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2009-05-28 07:48姜爱芹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育人

姜爱芹

和谐,应该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呼唤和谐教育,构建和谐班级,这对班级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理念及管理模式。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理念及其相关论述,为和谐班级教育理念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撑,对于建设和谐班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和谐班级教育的理念

深入解读和谐班级教育理念,对积极构建和谐班级、开创班级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谐班级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正确解读这一理念,着力创建和谐班级,是现代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新课题。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和谐班级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不竭动力。和谐班级,蕴含了班级建设中各种思想、诸种要素,包括学风优良、人际和谐、活力充盈、富含生机等,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理论意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而是班级建设与管理的一种全新理念。

二、和谐班级建立的必要性

常言道:“和为贵。”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配合的适当匀称”。和谐的乐章让人感觉妙不可言,和谐的山水使人心旷神怡,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乐在其中,和谐班级是师生都向往的精神的乐园。把班级建成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学生全面、自主发展的沃土,建成他们愉快生活、健康成长的家园是教育的目标和责任。在这样的班级里,学生和教师能在和谐的关系中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学生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乐学乐做,始终处于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长身体,长知识,开发潜能,完善人格,愉快地度过生命历程中最宝贵的年华,为可塑的青春写下灿烂的一页。

三、和谐班级的创建途径

1.“以人为本”,克服功利性教育思想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当今中学班级管理的灵魂。在和谐班级的建设中班主任要着力解决广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形成全体成员共同发展、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班级管理中以人性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做到关心人、爱护人,急广大学生之所急,想广大学生之所想,为广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2.强化班级管理中的民主意识

班主任应有充分的民主意识,始终以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为核心,有效发挥多方力量,使民主治班落到实处。要充分相信、尊重学生,将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放在突出位置。要充分了解、参考家长对班级管理、对学生教育的想法。轻松愉快的民主氛围、和谐顺畅的民主环境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建设和谐班级的重要手段。管理工作中要以和谐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激励同学,全力营造有利于班级成员全面发展的氛围,实现班级的和谐发展。

3.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氛围。班级工作,应建设积极的制度文化。只有科学完善、行之有效、充满活力的制度,才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班级工作,要将和谐文化与和谐氛围有机结合。班主任要积极营造宽松、友爱、协作的生活、学习氛围。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也可以建立宣传栏、作品交流栏,还可以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友爱互助小组、社会实践小组等,这些形式都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氛围,有益于学生的和谐发展。

4.加强目标管理建设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但有一个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的集体奋斗目标,而且发动每一个同学都制定自己的学习和奋斗目标,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班集体奋斗目标而努力。通过集体目标的实现,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马卡连柯说过,“团结了集体教育了集体,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要不断地树立学生们的信心,鼓舞大家的斗志,增强集体主义情感。

5.构建和谐的班内外关系

班主任要协调师生关系和班级内外的人际关系。班主任要善于创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平等对话、坦诚交流、合作研讨的机会,如学习经验交流会、民主生活座谈会、师生辩论会等,都可以使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感情加深。班主任还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处理师生之间的不和谐事件,合理利用有利因素,化矛盾为动力,使师生之间永远处于和谐之中。

6.融社会、家庭、学校于一体,促进班级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个家庭的成员结构、职业特点、家长素质各不相同,家庭教育存在许多误区,班主任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和谐育人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各自的优势,使之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和谐成长。

实践证明,构建和谐班级,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班主任落实十七大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班主任要肩负起时代和历史的使命,提高自身修养,耐心细致地抓好和谐班级建设,使中学生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把中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e]

(山东省章丘市白云湖中学 250219)

姜爱芹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之所在。它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社会空间内工作、学习和自由生活的师生员工历史形成并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念及这些价值观在物质与观念形态上的具体化。它对师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同时又能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学校的创新能力,实现校园安定有序运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书育人的教学实践中长期磨练,历久弥新自觉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其基本内涵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认同信守的价值观念、理想信仰、校园风尚和道德行为准则,是一个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的外显文化,而精神文化则是学校的内隐文化。校园文化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它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铸造新型学校管理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其主要有如下特征:

1.独立性

校园文化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又在特定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发展而成的概念,既有广义上的共性,又有校际之间的差异。因此,无论从地理上还是历史上都融合了自身进程中的不同色彩与不同精神物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我们常说的“哈佛精神”、“北大精神”就凸现了校园文化独立性的这一特质。

2.包容性

受师生来源地域的广泛性、教育信息的共享性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的大门已经向越来越多的人敞开,承袭着“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的优良传统,学校成为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兴趣信仰的交汇地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场所,是一个小而全的独立实体,教学、科研、后勤服务、产业开发等样样俱全,社会上存在的许多文化在学校内部都存在,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3.延展性

一种稳定的校园文化总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向外界传递、渗透着它的精神、思想、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通过学校师生将它的文化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大潮中一代一代地融合传递下去,并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周围的人们。学校在向社会输送人才、科研成果及科技产品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延伸并扩展到社会之中,向社会辐射其先进文化,并对社会文化的更新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4.继承性

