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可乐道声再见不容易
贵刊上期所登载《遗失的“天府”》,勾起了我和家人的回忆。记忆里尘封多年的名字又上心头。
天府可乐,想必川渝之地的人们都很熟悉罢。它的流行,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延续到90年代初期。那时绝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如今遍地开花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大家伙儿心目中,比橘子汽水更高级的饮料就是天府可乐。罐装天府可乐还常被小孩儿拿来做手工,编花篮。对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而言,天府可乐是一个无比亲切的符号。反正我至今都觉着它跟可口、百事的味道口感是一样的,甚至更香甜。当然,也许这不乏岁月的美化。
所以,今时今日,久违“老朋友”的近况令我们黯然神伤。其实我们能猜到它在与洋品牌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我们后来习惯了没有它的存在。但这来龙去脉个中曲折一出,实在教人扼腕叹息。曾经辉煌一时的天府可乐,怎么会走了那么多弯路?“‘骆驼取暖挤走‘羊”,外企对民族企业的野心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待我方觉察已无回天之力。毫无疑问,这是中国人跟外企打交道毫无经验导向自我毁灭的失败案例。
遗憾的是,近年来反垄断、保护民族企业的口号一直在喊,民族企业被兼并进而衰败的实例却仍然在不断上演。运气好的悬崖勒马及时叫停,走太远了则只有改换门庭江湖再见。
不禁想起80年代另一个著名品牌——同样是川渝人无比亲切的山城奶粉,不知安在否?估计是悬了。
成都读者:江亦
永不忘却的历史
《我的团长我的团》正在热播,看重的不是这部电视剧,而是背后尘封岁月里那段中国远征军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缅甸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中国远征军是一个悲壮而伟大的历史名字,也是中华儿女用热血染红的光荣称谓。她与中国抗战历史关联,也与缅甸抗击外族侵略的历史相关联。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但不应忘记,60多年前,那段必须铭记的历史和那些为了幸福和平的生活而战斗的人。
北京读者:小瓶
大学毕业生拿什么来就业
临近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又成了舆论关注的话题。在4月号的《畅谈》杂志上看到一个小调查叫《谁动了我的工作?》从调查结果看,就业难,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就在小调查旁边,还有一个消息是,在广东月薪1800元招不到技工,企业老总归将之结于大学生心态有问题。
这和最近有专家支招大学生就业首先要放下精英观念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可冷的大学生寒窗苦读十六载,甚至有的贫困学子是全家倾其所有,靠打零工、借贷完成业,刚刚毕业还没有来得及体验天之骄子的优越感,马就遭到一盆迎头冷水。知识改变命运曾经是许多农村孩的信念,现在恐怕不是如此了,读书无用论又开始抬头轻视知识在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里肯定是不正常的。中的大学虽然在一年一年地扩招,但大学生所占人口比例只有5%,而西方发达国家则占30%。什么叫精英,专们也搞得我不太明白了。
把杂志往后翻,看到两篇文章:《裸奔散伙饭与特时代的毕业文化》和《大学生彪悍回应“最牛公信”》。社会的多元化,不同价值观的泛滥已经侵蚀了学这片净土,改变了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活。但是,恋爱同居、打网游等等肯定不能是大学生活的全部。否则四大学毕业拿什么来就业。又怎么担当得起“精英”这个
广州读者:杨云
“平均”掩盖的差异
统计局最近被网民们骂的一个头两个大,缘于其最公布的居民平均工资被认为过高。事实上,统计局在中更像是个专门负责计算的部门,也是个不怎么对公民行行政权力的部门,但似乎这个本该是个清水衙门的单位总会惹得多数国人不高兴。
尽管统计局的人出来解释了数字比较高的原因,但屑的民众还是比比皆是,有好事的网民还将这样的统计象地概括为:“张家有财一千万,十个邻民穷光蛋,平下来算一算,个个都有上百万”。一个“平均”,掩盖多少差异,一个“增长”,又隐藏了多少问题。想起网流传的一个笑话:“问者:明明你口袋里只有50元,却一大堆数据证明你实际有100元的是什么人?答者:子。问者:错!是统计局!”
成都读者: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