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峰
摘要:以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为入口,对如何加强体育专业本科在校生的创新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对体育专业在校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做出规划。
关键词:体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要素科研能力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教育飞速发展,体育理论和技术不断创新,教师的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校体育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科研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主力军,要广泛深入地推进学校体育改革,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改革成果,就需要一大批具有科研能力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既可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又可以促进院系科研工作的开展,为黑龙江地区学校体育的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访问调查法、文献法、逻辑分析法。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方面
由于目前学校教育对于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满足于对知识、技能的一知半解,缺乏主动求知的精神,对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很多学生在入学时就具备了良好的素质以及能力基础,但几年后毕业时却能力平平。究其原因,多为努力程度不够,嫌体育课学习辛苦,满足于个人喜好。注重于自我的愉悦与休闲,学习中得过且过。而一些基本功并不十分突出的学生,由于酷爱体育教师这份职业,因而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刻苦钻研,几年后毕业时就已经具备良好的体育科研能力。
2.教师方面
在以前的教学大纲中,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体育教学重技术、轻理论;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扼杀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力,所以,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虽然几经改革,但总是摆脱不了旧教学思想的影响。所以当今的高校教师应该迅速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科研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敬业精神。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自身能力,教师人格魅力也是影响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3.教学管理方面
在体育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对于科研能力培养的教育课程开设门类少、安排时间短,而且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难培养出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体育师资。因此,应该按照新课程方案的精神,优化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切实增加科研能力训练的时间。另外场地、设备、器材不能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科研能力评价体系的落后不完善,体育课考试制度和方法的片面性,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科研能力的培养。
4.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路径指依据培养目标、规格和要求及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它内容丰富、结构复杂。从内容上讲,它既有知识的掌握,又有能力的提高;从结构上讲,它既有时间和空间的结合,又与教学内容、质量评估相联系。
5.培养设计
在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应该有一个贯穿四年的整体计划。现将体育科研能力培养分为四个阶段。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对体育科研的认识。要求学生阅读一定量的科研论文,掌握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学会撰写文献综述小文章,要求学生参加学术报告活动,阅读自己有兴趣的文章、专著等,对知识进行原始积累。二年级要求学生动笔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性、调查性论文和综合性论文的写作方法,撰写两篇小论文。着重科研理论的学习比如科学方法论,体育科研方法等。三年级要求学生掌握实验与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途径及过程,具有一定的实验、调查研究能力,撰写至少一篇实验性或调查性的报告,对学生作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了解科研论文的写作套路,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做准备。四年级要求在学生能力,兴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题,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6.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
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明确地纳入到了大学四年、八个学期中,但无论是哪一个学期的培养都离不开以下几个基本途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两大板块。本研究针对学生体育研究能力的现状,确立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科研活动为重要途径,以探究知识为核心,以发展科研能力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践。
(1)课堂教学是培养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渠道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科研能力基础和他们的学习心理特征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吸取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构建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学习要建立在指导、发现而不是信息传递的基础之上,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中所蕴含的是教学相长。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辅以探究性学习方法,构建一个以研究为基础的本科生教学模式。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学”,通过创设和诱发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欲望,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到发现、探索、讨论、研究的过程中,从而获取知识、发展科研能力,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
(2)课外科研活动是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堂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主要形式和中心环节,通过课堂科研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只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包括课外科研活动。课外科研活动是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运用科研能力的兴趣。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是一种专业能力,它是通过在校四年的教育科研活动所获得的,是指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完成体育工作需要的多种素质综合而成的能力,它是学生今后从事体育工作的专业能力。
(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但受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教师的体育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敬业精神、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的自身能力的影响。而且还受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场地、设备、器材、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体育课考试制度和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性的影响。
(2)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科研能力应在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涯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外科研活动中逐步获得,以及提高。
2.建议
(1)依据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
育专业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教育管理部门在制定课程方案、课程指导纲要以及专业规范时,应注重对科研环节投入。这对促进专业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合格师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体育院系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适当增加科研能力的学分比例,并且在教学、考核、评价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能力的特点把科研能力培养具体化。
(3)体育教师不但要加强对体育专业理论的研究,制定完善、合理的能力培养计划、考查措施和评价标准,而且要加强科研性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科研活动开展的时间
(4)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各种环节努力参加科研活动,切实增强科研能力,并在科研活动中要注重反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