校园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繁荣乃至再生的漫长过程,经过数代人的不断调整、升华,成为校园文化的精髓,为社会所接受、认可,并体现其特有的社会价值,没有历史的学校是形成不了校园文化的。例如,北京大学在百年的发展和斗争历程中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显示的不断钻研、求实、创新、向上的优良学风,如今已成为北京大学独特的文化底蕴。

5.创新性

校园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每所学校不仅吸收不同的文化,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不断进行着理智的批判和选择。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和创新。此外,学校里不仅拥有具有文化创造精神与能力的人,而且存在着多种文化之间的接触与渗透,这为校园文化的创新提供了要素上的保证。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不断给校园文化注入了盎然的生机与活力,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和动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它必须依赖于各种载体或途径来体现,并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之产生有形无形的教育作用,形成强大的育人功能。总结近年来我校建设校园文化的实践经验,要建设并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必须从以下几个途径做好工作:

1.加强领导,科学决策,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建设拓宽了教育的阵地,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从“三点一线”扩展到整个校园以至社会,同时也突出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广大师生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讨论和制订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要充分重视学校领导层的决策和导向,强化执行层的引领和落实,切实做到齐抓共管,师生共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校园文化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染和浸润中,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把体现学校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等带到社会,影响和感染其他人,从而实现一所学校的精神、价值、作风和理想追求。

在我校建设发展过程中,结合国际国内特殊教育形势,根据特殊教育发展规律,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提出了 “特教特办、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制定了科学先进的“校企结合、残健结合、长短结合”,“与就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的办学思路,丰富发展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完善“教室车间化、专业产业化、学生作品商品化”培养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的结合真正落到了实处,为“以人为本”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积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注重传统,挖掘特色,精心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改革、创新,又要形成稳定的传统。要以现有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规划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景。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以硬件建设为载体,美化育人环境。绿化、美化、净化校园是良好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渗透在校园各个角落的一种精神力量,它无处不在,无处不含,它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校园内外种种独特情调和氛围的熏陶。一处理想的校园,不仅要求建筑的布局合理,各个部分排列有序,而且要求把植树、栽花、种草的地方组织充分利用起来,按照校园的总体规划,根据校园内地形、地貌进行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设计,使之成为匠心独具,寓意深刻,既映人眼目,又沁人心脾,一景一处都能给人以启迪的育人佳境,建设成为绿树成荫、枝繁叶茂、恬静优雅的环境。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校在近几年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整体规划改造,在现有地域内将布局设计做到了巧夺天工,实现了校内盲道全部贯通,无障碍,无死角,建成了4000多平方米的高质量绿化区。漫步校园,无论是大的格局,还是小的景点,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处处感受到了环境育人所萌发的馨香。同时,以橱窗、宣传栏为载体,积聚文化底蕴,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二是以舆论导向为载体,形成优良校风。利用宣传网络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是校园文化建设最便捷的途径。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层次较高、理论色彩浓厚、信息服务便捷的优势,通过现代化的媒体或手段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向优雅、高尚的格调发展,让催人向上、严肃活泼的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近年来,我校建立了校园广播站,开通了校园局域网,大力宣传并倡导“教师教书育人、行政管理育人、后勤服务育人、校园环境育人”的全方位育人理念,得到了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构建和谐氛围、创造和谐生活成为我校文化品位的不懈追求。

三是以校内外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生活,使校园文化成为创办特色学校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建成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1个、数字化图书馆1个、电子阅览室6个,拥有高配置计算机400余台;建设了先进的电视采、编、播系统,实现了因特网、校园有线电视网、教学安全监控网三网合一;校园内配有室外全彩和室内双基色大屏幕设备,滚动播出相关信息和精彩节目;2009年即将开工建设的文体教学馆是一座配套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无障碍设施完善、适应不同残类学生需要的、一流的现代化建筑,方便和丰富了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成立了校艺术团,所编创、演出的节目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文艺汇演中获奖。成立了体育队,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多次获奖,并打破世界、全国多项纪录。今年,正值建校20周年之际,学校设计制作了校徽、校训、校歌等,将校园文化保护固定下来,并在学校发展中继承和传扬。

3.“以人为本”为载体,创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积淀中升华校园文化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一个从小到大和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无不凝聚着一代代办学人的智慧和汗水,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广大师生以校为家、以校为荣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一代又一代师生的不懈努力,才铸造了校园文化,发扬了校园文化,改造了校园文化。由此可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延续。“传道、授业、解惑”是每一个教师的光荣职责,而每一个学生也都应具有尊师重道的基本品质,教师与学生应在多边交流中建立亲密、互助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生活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和万物的真理,促使校园文化之花盛开。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历史的长期积淀,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反映,也是一所学校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反映。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而且可以丰富校园生活、振奋师生的精神;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促进师生员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希望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携起手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培养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新的不懈的努力。[e]

(山东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25002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