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机构 统筹规划 开拓进取 真抓实干 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

2009-05-29 09:04王建棣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电教馆电教陕西省

王建棣

编者按:陕西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内陆省份,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该省经济相对滞后,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为促进东、西部教育协调发展,教育部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陕西省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逐步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本期我刊特邀陕西省电化教育馆为我们介绍了近年来该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及探索途径,汉中市、宝鸡市渭滨区、靖边县也介绍了各自区域的教育信息化成果及发展思路,以期能为我国中西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借鉴。

教育信息化是全球化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要使基础教育全面实现信息化,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而且更需要身处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其中。要实施好这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就必须始终围绕“谁来做、怎么做、做什么”这三大主题做文章,只有做好了这三篇文章,才能真正使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起来,进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陕西省是一个内陆省份,人文历史积淀深厚,科技和高等教育实力强大,但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很不平衡。近年来,我省确立了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为此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

一、抓住机遇,创新机制,打造坚实有力的教育信息化实施和管理体系

在我省,按职能的划分,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历史使命被赋予了全省电教系统。作为这个系统的领头羊,省电教馆深感责任重大,任务光荣而艰巨。在分析了电教系统的现状和实力后,果断向厅里提出,用三年时间实施陕西省市、县(区)电教馆(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通过这个工程的实施,全面解决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那就是电教机构的独立建制、人员编制、经费等核心问题。只有这样,教育信息化才有人管,具体工作才有人抓。这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作,这个工作做好了,就落实了“谁来做”的问题。为此,我们抓住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机遇,并借助省“教育强县” 评选活动的契机,明确提出,“创建标准化电教馆(中心)是各级政府的行为,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从而确立了政府主导,行政驱动的工作机制。

为了确保创建工作真正取得成效,省上明确了标准化建设的四条原则:一是不搞“终身制”。对全省电教馆(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可上可下。验收时达到省级优秀或合格标准的电教馆,授予“陕西省优秀电教馆(中心)”或“陕西省标准化电教馆(中心)”的铜牌。合格电教机构经过努力,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和服务能力,也可以申报优秀等次;优秀电教机构,工作不努力,服务跟不上,学校意见大,省上会重新评估其等次。出现重大问题的,将通报批评直至摘牌。二是实行“奖先鞭后”制。对优秀电教馆给予一定的奖励,达到优秀的奖励电脑两台。还将结合在农远教技术服务中的工作业绩,奖励一部技术支持服务专用车,同时考虑在今后的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为了推动各县市高标准创建优秀档次的电教馆(中心),尽早跟上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还规定,先达标的重奖,最后期限达到优秀的不再进行物质奖励。凡未完成标准化建设的县,不能申报省级教育强县并缓期安排相关项目。这样,各地就出现了争先恐后、竞相创建优秀馆(中心)的喜人局面。三是实行“一票否决”制。电教机构不独立的实行“一票否决”,不予验收,这是一条刚性原则。因为多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机构不独立,工作就没有主导权和话语权,电教人员提出再好的方案也难免被束之高阁,或难以在可怜的一点教育经费中分得一杯羹。要想统筹和实施当地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也是无能为力。所以电教机构不独立,即使其它条件具备了,也不能定为优秀。四是建立“问责制”。电教系统标准化建设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三年必须全部实现电教馆(中心)标准化建设。没有如期达标的,省教育厅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将通报批评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这也是考核他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这三年的创建工作,全省独立建制的市、县级电教馆(中心)由原来的15%提高到了95%;市县电教机构中人员编制数达到743人,新增编制305个,增加了41%。在机构编制严格控制的大背景下,能给电教系统增加这么多编制,足以证明各级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人员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科学历以上达到50%,计算机专业或电教专业的达到72%,35岁以下的人员比例占到从业人员的85%以上。据统计,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为各级电教馆(中心)在基础设施、硬件设备、网络建设、工作经费等方面累计投资达7130万元,有22个县(区)将教育信息化及远程教育运转维护经费列入了县级财政预算。各市、县电化教育馆(中心)全部配备了工作需要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传真机、打印机、投影仪、刻录机、非线编系统、人手一机(微机)及模式二卫星收视系统一套等硬件设备。全省县级电化教育中心配备技术服务车已达32辆。已建成市、县级教育网站和资源中心110个。现在,全省电教系统已呈现出机构独立有编制,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保证,装备精良、队伍稳定素质高,教育信息化工作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教育信息化真正步入快车道。全省电教是一家,全省电教一盘棋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已形成信息畅通、资源共享、运转快速、配合默契的全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实践,集团作战优势十分明显,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正规军已经建成,实力日益强大。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为教育信息化保驾护航,指引方向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技术性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还是一项充满创新点的工作。要使全省教育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不仅要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规范的技术标准,还必须有科学的规划和严密的考核评估体系。我们始终坚持政府主导、行政驱动的原则,形成了省上抓宏观、出政策、抓评估,市上抓管理、抓检查,县上抓落实、抓应用、抓服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日常规程。各级职责明确,任务具体。几年来,省上根据国家和教育部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都以省政府或几个厅局联合的形式发文,保证了政策的权威性,使教育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且大的活动,省政府教育督导团都全程参加,大大增强了职能部门领导力和基层部门的执行力。全省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行动,避免了各自为政、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的无序状态。这就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例如,在初期,我们及时制定了《陕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划》。这是一个全局性的纲领性文件,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领导机构、运行机制、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诸多方面作出了规定,要求各地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本地信息化发展规划,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对启动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陕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为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作了政策性规定,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开设信息技术课,并纳入必考课目。《陕西省中小学校园网、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建设规范》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技术指标和设备配置档次,避免了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为了解决学校资源建设和信息化设备的维护费用的不足,省教育厅和省物价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电教教材代办费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做好中小学校计算机培训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为学校合理收取费用,用于资源购置、设备维护、日常运行提供了政策依据,大大缓解了学校资金不足的矛盾,实实在在地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解决了难题,确保其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省市(县)电化教育馆(中心)建设标准》和《陕西省市(县)电化教育馆(中心)评估办法》两个文件的出台,则为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机构不独立、经费没着落、职责不明、工作不落实、责任无法追究的现象。这个文件对全省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陕西省城乡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制定,进一步规范了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要求,易于学校操作。在全省普通高中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时,我们又及时出台了《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化建设方案》,指导学校以信息技术推动课改。同时组织力量及时开发了一套高中课改系统管理软件,并培训了教师,为课改真正做了一点实事,很受学校欢迎。经过几年的发展,特别是国家中小学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大大推进了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课率达到100%,绝大部分学校可以上网,条件好的地方校园网十分普遍,而且还开设了许多专题网站,条件较差的地方学校都有自己的网页。

