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一
在杭州仁和路11号数风庐画廊内,一位残疾青年正在用双脚工作着,不久,一方清新文雅,书卷气十足的中国印便完成了。在场的人都被其高超的技艺所折服,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这人就是在篆刻界鼎鼎有名的篆刻家孔黎翔,他用超越常人的意志和坚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让生命的火种熊熊燃烧起来。
失去双手,他用双脚扛起明天
孔黎翔1972年出生在浙江衡州一个普通的家庭,儿时的孔黎翔就梦想着成为一名篆刻家,谁知天意弄人,在他十岁那年,一场不幸降临到他的头上,在一次意外中,孔黎翔失去了双手。
从医院醒来的孔黎翔发现自己的双臂不见了。他睁着大眼睛问妈妈:“妈妈,我的胳膊哪里去了?谁把它拿走了,你快给我要回来。快去呀,妈妈!”望着病床上可怜的孩子,母亲泪如泉涌,用手捂着嘴,飞一样跑出病房。
出院后的孔黎翔悲痛欲绝,他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一句话也不说。一连几天,什么也不吃,嘴唇也干得裂开了一道道深深的血口子。母亲看着儿子心疼得肝肠寸断。可无论怎么劝说,孔黎翔依然一语不发。最后,心力交瘁的母亲哭着跪在地上:“孩子,妈求你了,就算为妈,你也要坚强地活下去,你要一直这样,让我还怎么活呀?”面对母亲的哭诉,孔黎翔鼻子一酸,泪珠滚了下来。他扑到母亲怀里:“妈,我答应你,我会活下去的,我不会让你伤心的。”
下定决心重新开始生活的孔黎翔却遭到小伙伴们的嘲笑,失去小伙伴的孔黎翔性格变得孤僻、暴躁,动不动就和母亲吵架。看着外面的精彩世界,孔黎翔痛苦不已。他砸碎了家里所有的玻璃,为了不让他更伤心,母亲用报纸代替玻璃,不让他看到外面。可这样,孔黎翔的心里更加痛苦,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孔黎翔常常用头来撞墙,甚至用小刀划自己的身体。想用肉体的疼痛来减轻内心的苦楚。看着孔黎翔如此折磨自己,母亲不敢离开半步,生怕他再做出什么傻事来。母亲不停地劝说孔黎翔,还找来大量关于残疾人的书籍。开始时孔黎翔只要一看到残疾人的图片和文字就把书撕得粉碎。冲着母亲大喊:“你拿走,我不要和他们一样,我不要!”母亲见他情绪非常激动,再也不敢来招惹他。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发现孔黎翔不再对残疾人这个话题那么敏感了,母亲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母亲找来残奥会的光碟给他看,看着一个个残疾人在赛场上拼搏的场景,孔黎翔那颗死灰般的心又重新燃起了生命的火花。有一天,他对母亲说:“妈妈,我想好了。我不能总这样下去,我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就算没有了双手,用双脚我也要实现我的梦想,而且要做得更好。”看到儿子终于想通了,母亲两眼含泪使劲儿地点了点头。
下定决心的孔黎翔开始练习自己的双脚。从穿衣到吃饭他都坚持一个人完成。要想穿上衣服,脚必须要举过头顶,可没有训练过的他无法完成,再加上没有双手,平衡很难掌握,常常因此而摔倒。为了能练好穿衣服,他常常天不亮就起床,一遍一遍地穿,一次一次地摔倒。有一次,他要穿一件套头的上衣,从早上五点练到十点,摔得头破血流。在孔黎翔的不懈努力下,短短几年时间里,孔黎翔不但可以用脚独立生活了,而且还能用双脚完成如穿针、写字等高难度的动作了。这时,他的心在蠢蠢欲动:我要实现我的梦想。
百炼成刚,坚强少年迈进艺术殿堂
1987年9月,孔黎翔开始用脚练习篆刻了。一开始,他试着用右脚脚趾夹住刻刀,用左脚脚掌和右脚脚掌夹住印石。可刻刀总是打滑,不但线条刻不直,而且刀把他的左脚划出一道道口子。有时旧伤还没好,又添了新伤。他放下刻刀,在屋子里踱来踱去:怎么办,这样也不行呀!突然他眼前一亮:有了,加大刀的摩擦力不就可以了。他马上把刻刀的防滑带打开,缠上粗细不等的细绳。这一招果然好使,刻刀打滑的现象没有了,线条也刻得直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摩擦力加大后,练习不到一个小时脚趾就磨出了一个大血泡,疼痛不已。没办法,他只好停下来。这样一来,一天只能练习一到两个小时。这令孔黎翔很是苦恼,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近乎残忍的主意:不停地刻,不断地磨,这样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磨出趼子来。他加大了每天的练习时间和强度,磨出了血泡就用针挑破,脚抽筋了就咬牙挺着。有时血泡破了,刻刀磨到脚趾内层的嫩皮上,疼得他血往头上涌,心怦怦直跳。就是这样,他也从来没有退缩过。他坚信:只要穿过迷雾,就会看到灿烂的阳光。
