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1915年,张恨水被一封家书唤回家。母亲看儿子在外闯荡,一事无成,干脆想他娶妻生子,接续香火。徐文淑从此走进了张恨水的生活。
徐文淑心灵手巧,为人谦和。但张恨水却对这桩亲事极度不满。他的母亲在初次相看的时候,看到的是徐文淑容貌秀美的妹妹,媒婆说,这个是妹妹,姐姐怕生,不愿见人。她认为,既然一母所生,相差想必不大,谁知道,徐文淑长得极为平凡。张恨水被母亲逼进洞房,看到了相貌平凡的徐文淑,让他下定了逃婚的决心。
就此,徐文淑成了乡亲的笑料。洞房花烛夜遭遇逃婚,实在是一个女人难以背负的沉重。好在,家人及时发现,在附近山上一个石缝中捉回了张恨水。
1918年,张恨水再次离家闯荡。三年后,身心俱疲地回到家里。他非但没有闯出名堂,还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他想进入北大读书,却求入无门,也没有支持自己读书的经济能力。心灰意冷的状态下,他才算逐渐接受了徐文淑。
命运,再次给两个人开了一次玩笑。两人很快有了一个女儿,这让感情日趋牢固。可1919年,徐文淑带着女儿回家探亲,小孩儿却不幸染上重病没来得及治疗就夭折了。这让张恨水对徐文淑再次厌恶冷落。
不愿意面对人生又一次打击的张恨水再次离家。冥冥中,他把握住了这次契机,在北平一写成名。1925年,徐文淑带着愧疚的心情,与全家一起移居北平,面对张恨水,她不知如何是好,不懂该如何面对他的冷落。好在,春风得意的张恨水已经把过去一笔抹去,他开始略懂得徐文淑的不易。两个人开始恢复原本的关系,1926年,徐文淑给张恨水添了一个儿子,张恨水真的是心满意足,捧在手心,含在口中。只是,儿子不到一岁,又夭折。张恨水恼怒徐文淑疏于照顾,出口伤人,说她是不吉祥的苦命妇女,徐文淑以泪洗面,就孤身一人,寻一小屋而住。再也没有和张恨水在一起过。
其实在徐文淑与全家一起到北平前,张恨水就已经再娶了胡秋霞。1928年,胡秋霞为张恨水生下了儿子张小水。儿子出生后,不会哭,身体非常虚弱。张恨水因为要日夜写稿,受不得烦,胡秋霞只能将儿子送到了徐文淑处。幸而徐文淑把张小水贴在怀里细心照顾喂养,才让他平安长大。
1932年,张恨水受邀,到武汉参加名流赈灾艺演。他在《女起解》中,扮演崇公道,又被出演苏三的青年女演员周淑云吸引了。17岁的周淑云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个人经历与《啼笑姻缘》中的沈凤喜极为相似,所以,她狂热地喜欢着《啼笑姻缘》,也因此痴迷爱上了张恨水。
结识几个月后,张恨水觉得,周淑云这样的新女性,才是自己最适合的伴侣。两个人闪电结婚,周淑云以外室身份,走入了张恨水的生活。张恨水还从诗经中为她改了一个名字,叫做周南,足见对她的怜惜。
周南,是张恨水一生三次婚姻里,张恨水最耐心对待的一个。她接连给张恨水生下了张二水、张全两个儿子。
抗战期间,张恨水从北京搬到重庆,日子开始过得清苦。这个时候,他几乎忘却的徐文淑却通过自我的学习,开始提笔给他写信,信件每封都很长,叮嘱他注意身体。问他有什么要求,可以向自己提起,自己将尽力满足。
这让张恨水发觉徐文淑对自己的感情有多深。
他开始有个愿望,就是能够回到徐文淑身边去和她生活一段时间。他曾在日记里写道———倘若徐文淑嫁的不是我,凭她的性情,一定会过得极好,哪怕就算嫁了瞎子、瘸子,也会快乐得多。
但是,他这个愿望却没有实现。他一直忙于创作,无法抽身。一直到徐文淑1958年去世时,张恨水已经行动不便,他让儿子张小水前去奔丧。整个人也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留有遗憾,就是对徐文淑的冷落。那对一个以丈夫为纲的女人来说,是无法弥补的伤痛。
相比于一代才子张恨水,徐文淑是个普通而平凡的女人。但是,从她身上表现出的风范与情愫,却比张恨水更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