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培训和评估 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2009-05-29 09:04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汉中市全市评估

张 剑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1994年初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最佳历史文化名城”。全市中小学校有80%以上分布在山区、农村。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远程教育工程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成绩斐然。已建有教学光盘播放系统4302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2614套,计算机网络教室467个,共有计算机27661台,校园网265个,教育网站192个。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丰富优质的资源平台为广大中小学校带来了管理方式、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秦巴山区的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完成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任务,并提前一年半率先实现电教馆(中心)达标后,我们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上来,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使我市的应用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一、全员培训,提高素养,促进人人会用

在国家、省上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累计近3亿元。为了使这些设施设备在教育教学上发挥巨大作用,我们首先从培训抓起。一是抓教育行政领导的培训。通过外出学习、现场授课、理论讲座、上机操作、讨论交流、参观考察等形式,先后培训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100余人,培训中小学校长3000余人,培训电教中心主任和教育管理人员1000余人,累计参训达5605人次。不仅使这些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成为指导和管理县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行家里手,也促进了全市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学校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二是抓学科教师的培训。我们对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教师确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累计培训教学一线教师达6.9万人次,各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45岁以下教师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开展教学工作,45岁以上教师也会基本操作。三是抓技术支持服务人员的培训。全市累计投入80多万元,培训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人员7611人,初步建立了一支熟练掌握远程教育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的专业技术队伍,构建了市、县、校三级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确保了教育信息化设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正常运转。四是抓校本培训。在开展分层次集中培训的同时,我们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假期与平时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广泛开展校本培训,减少培训成本,保证培训效果。全市已举办各类校本培训班6193次,培训教师51304人次。五是以点带面,抓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试点工作。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2007年我市西乡县率先在全省开展中小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试点培训工作。培训中我们以 “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为基本原则,以“强化基本技能、提升教学应用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为重点,按照“培训、考试、认证”一体化的能力建设要求,对西乡县所有教师进行试点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教育技术能力强的新型教师队伍。通过搭建网站平台,组织教师互动参与,对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西乡县近1000名教师参加了全国统一认证考试。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工作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市、县、乡、校都建有培训机构和培训基地,培训工作做到了层层有规划、有目标、有责任、有考评。培训工作的重点已转向校本培训,培训内容也转向远程教育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专项课题研究、资源应用与学科及课程整合等领域。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累计达186145人次,培训经费超过2000万元。

二、建章立制,科学评价,提高应用效益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我们先后制定了《汉中市县区教育局教育信息化工作量化评估标准》、《汉中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量化评估标准》、《汉中市电教中心信息化工作评估标准》、《汉中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评估标准》、《汉中市现代教育媒体课堂教学评估标准》等一系列评估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为了促进应用,我们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激励机制。一是把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纳入县区教育局、电教中心、项目学校年度目标责任书,定期检查,年终奖评。二是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内容,与个人评优树模、职称晋升挂钩。2008年我市命名表彰的“汉中名师”和申报晋升中级以上教师职称的人员,全部取得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并能在教育教学中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三是扎实开展量化评估。依照《汉中市县区教育局教育信息化工作量化评估标准》,近年来,全市初步建立以教育局评估、学校评估、课堂教学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形成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人人学、校校比的良好局面。我市的县区教育信息化量化评估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例如,2007年对各县区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我们采取的是展示与查看相结合的方式。全市各县区都准备了6分钟教育信息化专题片、8分钟PPT信息化工作汇报以及装订成册的档案材料,从县区信息化工作管理指导、电教中心建设、资源建设开发和应用成果、信息化培训、课题研究和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及应用等方面,集中展示各自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成果,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2008年,我们对县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检查评估则是以应用为核心。评估组深入学校听课近百节,并通过查阅档案、听取教育局汇报等方式,对各县区2008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综合检查评估。评估检查组清楚地看到了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评估组专家针对各县区、学校实际,对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及时评析、纠正,并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年一度的检查评估,促进了全市各县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培训以及应用研究等各项工作的长足发展。

三、树立典型,促进全面应用

为实现教育信息化“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我市确定2005年为“远程教育应用年”,举行了为期半年的教育信息化展示评比活动; 2006年又组织教育信息化课例展示,上千名中小学教师参加,涌现了一批教育技术应用骨干,掀起了以活动促应用、以应用促发展的热潮。

2007年,我们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评选活动。以典型示范带动整体应用的推进和水平的提高。参评学校通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题片、PPT演示汇报及答题,进行现场展示。评委从组织管理、硬软件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教学应用、教学成果诸方面对学校进行量化评估。现场展示评选结束后,根据评委打分和实地考察两部分得分情况,确定了汉中市第一批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由市教育局统一挂牌命名。示范学校的典型示范,带动了其他学校加强应用能力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热情。

四、因地制宜,技术革新,推动信息化设施“班班通、堂堂用”

我们坚持实用、好用的原则,鼓励各县区,根据当地实际,想方设法,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 将信息化设备推进教室、应用于课堂,让广大中小学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特别以宁强县为试点,大力推行以利用DVD光盘播放+电视机、计算机+电视机(VGS接口)以及网络服务器+拖卡机+电视机(VGA接口)等九种方式进行班班通的应用教学。

五、不断创新,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

在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应用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实际,开展创新。经过研究、探索,成功地进行了模式四(校园网)和模式五(广域网环境下)的实验教学,初步形成我市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的五种模式。 2008年11月,我们利用远程互动教学平台,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新课程资源应用与学科整合展示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利用远程互动教学平台,实现了多个教室一起听课,授课教师和异地听课的教师们利用远程互动平台进行音视频在线交流,得到了全市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一致好评。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各个学校搭建了更加快捷高效的交流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为教师培训以及远程视频会议探索了一条高效便捷之路。

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信息化环境,使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取得更大成就。

猜你喜欢
汉中市全市评估
汉中市人民医院
国 宝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评估依据
汉中市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