三、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应用工作,使教育信息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教育信息化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需要做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那么到底要从哪里做起,做什么?我们主要抓了两方面工作: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应用工作。

1.基础建设取得骄人成绩

(1)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经过标准化电教馆(中心)建设,特别是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全省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得到空前加强。为了使信息化教学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省上依托全省电教系统,采取“专、兼、聘”结合的办法,组建了2.1万多人参加的技术支持服务队伍,建立了省、市、县、乡、校五级技术支持服务体系。这支队伍长年活跃在全省教育信息化的第一线,为基层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排忧解难,使学校信息设备小故障不过天,大故障不过周。同时,投入近80万元建成了网络服务管理平台,建成有3000余人参与的“陕西省远程教育QQ群”,实现了网上报修,解决了设备维修维护及软件应用的问题。现在,各地电教部门正在对农远教项目进行拓展,根据当地实际,开展网络教学的“校校通”和多媒体教学的“班班通”工程。汉中市已探索出了九种班班通模式。

(2)整合全省教育网络系统,打造基础教育专网。

为了便于管理,省教育厅对教育厅的政务网站和省电教馆的陕西教育网进行了合并,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教育门户网——陕西教育网,由省电教馆主管。各市、县教育局也已完成自己的门户网站建设任务,并与陕西教育网(www.snedu.com)链接,统一物理平台,实现了信息上传下达。各地的教育门户网站基本由电教部门实施建设和管理。同时,还建成了陕西基础教育资源网,为全省中小学免费提供了2000G的优质资源。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以省电教馆为龙头,由市县电教部门积极配合,争取省政府投资1.2亿元建设全省基础教育专网,构建了省、市、县、校的教育专网体系,到今年底,全省中小学都将接入此专网。

(3)组建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研发队伍,开发优质资源。

为了提升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所需资源的研发实力,加强对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力度,省政府成立了两个中心:一个是“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设在陕西师范大学,主要开发教师培训和高中课改所需资源;另一个是“陕西基础教育网络和资源管理中心”,由省编制办发文,与省电教馆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也承担初中和小学的资源开发任务。几年来,由省电教馆牵头,联合各地电教馆(中心),集中全省电教、高校、教研及知名中小学的600多名学科专家,组成资源建设和审定队伍,与12家出版(制作)单位合作,投资800多万元,以课题研究与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形式,共同完成了为全省教育信息化服务的“新跨越”系列教育资源开发项目,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的资源制作已告罄,大大缓解了资源不足的矛盾,也锻炼和提高了队伍的素质。全省已形成了以培训、竞赛、科研、应用促进资源建设的新机制。

