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
摘要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乌兰塔娜编导的电影《暖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电影《暖春》讴歌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编导乌兰塔娜采用温馨、细腻和朴实的创作手法,使影片在优美流畅的画面中真实地叙述着一份感动。
关键词《暖春》;人性美
所谓人性,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某些共同的本性,比如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和包容等。人性,作为电影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暖春》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要满足和吸引广大观众,就需要具有不同的审美层次或艺术结构,满足观众不同层次的美感需要,使观众从影片中感受到童话般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感受对梦想的渴望、追求和无奈。只有让各种感情的交织融集到一起,才能使观众不但能得到审美享受,而且还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热爱生活。由乌兰塔娜编导的电影《暖春》就是这样一部可以引起观众共鸣并为之思考的优秀影作。
《暖春》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80年代末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里,活泼善良的女孩小花,在爹娘和奶奶的呵护下,过着虽不富裕但却快乐的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父母、奶奶相继离开人间,小花成了孤儿,几经辗转,小花由上河村逃到芍药村。被宽容、善良,慈爱的宝柱爹收养,从此小花和爷爷相依为命,但宝柱和媳妇香草并不接受这个“野娃”,从小懂事、聪明、能干的小花,有一颗纯真感恩的心,无论其婶娘如何对待她,在她幼小的心灵上都没有丝毫的恨意,反而处处为婶娘着想,最终得到了婶娘的接受和认可。
《暖春》这部电影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自从放映以来,好评不断。编导乌兰塔娜采用温馨、细腻和朴实的创作手法,使影片在优美流畅的画面中真实地叙述着一份感动。影片中展示了人性之美。美好的人性是这部影片的主旋律,始终萦绕回环、催人泪下。
一、《暖春》的人性美,首先体现在宝柱爹身上
《暖春》不仅从爱的角度对人性之美,作以必要的诠释,更重要的是,它把人放在一系列困境中去考验,人在困境中表现出来的高尚与完美远比在顺境中表现出来更有震撼力。艰难困苦是美好人性的试金石,越是在穷途困窘中,越是令人感受到人性的可贵。每个人的经历都饱含着心酸。但是我们说这正体现了一种真实,因为生命本就如此,人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就注定了,生命的艰辛与苦难。透过生命中的种种不如意,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艰辛可以是一种美,因为它可以磨炼人性中坚忍的特质,苦难可以是一种美,因为它是考验人性中高尚的试金石。
“人呢!咋过都是一辈子,多吃口,少吃口,咋了?”“我这一辈子,啥字不识,但我知道一个理——人,不能见死不救。”人不能见死不救,多么质朴的语言,多么善良的心地。没有英俊魁梧的外表,没有生动华丽的言辞,也许没有最好的语言能够描绘出人生积淀的深厚,也许没有最亮的眼睛能够看透灵魂深处的美好。宝柱爹是影片中尽力刻画的一个人物。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恪尽本分。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抱怨,终生为别人着想,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对于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宝柱和小花,他疼爱有加,把自己的一生都给了他们。一生,对我们来说是多么漫长的一段路啊,一生的时间我们可以成就很多事。在村长最后说出老人的儿子宝柱也是一个被老人收养的孤儿时,我们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而宝柱他爹毫不犹豫地选择用如此大的代价去换两个孤儿的幸福。这是怎样的崇高和伟大呀!他何尝不想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何尝不知收留一个孩子会给他带来多大麻烦?他知道,在宝柱的成长经历中他已深切地感受到。那是什么力量让他在已经快不能自给自足的时候还把这个孤苦伶仃的小女孩领回家呢?是一颗充满爱的心,是他内心的善良让他顾不了许多,常言道:血浓于水,但还有比血更浓的,那就是爱。当他目睹无人愿意收留已经奄奄一息的女娃时,他毅然以贫弱之躯挑起了这副沉甸甸的重担。不仅如此,他还像很多普通的父母一样,希望小花有出息,可以读书上大学。这对一般的父母来说是最简单最朴实的一个想法,但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里,这是怎样的突发奇想,他该知道要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以他的年龄,到哪里去挣小花上学的学费呢?他行吗?他行!因为他心中有爱、有善、有希望,爱是人间最美的主题,生命因为有爱而有无限的力量。于是为了给小花攒钱读书,他每天都要砍柳条,然后编成筐卖钱,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天气里摔倒险些丧命,由于他的坚持,小花实现了她的人生梦想,走出了大山,终又回报了乡亲。这是一份怎样的虔诚与执著,又包含了多少坚忍与牺牲。他的宽容、善良、慈爱,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淳厚品德,他对宝柱、小花、乡亲们无私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
