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大师推荐:
潘柏林,1953年出生于广东石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80年,潘柏林到石湾湾江艺术陶瓷厂从事陶艺创作,先后修业和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及广州美术学院现任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佛山石湾陶瓷学会副理事长、广东柏林陶塑艺术研究院院长、
代表作有《回娘家》、《刘备》、《观日》、《姜太公》等,在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潘柏林运用真布泥烧成手法创作的陶塑《静坐达摩》,在参展的数百名大师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金奖。
潘柏林著述颇丰,有《潘柏林陶塑作品选》、《潘柏林师徒作品集》、《妙手乾坤——潘柏林陶塑作品选》、《眉目传情——潘柏林陶塑作品集》等。
潘柏林并非出生在陶艺世家。也没有拜过名师学艺。上世纪60年代,石湾的陶艺生产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为维持生计,年幼的潘柏林只好帮助当运泥工的姐姐推大板车。没想到,那沉重的板车和堆成小山的陶泥竟使他与陶艺结下了不解之缘。中途歇息,他苦中求乐,随手从车上抓一把陶泥学捏“石湾公仔”,路边的小鸡、小鸭、小狗和行人都成了他捏塑的对象。渐渐,他手上的“公仔”竟有了几分神似。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美陶厂门前每日挤满了买陶艺台灯、陶艺茶具的市民,便回家塑造了一把“龙壶”,毛遂自荐拿到石湾瓷厂,厂长被这位无名小辈的精神感动了,更被“龙壶”生动的造型感染了,当即命令:“马上复制生产!”结果,潘柏林这件“处女作”成了抢手货。由此也激发了他创作的冲动。随后。他创作的“石湾公仔”《哪咤闹海》被送到陶都酒店展销,一位来自新加坡的收藏家发现后,爱不释手,以600元的价格购走。当时,潘柏林的月薪才30多元。
此事一时传为佳话,也由此改变了潘柏林的命运。1980年,他被调到了可湾湾江艺术陶瓷厂,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由于勤奋好学,他很快便显露才华,成了厂里的创作室主任。这年,厂里聘请刘传和曾良大师为艺术顾问。有一天,刘传看到他创作的陶塑《借问酒家何处有》,大喜过望,称赞道:“这件‘公仔做得好,神态和衣纹都恰到好处!”曾良大师列他的艺术才华也大加赞赏,并力荐他到国家艺术院校深造。
学成归来,滔柏林的创作灵感如泉涌喷,几年间,他创作的陶艺作品每年为企业创造的产值达300万元,他的作品也在国内外纷纷获得大奖。随后,他应邀赴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西苏里艺术与设计学院和南安普顿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讲授陶艺课程。
但潘柏林没有在赞誉声中陶醉,而是陷入了沉思:“传统的‘石湾公仔历来多以仙家道佛为题材,必须推陈出新,才能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这时,我国民间生活中独特的嫁娶场面像电影一样不断浮现在他的脑际:“这多么有趣的情景啊,应该以陶艺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他萌生了创作民俗风情系列作品的欲望。《回娘家》、《洞房花烛夜》、《喜临门》等以民俗风情为题材的新作应运而生,从而奠定了他“石湾公仔”新派代表的地位。
潘柏林的作品充满生活情趣,内涵幽默,釉色丰富多彩,形态各异。他的作品多次在美国、英国、中国香港及国内各地展览。岭南画派杨善深大师对潘柏林先生予以“海近云常湿,庆高月霞明”的赞赏。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赞誉其在陶艺界中作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