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环
摘要:高考地理复习过程中教师着力培养、规范考生的解题习惯是取得良好复习效果的关键,主要方法:培养良好审题习惯,正确解读图示信息、培养良好思维习惯,明确问题指向、培养良好表述习惯,研究标准答案、培养良好认真的检查习惯,反思答题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解的题习惯,才能提高学生地理的分数。
关键词:地理习惯审题思维
高考地理需要良好解题习惯。复习过程中教师着力培养、规范考生的解题习惯是取得良好复习效果的关键。
一、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正确解读图示信息。
高考地理依托地图进行设问,考查学生地图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因此正确审题至关重要,方法:读题干、看图例、综合研读图示信息,将题目文字信息标注在图示上,以获取最有效的地理信息来帮助解题。
二、培养良好思维习惯,明确问题指向。
要想很好地解答试题,还要关注题目问题,明确设问形式和考查方向。研究问题指向,会使答题方向更明了、清晰,在理解题意基础上整理信息,搭建问题与信息的联系,研读设问方式及内容,洞悉考查意图,选择正确的思维路径,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科学、规范表述。
三、培养良好表述习惯,研究标准答案。
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着重考查的一项能力。在实际答题中,一些学生由于缺少这方面的能力,致使会做的题目常常丢分。高考答题要求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致使,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表达习惯,以求答案更接近标准化。
1.图形语言的表述
图形语言的使用主要表现为标图和转给。答题要求具有严谨的态度,稳定的心理素质。要利用好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准确进行和绘制。一般情况下,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1)丢题现象个别同学因考试紧张或时间不够用,出现丢题现象,尽管在试卷上已标明,但没有体现在答题卡上。这样,等于放弃和失去答题机会。(2)漏填、不全面如问题绘定3个序号,定为4个要点,一些同学之填上了其中3个,出现漏填现象,要点不全面。(3)表达不规范题目要求用序号标出某一要素,有的同学把序号表在边界外,不能指认某一要素;有的同学标注序号过大,覆盖了大部分地区;有的序号写后涂改,不能识别。(4)表示方法不正确在填图中,题目所给的时代圆圈的序号,一些同学过于随意,粗心大意,却填成了数字1、2、3,表示方法不正确,不按要求去做,即使正确也不得分。(5)随意乱填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不能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很好的掌握,把能想到的知识随意乱套。
2.原因过程的阐释
有一类问题值得关注——形成原因的过程分析。这类问题的原因,理论上可能就是一句话。但出现在简答题中,要具体表述其形成过程。要求符合逻辑、层次清晰、语言简洁、科学规范。
四、培养良好认真的检查习惯,反思答题过程。
练后反思是增加体验,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个别同学由于缺少练后思考,造成的同类错误在下次考试中仍然出现。如果把每次测验的经验教训都记录下来,下次考前看一看,提醒自己要注意,一定会事半功倍。通过反思自己的答题过程,如果要在考试中加以补救,那就是培养检查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是减少考试失误的有效手段。考试检查的条件是有富裕的答题时间,要注意突破思维定势。更要慎重修改答案,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要盲目地乱改。
总之,在平时的随堂练习中注重培养以上良好解的题习惯。把功夫下在平时。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高考地理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