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点的延伸

2009-05-29 02:08田玲华
魅力中国 2009年2期
关键词:课外实验探究

田玲华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在我们课改实验区,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将近五年了。五年中我们实验区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创新,特别是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通过如何备课、挖掘教材、钻研教参来完善45分钟的课堂教学任务,十分注重课堂的教学效果。希望通过课堂45分钟内让我们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所学知识。本文的作者通过这五年的教学探索认为,只注重课堂45分钟是一种片面的想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延续的过程,应该延续到学生的整个现实生活中,应该是与学生获取知识的认知规律相吻合。而这不是仅仅通过课堂45分钟就能完成的。我们不否认课堂45分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但知识的综合性很大的程度上有来自于课堂外的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因素。诸如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长辈的经历等。本文通过实例生动地阐述了课堂的延伸特别是课堂上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后延续对学生获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称之为闪光点的延伸(引导学生进入到新的探究)。

二、问题的展示

下面是笔者在几次教学研讨活动中碰到的一些上课教师遇到该问题并对这个问题所采取的手段措施和方法的教学实例。

教学案例一:

某教师公开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对《水的净化》(过滤)的教学中,当时上课的教师提供给同学们的浑浊的泥水,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技能,这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所在。当然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课堂中学生的操作近乎完美,只是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当这个实验完成时突然有个爱表现的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某某老师,我们实验作的很成功,得到的水看起来特别的干净,那么实验获得的这个水能喝吗?我能不能尝尝这个水是什么味道?当时这个教师严肃认真的并采取直接的方式告诉学生不能喝,不做任何进一步的解释,结果这个学生的一腔热情马上被一盆冷水泼灭,一声不响的坐回自己的座位,笔者注意到在这之后的整堂课中这个学生没有再也没有集中精力去听余下的内容。

笔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笔者上到这个内容是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笔者没有直接回答这个同学的问题,而是针对这个问题,先以假设的口吻说如果是我我不会喝,想知道为什么吗?然后就抓住这个机会提出另外的课外研究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这个问题的积极性,我提出的课外研究性问题是:河水(或过滤的泥水)和我们能喝的水在成分主要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有毒物、细菌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这些水能直接喝吗?怎样才能变成能喝的水呢?水净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要求以提出问题的学生为组利用课外、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可以调查当地的自来水公司,写出调查研究的报告,最后以实验报告的方式在班级里展示他们的课外探究成果。通过了这次有意识的课外延伸,促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直接经验,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各种社会资源,扩展了学生认识科学、科技发展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空间,又增添了人文内涵的深度,更发展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最后小组展示河水和我们能喝的水的成分的对比结果,得出水净化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除去不溶性杂质、除去可溶性杂质、除去有毒物和有害细菌。这样从一个最平常的问题延伸至课后的调查。不仅仅丰富了学生对“水的净化”知识理解的进一步深入,而且对生活中的饮用水及标准也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教学案例二:

这是在我们学校开展的一次教学公开观摩课,探究的课题是《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参与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师有好几位。应该说上课的每位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前都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要求每组学生分别针对各自的一个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了课外的探究,然后利用课堂进行成果的展示,在课堂展示中每组学生都利用了教师事先准备的实验报告单展示了他们所探究的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当然其中有大多是成功的,也有几组没有成功的。在学生的课堂展示中我发现上课教师基本上把大部分的展示都集中在那些探究成功的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往三个方面靠拢,即温度、水分、空气,这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件好事,体现了关注教学的重点,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教师有个共同的不足是他们忽略了那些探究没有成功的小组。笔者认为这恰恰是本节课的闪光点所在,我们可以从这里反其道而行之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好奇心,正因为我们的细小疏忽严重的挫伤了这些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不应该有这样的疏忽,我们负不起这个责任,其实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稍微花点心思,只需要简单的几句话,比如:为什么我们同学中有的小组没有成功呢?是不是在什么细节中出了一些问题,我们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帮助这些没有成功的小组再来进一步探究是什么原因好吗?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的。这样那些没有探究成功的小组成员肯定会更加信心百倍,同时其他同学对你这位教师也会刮目相看。在以上教学公开观摩课中,有个班级中威深展示中有几组没有威功的小组实际上是我特意在同学不知情的情况下有意安排的(这个教师是借用我的班级上课)。课后我就分别找了这些没有探究成功的小组成员并找他们谈了心、谈了课堂的感受,结果他们一致认因为没有实验成功而没有受到老师的重视,受到同学的歧视,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有较大的影响。这时我对他们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同时向这些学生道歉希望得到他们的原谅,并保证在下节课中老师会把这件事的真相告诉全班同学并当着全班的同学们的面向他们道歉,最后我问这些小组成员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实验会失败,还想不想进一步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实验中条件控制的严密性出了问题还是其他原因,结果这些同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还邀请了其他同学共同参与,最后不仅牢记了影响种子萌发的三个条件,还更加深刻的明确了实验操作是条件控制的严密性以及开阔了视野知道了影响种子萌发韵深层条件一种子的休眠期,还在其他同学面前好好地炫耀了一番。通过这个实验不仅挽回了这些同学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兴趣,还进一步引起了其他同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三、解决课外延伸问题的方法:

①团队合作、分小组探究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一旦在课堂上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后,我们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强化并且要分组制定计划,确定课题,各组根据所选择的探究课题,选择研究的方向,确定研究所需要的器材及其资,料,然后由学生查阅资料及相关的数据,根据探究方向的框架进行研究,做一些必要的实验和调查,然后综合所得资料及数据和研究的结果,书写实验报告,得出结论,最后汇总结论。然后向班级公布探究的结果。

②利用现代网络

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了几乎是无限的信息资源,是一个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资源库,它所呈现的是对同一问题的多元化视角、开放的视角,为学生构筑了一个无围墙、超时空的”虚拟教室”,通过网络的查找,使学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自己对课题的认识深度和广度。

四、实施课后探究后的收获:

课外延伸应坚持因材施教相的原则,对不同的同学作出不同的要求,课后延伸是对后进生的另一种帮助和教育形式,能让他们从日常生活的调查中感觉科学无处不在,使他们增添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发展他们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而对于科学兴趣浓厚而成绩优秀的同学来说,使他们通过课后延伸方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能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对于课后探究开展后的一些困惑

作为我们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师,在课程理念在理论上思想上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但在实际操作中课程改革的理念渗透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做得不够,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我们该如何具体落实到实处?如何切实的为学生提供或创造更多的学生课余探究条件?进行课后探究还需要我们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相矛盾。

由于教学的条件、器材、实验的场所的地区差异、实验所需要的时间等各种矛盾使得某些探究无法进一步深入或者无法一一被落实,比如利用现代网络方面,由于网络上可以找到大量的辅助资料,而面对无数的资源信息。一部分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依赖心理,把所研究的过程简化为一个对现有资料剪切、拷贝的过程。一些必要的调查因为网上有结果而可以不做;一些观点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导致学生将严肃的科学研究过程游戏化,带来一种浮躁的学习态度和无深度的思维习惯;又如,组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实施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因为组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主要依靠外界力量,为了保证活动持续发展和活动的新颖性,教师必须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同时也要争取来自方方面面的支持。学校必须有条件经常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接受新方法、新思路和最新科技知识的指导;并能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走出校门。到实践中去锻炼自己;而我校所在的乡镇中学,很难得到家长与社会的支持,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猜你喜欢
课外实验探究
小满课外班
设问引导探究
我的“课外老师”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取经之路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