(4)建立全省教育信息化培训基地,提高全员信息化素养。

由各级电教部门牵头,建立了完善的省、市、县三级培训体系和培训基地,全面培训教育局长、校长、教师、电教技术人员。承担国家、省及国际援助项目的培训任务,截至目前,已培训各类人员几万人。同时,我省还启动了“乡镇教师资源中心”的建设工程。省政府投入2300万元(含配套),在乡镇中心小学建设600个教师资源中心,使其成为乡镇教师业务培训、资源共享、学习交流的基地。

(5)教育信息化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理论指导作用日益明显。

经过几年努力,已形成了以学校为实验基地、以课题为抓手、以专家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主力的教育信息化研究队伍。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实行“省、市、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定期举行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交流活动,专家不定期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形成了“目标管理与过程监测”相结合、“重点指导与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立项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升了课题研究管理水平,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专题研讨、成果评比、交流等形式,提高了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使教师在研究中成长,教学质量在研究中提高。省教育厅安排了20万元专项经费,申报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模式研究》国家级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分布在全省的27所国家级“十五”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研究课题的结题,有4所学校获得优秀等次,共获得93个国家级课题单项奖,获奖率和获奖等次位于全国前列。各地的教研部门是教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在多年的传统教育教学研究上有很大优势。为了发挥这些部门的作用,我省借农远教项目实施的契机,果断决策,拿出一定的财力物力,对各市县教研室薄弱的信息化环境进行了改造,使他们能将信息技术手段用在教学研究上,并用信息技术手段指导学校教学。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研究网站的建成,使电教、教研、学校有了共同的合作研究平台。

(6)创办专业期刊,开设宣传窗口,为教师搭建成果交流、展示的平台。

为了强化教育信息化宣传力度,为教师的教学研究、经验交流、信息传播提供一个平台,我们积极创办了《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同时,我们也倡导各市、县创办教育信息化的简报、通讯等,及时向领导、社会通报当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求得支持,如《汉中教育信息化快讯》等都非常有特色。

2.应用工作初见成效

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教育信息化的各类平台搭建好了以后,应用工作就成了第一要务。为此,我省从农远工程应用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各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制定《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使应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从行政角度进行要求,每年的任务和目标都非常细化,操作性很强,易于教育督导部门进行量化考核。从2007年9月起,启动实施行动计划。第一年,着力推动普遍应用,精心培育各类应用典型;第二年,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主动应用、有效应用的生动局面;第三年,实施“在研究中应用,在应用中研究”,努力创建低成本、可持续、高有效性的应用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为了进一步强化应用工作,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又向各市、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的意见》,使应用工作成为当地政府要抓要管的分内工作。

(2)编写《远程教育学科应用指导手册》,从技术层面指导教师应用。

为了指导一线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省上组织了专家,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认真编写了《远程教育学科应用指导手册》,指导教师应用。各地又根据当地乡土教材的特点,组织教师对《应用手册》进行了二次开发和拓展。教师通过编写、研讨、培训,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3)召开应用工作现场会,推广经验。

我省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省远程教育应用工作现场会,推出新典型,交流新经验,推动应用工作不断深化和提升。还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县”和“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树立样板,发挥典型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带动全面发展。

(4)举办“中小学新课程资源应用与学科整合展示交流会”。

我省已连续四年举办了“中小学新课程资源应用与学科整合展示交流会”,在全省各地轮流举办,规模很大,集中全省优质资源进行展示,并邀请全国优秀教师运用优秀资源进行教学示范。同时,还请全国著名专家做专题报告,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学校和教师的广泛肯定。

(5)举办“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突出教育信息化成果。

在每年一次的“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教育信息化成果都占有很大比例。我们在评奖条件中有意识地增加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条目,进行导向。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各类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在教师中开展远教应用精品课程评选活动。这些活动已举办了多年,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

(6)开通陕西省基础教育支教网,进行网上支教。

为了做好我省基础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实现全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省教育厅经过广泛调研和科学论证,决定依托陕西教育网开通陕西省基础教育支教网,在全省开展网上支教活动。在有关重点学校和省级示范学校中挑选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组成支教工作组。农村学校的教师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发布到网上,由支教工作组负责解答。根据实际需要在网站上开辟专栏,有针对、有侧重地给予辅导,并根据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上传资源,供其下载学习交流。同时,城市学校通过资源管理平台将各级教育优质资源提供给农村学校,实现资源共享。

四、结束语

目前,陕西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已基本建成,各种秩序也趋于完善,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意识日益深入人心。但教育信息化是个有始无终的工作,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走内涵发展之路,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定科学严密的评估体系,不断提升应用水平,使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实现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电教馆电教陕西省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济南市电化教育馆部署2019年上半年工作
龙井市电教馆开展教研员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破解学校图书更新困局满足师生阅读好书需求
聚焦两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电教使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不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