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涌
他善于运用隐喻和反讽的艺术语言,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话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审视。
在圣诞节的欢快气氛中,深圳商业中心的一个假日广场上格外热闹,一件庞大的装置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好奇。这件名为“蹦乐”的作品由方形蹦床与放置物品的圆形空间组合而成,前来购物或游玩的大人们,难得地放纵孩子们在其中跑跳舞蹈并奏出音乐,因为他们懂得,这件作品构成了一个关于童年的梦境,是没有危险的。不错,是这样,它的底部有数百个佛教铜铃及置于四角的铜钟,内有使用过的炮弹壳。蹦床周围以粗麻绳作为保护网。好玩,富有想象力,也很安全。
事情缘于2000年,由瑞士的“为世界而艺术”组织向世界各地30多位艺术家发起主题为“献给世界受难儿童的礼物”的创作邀请,之后在不同国家巡回展示作品的计划与模型,并且每次由300名儿童在开幕式上投票选出他们心中最喜爱的“礼物”。旅法的陈箴所创作的“蹦乐”即是在意大利罗马巡回展中的获奖作品。遗憾的是作品完成后不久,艺术家就因患溶血性贫血症而离开人世,好在这件作品被小心地保存了下来,犹如他善意的微笑。
“蹦乐”是结合了舞蹈与音乐的概念,同时具有功能性的艺术作品。艺术家的初衷是关注不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儿童。给他们送去这个可以将悲伤变为快乐的大礼物,让孩子们在面对贫穷或战争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愉悦和力量。
当孩子们在其中欢跳舞蹈的同時,铜铃之间相互碰撞,并触碰那些物品,奏出美妙而欢快的音乐。置于四角的带有音符的铜钟,也同时有专人敲打。使这个舞蹈音乐的大乐器更加活泼生动,并强化了作品的主题。即,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物质世界,教堂的“钟声”与“炮声”此起彼伏,这对世界上某些国家与地区的儿童来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唯有灿烂悦耳的小铜铃声唤醒了孩子们的天真与纯朴,和着他们欢跳的节奏声响,安抚着他们由于贫困和战乱而遭受创伤的幼小心灵。
陈箴于1955年生在上海,先后就读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及上海戏剧学院,并留校任教。1986年赴法入巴黎造型艺术高级研究院研修,分别被该院及巴黎美院、法国国立南锡美术学院聘为教授。1990至2000年间,他先后荣获法国与美国的6个艺术奖学金,参与了百余个艺术展览活动,被列入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现代装置艺术家之一。
陈箴的艺术不受风格的限制,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寻求一种能让观众感官统一并全方位阐述自己独特思维的艺术语言,多元化的艺术趋势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极大的呈现。2006年2月,上海美术馆曾经为他举办过一个作品展,名为《绝唱——舞身擂魂》,这是他的代表性作品首次在国内的完整展出。评论家认为:艺术在陈箴的理想中,是治疗改善人性和自然命运之间关系的过程,他深切而全身心地关怀人类的处境和未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其作品涉猎的主题非常广泛,涉及国际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文化冲突问题、人的生命问题;他善于运用隐喻和反讽的艺术语言,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话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审视。他的作品集合了思维的广度和语言的力度,为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