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良
摘要本文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探索冠名班合作模式,分析了影响中职学校冠名班开展的有关因素,并围绕产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冠名企业选择、创新冠名班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同时,针对校企组建冠名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冠名班技能型人才可持续发展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通过与自身紧密关联的产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坚持互信、互惠、共赢的理念,以冠名班模式培养技能型人才,打造学校的品牌,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招生、就业、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开展。本文试图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为例,探索校企合作的一种可行性模式——打造冠名品牌,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以期对中职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企业冠名班订单式办学成绩显著
从2004年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江苏景盟公司开办企业冠名班的合作模式以来,“江苏景盟班”就成为广西中职学校率先跨地域、远距离开办冠名班订单式办学的典型模式,也成为广西校企合作的一面旗帜。在此基础上,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不断拓宽、拓深冠名班的办学模式,截止2007年12月,学校分别与宁波雅戈尔、江阴福汇、上海伟航、浙江嘉善百事顺、广州广纺联集团、广西鹏达制衣、香港恒富集团、深圳鄂尔多斯等10多家企业合作开办企业冠名班20多个,共接受企业馈赠价值330多万元的实训设备,建立企业冠名实训基地4个,冠名班学生人数占在校生人数的30%以上。冠名班合作内容涉及人才、技术、信息、物资、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
二、优选冠名企业,争取优惠条件,努力实现双赢
1优选冠名企业。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着重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声誉好、规模大、管理正规并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作为冠名企业。這些企业是产业的领头羊,有一定的代表性,人文环境、工作环境俱佳,管理规范,技术领先,文化底蕴深厚,能给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训条件、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在这类企业中,学生个人发展的空间较大,同时企业也有冠名合作的愿望。
2争取企业对冠名班的扶助,增加冠名班的吸引力。首先,争取企业对冠名班实施奖学金、助学金、生活困难补助等一系列扶助政策,给学生分发工作服、免费提供到企业参加学习的机会,等等。其次,促使企业有效改善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待遇,逐步提高学生在企业中受重视的程度,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最后,与企业进行沟通,达成共识,争取企业在学校建立企业冠名班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企业零距离的实训实习环境和条件,便于学生掌握更多的企业所需要的技能。
3努力实现冠名班办学双赢的目标,做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互通、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冠名班教学将传统的专业理论教学变为模块或项目(如工艺、编程序、流程、设备维修、机修、操作、质量等)教学,学生边学边做,效率高,效果好。“学校如企业,班级如车间,学习如生产,出勤如出工”,学校引进企业化管理模式,可尽量缩短学生变成员工的“磨合期”。
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冠名班,无论对于学生、教师,还是对于学校、企业,都是深有益处的。学生通过在冠名班学习,可以感知企业生产的过程和实践。增加生产技能,了解企业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师通过冠名班教学、实训和下厂锻炼、充实、提高等活动,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丰富教学经验。学校可获得企业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建立更多先进的实训基地,创造更完善的实训实习环境和条件,从而促进学校招生、就业、教学管理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升教学质量及学校的知名度、竞争力。而企业则可缩短新职工上岗的适应期,节约时间和培训成本。企业可以和校方共同拟定教学计划,按企业的需要培养紧缺的技术人才,从而获得产业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继而提高经济效益。冠名班的学生大多成为企业急需的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库。由此,企业用较低的成本建立适用人才的储备库,获得了学校的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和文化资源。
三、围绕产业需求创新冠名班教学改革模式
1创新冠名班的课程设置、实训内容编排和教学计划制定等。首先,按照企业情况制定课程标准,采用与企业相关部门包括技术和一线骨干人员合编的教材。同时,应使用企业现行的、用于员工培训学习用的内部教材,并根据装备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进行适时修订更新。其次,任课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与企业沟通,力求将企业文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实现校企文化的对接,并努力根据企业实际编写校本教材。最后,学校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与企业共同研究课程方案的规划和设计以及课程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开展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资格和能力分析、课程教学分析。
2就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而言,一方面,应实现师资水平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既有企业派培训师傅到校给学生上操作课,也有学校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与企业员工同吃同住同上岗,进行实操、专业实习、技术研讨等培训,从而建立高效多能的冠名教学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应使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的工作和作息习惯,适应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了解企业文化与精神在互动教学与实训等环节中,提高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对冠名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和主人公感。
3冠名班实训装备应尽可能与企业生产现场使用的装备相同,努力实现五个合一:教室和车间合一,教师和师傅合一,学生和学徒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作业与作品合一。同时,应以专业建设为龙头,瞄准产业建专业,围绕专业联产业,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专业链对接岗位链;应加大实训实习比重,进一步遵照“三服务”:基础课教学为专业理论服务,专业理论课教学为专业技能服务,专业技能教学为职业岗位服务的原则。应抓好冠名班品牌,创冠名班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做大做强冠名班专业。