孔黎翔的辛苦没有白费,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他的刀法和技法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篆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除了刀法和技法,书法也是必修的课程。可毛笔与钢笔、刻刀完全不同,软软的,根本没有好的着力点。常常是一笔下去就是一大摊的墨。练了几个月却一点儿进展也没有。对此,孔黎翔没有泄气。在找了大量的资料后,他终于明白了:我的脚是灵活了,可腿、踝还是比胳膊差很多。为此,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练习方法:用绳子把腿吊起来,这样就不会用力不均了。可是绳子把大腿勒出了一条紫色的血印,由于不过血,用不了多长时间大腿就麻木了,根本无法练习。于是他做了个垫子垫在腿上,问题总算是解决了。可这样平时还好办,一到夏季就不行了,夏天热得要命,他腿上全是痱子,痒得好像千万条小虫子钻心一般。有时气温太高,他常感到胸闷气短,头晕眼花。他就在旁边准备一盆凉水,一出现中暑的情况,他就把头扎到水盆里“冲凉”一下。然后继续练习。即使条件如此艰苦,他也没想到过放弃,他告诉自己:只有尝尽所有的苦,才会有尝不尽的甜。
在孔黎翔的不懈努力下,他的书法进步非常地快。1988年6月,他拜王惠定、陆天波先生为师,名师加刻苦,孔黎翔很快入了门。
磨砺出锋芒,他用双脚打下一片天空
入门后的孔黎翔在两位老师的指点下进步很快,同时也交到不少篆刻界的朋友。2000年5月,孔黎翔参加了在宁波举行的篆刻作品加工会,大会上,孔黎翔把作品递给中国美术学院的张耕源老师。张耕源立刻感到作品清新脱俗,书卷气十足。正要对其作品给予评价时,只听到一个声音传进耳朵里:“请您用正常人的标准来看待我的作品。”张耕源抬起头,当发现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失去双臂的残疾人时,张耕源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被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收孔黎翔成为正式弟子。张耕源激动地抱住孔黎翔说:“黎翔啊,在篆刻艺术上我是你的老师,而在精神上,你是我的老师呀!我为能有你这样的学生和老师感到骄傲和自豪呀!”
张耕源老师在观看了他的大量作品,又和王惠定、陆天波两位老师商量后,决定让他走平实路线,并把自己的灵动和朴实加入其中。几位老师给孔黎翔找来大量印谱以供孔黎翔临摹。篆刻界百家争鸣,各有各的风格,而且各种风格间的差别很大。孔黎翔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临摹一些风格独特的作品时很吃力。往往一幅作品要摹几方,有时甚至几十方,直到满意为止。由于左脚长期握石,往往一个作品完成后,脚趾已经伸不开了,孔黎翔就用热毛巾进行热敷半小时才行。在这种情况下,孔黎翔不停地摹刻着,他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临摹了300多幅作品。
孔黎翔的艺术成就提高得很快,可就在这时,他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由于长时间的弯腰劳累,腰部肌肉常常会出现痉挛和抽筋的现象,疼得汗流浃背。同时,视力也由原来的1.2下降到了0.4。颈椎也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这些都大大阻碍了他的发展。面对眼前的困难,他笑着说:“这点儿困难算什么,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就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孔黎翔的艺术成就渐渐达到了顶峰。他的篆刻作品清新淡雅,庄重而不沉闷,平实而不平淡,特别是篆刻的佛像更是一绝。不少人慕名而来,只求一印。
现在孔黎翔在杭州开起了自己的店。并以自己的聪明肯学,吃苦耐劳的精神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成功的孔黎翔乐观向上,而且喜欢交朋友,有时在和朋友聊天时他开玩笑地说:“我没什么,只是脚好使点儿而已。不过你们谁有事别客气,如果你们的手不好使,就用我的脚来帮你们吧!”在他们谈话对面的墙上挂着他亲自写的对联:把酒临风,笑对人生疾苦;纵笔足下,抒写锦绣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