二、《暖春》人性美更多地体现在了小花身上
小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流露出善良的爱意。这是一个“爱”与“美”的化身。是爱,让她成长,她又把爱传播给更多的人,她天真善良,孤苦伶仃,从一降生,苦难就与她如影随形,父母奶奶相继离开人间,后又几经周折,逃到了芍药村,被心地善良的爷爷收养。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小花,她的最大愿望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然而,在那偏僻的农村里“养不及生”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她受到了爷爷的儿媳——香草的嫉妒,并想方设法一次次地把她送走,一次次地恶语相加。小花小小的年纪,便品尝到了人间的几多悲凉,但人生的艰辛和苦难没有泯灭她内心中的善良和真诚。她重感情,与爷爷同病相怜,生死相依。她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同情婶娘的遭遇,想方设法帮助婶娘,乐于帮乡亲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她聪明伶俐,好学进取。小花上学后,学习异常刻苦,在她家庭非常贫穷的情况下,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她努力学习不是为了别的,只是想换得爷爷一次笑,一次欣慰的笑。因为小花喜欢爷爷笑,还说以后要考上大学让爷爷过上好日子。这是一种爱,也是对老人爱的回报。这位受尽打骂被遗弃的孤儿,却有着一颗天使般的心灵。她宽厚和善,小花的成长有着太多的艰辛,但她从不抱怨,从不记恨叔叔和婶娘对自己的伤害,在面对婶娘的百般刁难后,却依然善良地对待这位婶娘。她用她的宽容和善良一次次撞击着宝柱和香草的良心,尤其是小花为了让婶娘能生个小弟弟,硬是利用上下学的时间捉了100个蚂蚱,甚至“东山的蚂蚱都让她给捉光了”,小花一次次的善良举动最终感化了宝柱和香草,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尊重,爷爷和小花被请回了正屋,他们穿上香草给做的新衣服,看着桌上丰盛的饭菜,哽咽着难以下咽,小花扑进香草的怀里喊出了来到这个家以来对香草的第一声娘。小花的爱是人类心灵深处那份最纯真、最质朴的爱。没有功利,没有杂念。
三、《暖春》中的人性美还表现在乡邻之间的关爱中
小花和宝柱爹这一老一少所演绎的善良与包容诠释了多少人世间的伟大!他们悲戚的遭遇和善良的心地,唤醒了村民们的善良本性,从而奏响了一曲人性美的礼赞之歌。宝柱、老村长以及众乡邻,都是那么的质朴可爱,他们是有缺点,但都难掩人性的光芒。宝柱虽然不理解父亲收养“野娃”,为此忍痛与父分家另过,但并没有弃之不顾,在当时艰苦的生活中,宝柱给爹送去鸡肉和馒头,为父担水、打烟囱,几次因香草对父亲的冷言冷语和香草反目……这都表明他是个孝子。体现了传统的人性美。香草,是一个悲剧人物,传统的生养观念掩盖了她的善良本性,实际上她是最痛苦的,通过小花忍着伤痛救治婶娘和为婶娘捕捉蚂蚱等事情,唤醒了她内心中的亲情,感化了冰冷的心灵,最后,伴着一声悠长深邃的“娘”,小花扑向香草,抱作一团。可见,香草的本性也是善良的,体现了温暖的人性美。芍药村的村民,何尝不是一群善良的人呢?只是最初他们的人性似乎被隐藏在了底层的潜意识中。村长根叔是最先觉醒的,也是最知内情的。他把留着过年的白米送给宝柱爹的时候对老伴说:“那白米啊,我怕吃了不消化。”他公正的评价宝柱爹:“一个大字不识的老人,却实实在在的做了一回人。”都体现出人性的可贵。故事的高潮发生在他宣布了一个隐藏了三十多年的秘密——“大家都知道,小花是个孤儿。可谁也不知道,宝柱也是个野娃啊!”整个芍药村觉醒了,被掩盖在底层潜意识下的人性突破重重阻拦,奔泻而出。捐米、捐蛋、捐钱,共同帮助宝柱爹和小花,从而呈现了一个对人性礼赞的结局。
最真实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只有生活化的东西才最能感染人,电影《暖春》用生活化的方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以它朴实的美感动了很多人。电影《暖春》没有复杂的故事结构,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在优美流畅的画面中真实地叙述着一份纯洁的感动,它牢牢地抓住了当代大众的心态,给予了当代社会中人们心中最缺乏的东西。在当今社会的转型时期,受商业文明的冲击,人和人之间变得冷漠、隔阂,人们向往那种久违的真挚和善良;影片之所以感动了城市和乡村,因为他在人们的心灵中唤起了正在削弱乃至消失的一种东西,唤醒了人们沉睡的良知,那就是爱,是无与伦比的人性的美!它矫正了偏离人性轨道的航船。当一个孤苦又备受折磨的小孩子从外乡跑来、晕倒在大家面前时,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在经受着一种良心的拷问。此时,宝柱爹这个老人站出来,奉献出自己不求回报的无私爱心,虽然他的一生艰辛困苦,但他充实快乐,他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把爱奉献给需要它的人们,是一种无比的幸福。
观看《暖春》,领略着其中的乡土人情,享受着一种无与伦比的人性的美,这种美在“人的欲望无限地膨胀,由此引发的环境破坏、自然资源的滥用、对享乐的盲目追求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的今天,无疑是一种警示。它可以使人们懂得:如何以美好的人性净化人的心灵,这正是我们时代的呼唤,也使我们从中得到了促使人性回归自然、善良、健康的启示。今天,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商业文明的冲击,使社会出现了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现象,如何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完善自己的人性,选择优美、健康的人生,是我们共同思考的话题,乌兰塔娜编导的电影《暖春》中所描绘的人性之美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整个故事始终洋溢着浓浓的温情,是一曲礼赞人性美的牧歌,是编导面对当今社会现状的一次严肃的思考,是一次对“真、善、美”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