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浅论

2009-05-28 07:48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欣赏者听者想象

蒋 莱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六个教学模块的设计丰富和完善了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形成了完整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音乐鉴赏作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六个教学模块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来说,这一模块是增进自身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所以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笔者就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特点加以分析,以便于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提高音乐情感理解力、辨别力和音乐情感表现力,从而更加热爱音乐艺术。

一、音乐鉴赏的本质和基本方式

音乐鉴赏是学生在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基础上进行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由于还融入了鉴赏者的理解,所以说它还是一项创造性的审美活动。

对具体鉴赏方式来说,它可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

1.被动式鉴赏一般来说分为刺激式鉴赏和背景式鉴赏。刺激式的听纯粹是一种消遣,在音响播放的过程中,听者不带有任何主动性的想象和思考,任凭音响对听觉神经的刺激而产生各种自然反应。背景欣赏方式的特点是,听者并不是把听音乐作为主要的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某一种活动的背景内容。比如,人们在欣赏舞蹈、观看电影的时候,音乐对于观众来说,只是一种背景,所以这两种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鉴赏。

2.主动式鉴赏也可分为纯音乐鉴赏和体验式鉴赏两种情况。纯音乐鉴赏方式的特点是鉴赏者以感受音乐作品中的形式因素为目的,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结构布局、多声部的写法、和声的效果以及乐器的色彩等技术问题上。体验式鉴赏方式是一种以情感体验为中心,配合着想象和联想的协同作用所进行的欣赏方式。听者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音乐的感情因素的体味上,并通过想象活动进一步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内容。音乐中每一个主题都能反映出一个不同的感情世界,但鉴赏者只能在头脑中就这个主题得出一个感情的轮廓。对于鉴赏者来说,重要的是每个人对这一主题而引发的自己的感受。

各种音乐欣赏的方式虽有所不同,但是在实际的欣赏过程中,各种方式还会互相渗透,相互影响,它们之间有可能是同时并存的。

二、音乐鉴赏模块的意义

音乐鉴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审美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的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

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鉴赏者是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音乐鉴赏具有最直接的、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1. 音乐鉴赏学习是满足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激情,从而走进音乐世界的重要途径。只要有一定的听力,每个人都可以鉴赏音乐,享受音乐的美。鉴赏活动还可以组织和调动更多的人投入音乐生活,参与音乐活动。

2. 通过音乐鉴赏的学习和训练,可以使学生的音乐听觉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在聆听中不断把握音乐的分寸感,取得音乐艺术的体验,从而在音响世界中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

3. 音乐鉴赏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加深对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及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促进对音乐及其他艺术的理解。

三、高中学生音乐鉴赏四种能力分析

音乐欣赏者因其水平差异而有欣赏层次的差别。形成欣赏水平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能力结构的层面来分析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1. 音乐整体感知能力。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统称,这两者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通常是相互交织,共同发挥作用的。音乐感知能力是对音乐表现的多种要素,如音高、节奏、旋律、调性、音色、曲式结构、和声、音乐织体等方面的整体感知能力。从纵向结构来看,音乐织体已综合了旋律、节奏、和声、复调、调性、音色、音区等要素,不同体裁的音乐,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其织体都是不同的。从横向结构来看,在欣赏音乐时,欣赏者对音乐的整体感知会随着音乐的发展而进行,比如,不同的曲式实质上就是不同的发展过程。高中学生的音乐感知已经得到突出的发展了,尤其是听觉的灵敏度已经接近或超越了成人的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对纵向和横向的各个音乐要素的感知以及综合感知的能力。

2. 音乐的记忆力。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不仅需要听者具有较好的感知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记忆力。记忆力就是对欣赏过程中所感知到的要素加以分类储存。比如,在乐曲的中途有一个主题出现,鉴赏者就可以通过之前储存下来的信息去比较,判断它是否与此前的主题有异同。如果对此前的主题一无记忆,那就无法对后来的主题作出判断了。随着高中生大脑皮层结构和机能的不断完善,抽象记忆已经发展到了较高水平,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音乐记忆力的培养。

3.情感体验能力。音乐鉴赏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是欣赏者与音乐作品所表达情感的交流过程,这一过程都会引起听者的情绪反应,而这种情绪反应,是以听者的生活经验为前提的。欣赏者的生活经验越丰富,便能从音乐中获得更多的启示。情感体验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除了对作品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等的直接体验,还包括对作品情感内涵的理解。高中生情感体验非常丰富,并且渐趋于稳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乐曲产生的背景、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题材形式等表现特征来分析,以求对作品的情感内涵的准确把握,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4. 音乐的想象能力。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个驰聘想象的空间。黑格尔曾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音乐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呈现出来的只是一种声音的表象,是非具象性的,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在听者的头脑中呈现出客观世界的表象和意境。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想象在某种程度上会因作品类型不同、聆听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有时也会受到作品标题的影响以及欣赏者的知识经验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所以,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的想象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进而唤起无限的遐想,从而使学生的想象更加生动、丰富和更具有多层次性。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只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必将会更好地获得审美的愉悦。

音乐鉴赏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获得需要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分析和了解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结构的同时,还要多为学生提供倾听音乐的机会,通过对音乐的聆听,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e]

(山东省兖州市实验高中 272000)

猜你喜欢
欣赏者听者想象
好好说话
留出想象的空白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劳工(外二首)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