4努力做到“三联合”,即学校和企业联合制订教学计划,联合进行教学和实践活动,联合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应加大学生实践课程教学的比例,延长学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时间。同时,应发挥学校、劳动就业主管、企业各自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以产业和专业发展为纽带,以校企合作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桥梁,以提高学生技能和专业素质为目的,构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低投入、高产出的冠名班新模式。
在具体的实践中,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第一学期就利用学校立体的实习实训设备,先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熟悉纺织设备,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职业定位,明确职业规范、职业道德,激发学习兴
趣。进而开展基础技能的教学。由此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学习动力相结合。他们很快就能进入职业角色。
四、围绕产业发展,创新冠名班教学管理模式
围绕产业发展,创新冠名班教学管理模式,一是在教学上,应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以企业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等方式。二是在教学效果检测上,应采用阶段测试(项目测试)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按百分制计成绩,关注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表现,测试成绩进行排名。三是学生每学期必须按教学计划规定上课,包括必修课、选修课、见习、顶岗实习等。完成课程学习。教学强度相对提高,教学内容更丰富、更专业化,且测试频率高,切合企业生产对人才的需要。四是实行双向选择,择优录取进入冠名班。过程管理采用淘汰制:凡连续三次测试各门功课排名均在末三位或综合考核排名在末位者,即被淘汰出班。或有违反有关纪律和规定的,都会取消冠名班学生资格。五是冠名班班主任具有对本班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的责任和权力。学校鼓励和欢迎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冠名班。六是应不断增进校企双方的信任,校企之间应有经常性的工作互访,增进了解、沟通,为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打造冠名班品牌,政策要扶持,相关工作要跟进
打造冠名班品牌,政策扶持相关工作要跟进。一是企业、学校、政府和社会都应提高对冠名班等价值功能的认识和重视,着力协调和解决局部意识与全局意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二是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财政资金上给予支持,在法律法规上给予支撑,在方向上給予引导,在校企之间给予协调。适当的政策倾斜,如减免合作企业的税收、学生带薪实习、政府出资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对校企共建基地进行补偿,将会极大地提高冠名班合作的质量与层次。三是机制要配套。建立健全冠名班合作的长效机制,包括双方需求合拍的驱动机制、企业调动机制以及互利互惠多赢的利益机制。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产学研项目、技术开发、学校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深层次、长远利益上进行合作;校企合作内容应不断拓展,从硬件到软件,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从办学到教学,层次不断递进。五是管理要跟进。应采取合同协议管理而非人情关系管理,强调规范管理而非随意管理,加强冠名班合作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条件、双方职责、实习岗位要求、生产目标、职业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此外,学生在企业实习应实行企业和学校双重管理和指导,并制订企业外聘教师的管理办法等。六是应大力开展科研活动。应加强对冠名班这一新的合作问题的多角度研究,梳理历史、分析现实、预测未来,总结、学习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探索自己行业和学校特色的合作模式。七是围绕“三特”(专业特色、教师特技、学生特长)下功夫,着力“三抓”(课程改革、设备设施、教师队伍)求实效,力求“三教”(教材、教研、教学)出成果。做到五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岗位职责到位,健全制度到位,管理工作到位,考核奖惩到位。
六、着力解决中职学校冠名班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应解决“互利、双赢”的问题,树立“诚实守信、平等交易、互利互惠、谋求双赢”的观念,搭建“携手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效平台,实现冠名班持续发展。
第二,应避免冠名班学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问题的产生。学生对冠名班的依赖程度过高,容易产生不思进取的苗头。只有通过淘汰制度,让一些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淘汰出来。及时补充优秀的学生,才能确保冠名班学生的质量与进取心。
第三,应避免因与企业的沟通少而产生隔阂、磨擦等问题。教学、实训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沟通,无法彼此谅解,无法共同解决,将导致校企之间的不和谐,继而动摇校企合作的基础。
第四,避免出现学生知识面较窄的现象。冠名班的学生应全面学习专业知识,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不能出现“跛腿学科”,以防万一企业出现变故,由于学得过窄无业可就。
第五,应避免出现冠名班名存实亡的问题。如果企业不投入、学校不重视、双方没有后续的投入和措施,那么,学校实训力度不够,教学质量和实训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冠名班就会名存实亡,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第六,应避免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工作不稳定等现象。由于学校与企业一线的工作生产环境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在学校虽然学不好做不好,却很少受到教师的责怪,因而缺乏挫折经历。而到了一些企业后,他们容易被所在班组的师傅责怪、批评。甚至遇上挫折是在所难免的。由此,他们容易产生不适应、不习惯的心理,出现工作不稳定甚至走人的现象,这表明学生还缺少吃苦耐劳或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这方面仍有待加强。
第七,应妥善解决资金的不足、设备的缺乏、场地的限制以及企业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差距等问题,以期获得冠名合作深入而全面的发展。另外,一些企业极易因看重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而产生应付现象与短期行为,一些学校极易因追求解决实习和就业问题而出现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要获得冠名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现象都是应该极力避免的。
此外,还应解决冠名班的其他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校企双方不能共赢、不能互惠互利、沟通少,或者企业或学校双方都只顾及眼前利益,缺乏长期合作的意愿,制订的合作制度不合理,没有主管部门或当地劳动人事部门的支持政策等,应着力予以解决。
(责编黄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