占34.2%。所以很多人感觉平均工资比一般人工资高,不能反映平均水平。

平均数是统计上的一个常用指标,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代表一般的水平。所以当平均工资数字公布以后,老百姓都觉得不对,那个数字高于大多数人的真实工资水平。我们知道只有当数据是单峰对称分布时,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相等,那时平均数的代表性是最好的。全体工资数据可能不是这个分布,所以其代表性值得怀疑,所以简单的把平均工资看成一般工资是对平均数的误读。平均数如果能结合中位数和众数可以减少误读;另外,对要分析的数据分组分析,找出几个组平均数代表各组一般水平,效果也会有所改善。

■ 指数

我们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指数。大家最关心的是CPI,其全称是消费价格指数。另外电视和报纸上每天都公布各种天气指数、环境污染指数,一些大学还调查发布社会生活指数如幸福指数、诚信指数等。对于这些指数不是一般人能完全解读的,很多人会误读。统计学所说的指数是个相对数(两个数的比值),它本身反映的是一种变化情况,不是用来描述某种现存状态的。指数是个相对数,只看其数值大小没有意义,关键要看和它比较的基期(参照物)。我们分析一个指数,必须有比较,动态地看才有意义。我们做比较时经常会把当期数据和去年同期(同比)或者上一期数据做比较(环比),看其变化发展趋势,以便采取下一步的对策。很多经济指数(或指标)分析发展变化时都采用这两种比较方法。除了这类经济指数外,还有气象指数、污染指数,这些都不完全是统计学意义上的指数,它们只代表某种分类数值,表示当时的状况,不能用传统统计眼光去看待这些指数。其他的一些社会生活指数如幸福指数,是对社会幸福程度的测量,测量的尺度不一样,数值也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测量尺度。幸福指数的数值本身没有意义,关键是看如何计算的,要反映什么问题。

■ 增长率数据

在各类总结分析中,增长率是最常用的统计概念。增长率反映我们研究的这段时期内事物的发展变化。但增长率不是万能的,像下面的某企业连续6年利润数据:2万,3万,1万,0,-3万,1万,在中间利润为0或负数时,就无法计算下一年的增长率。这时候可以用变化的绝对值,描述该企业的利润变化。有时候只看增长率,也会带来假象。因为对比基数的不同,同样增长1%,其变化的绝对数值是不一样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国家军费开支增长1%和美国军费开支增长1%,其变化数值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在增长率分析中,加入增长1%对应的绝对值,我们的分析就会更全面,就不会导致误读了。

综上,今后我们分析社会经济问题,不能只是简单地就某个统计数值分析,而要探究统计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统计数据,更好地使用统计数据。

猜你喜欢
平均工资统计数据平均数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不一样的平均数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