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菊
引子
古乐飘飘的云南丽江古城,走出一位名叫土土的年轻音乐人。他怀着对云南优美音乐文化的追思求索,期待着“云南具有红土风格的流行音乐流行起来,让‘云南风再次刮响全国”。他的思索和愿望汇聚于《谈谈云南的“流行音乐”》一文。2007年9月21日《光明日报》刊出后,在云南甚至全国乐坛引起了很大反响。
起因于对这篇音乐文章的热情关注和高度重视,近年来由于组队参加央视“青歌赛”而精彩亮相于全国、由于隆重推出大型民族歌舞集《云南映象》而受到世界瞩目的云南,迅速把打造云南流行音乐品牌列入文化建设重要议事日程,力求创造更多的“云南现象”。
于是,云南省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及时吹响“集结号”,云岭大地流行音乐再次蓄势待发。
一、领导重视,推进有力
在中宣部关心支持下,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于2008年3月正式启动。大赛以举办赛事为依托,以推动创作为重点,以繁荣文艺为目标,力争推出一批内容健康、旋律优美、特色鲜明、群众喜爱的优秀流行歌曲;最终评选出30首优秀流行歌曲,并参加2009年国庆60周年专题演唱会。
作为全国优秀流行歌赛西南赛区的主办方,云南全省的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以及西南赛区的主办工作受到了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宣部副部长欧阳坚,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徐荣凯,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田欣以及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徐沛东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
张田欣同志亲自担任云南省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组委会主任,他明确要求,云南作为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西南赛区的主办方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努力推动云南流行音乐创作,选拔云南本土优秀流行歌曲和歌手参赛;要切实做好西南赛区相关组织、协调、服务工作,联手共谋西南地区流行音乐发展大计。他希望赛事组织单位坚持大赛正确宗旨,规范评选标准,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积极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努力把评选工作变成一次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变成一次普及推广优秀流行歌曲的过程。
作为云南省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组委会的顾问,徐荣凯同志对云南赛事及西南赛区工作给予热情指导、热心推动。他指出,十七大以来,云南面临文化发展的大好机遇,云南音乐应该再上新台阶,努力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流行音乐。他希望西南赛区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把具有民族风格的流行音乐推向全国。他具体针对如何打造云南特色优秀流行歌曲提出一系列想法:要有通俗优美、简单易懂、大众喜闻的好歌词;要有顺畅上口、体现民族元素的好旋律;要追求通俗、易学易唱、易于流传;要有现代气息,让民族音乐充满时尚化、现代感;要敢于翻新创造,让音乐生活化、让听众被吸引。
徐沛东以及中宣部文艺局有关负责人也多次在北京和前往云南的时候,对云南组织举办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给予热情帮助,诚恳提出指导意见、热心给予策划支持。云南省文联等有关负责人,则适时提出操作意见,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云南各州市有关领导也亲自挂帅,热情指导当地宣传文化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全省和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
二、精心组织,共谋实效
2008年1月17日,云南省优秀流行歌曲创作研讨会和大赛动员会在昆明如期举行。
云南省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组织机构随即成立。3月5日,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正式发出通知,对组织全省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各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了大赛的宗旨目的、目标任务、组织机构、工作职责、活动步骤、内容要求、评选方式、奖励办法等。
全省大赛组委会及其办公室作为组织开展全省流行歌赛的中枢机构,切实担负起组织各地力量、协调各方关系、推进各项工作的重任,使大赛体现出阶段明确、安排得当、运转有序的有利态势和良好格局。
云南省优秀流行歌赛是云南宣传文化战线共谋发展的一次宝贵机会。有关部门以及广大文艺工作者团结协作、共襄盛举,特别是大赛组委会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保证了大赛的良好实效。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云南省音协,他们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联络协调和组织实施。大赛录播组由省电台和电视台组成,负责入围作品的后期制作、媒体投票、直播比赛等工作。大赛专家组成员负责全省各地创作培训,举行交流采风和组织评选作品等。专家组成员主要来自云南省流行音乐学会。学会于5月8日应运而生,为整个赛事注入了骨干和活力。大赛宣传组由省委外宣办负责,他们适时发布大赛新闻,调动省内外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全面投入报道,为大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大赛组委会还专设秘书组、策划组、后勤组,周密服务大赛各项工作。
云南各地也普遍重视和积极响应。大家充分认识到举行全省以及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的重要意义,努力把各地赛事当做全省大赛的一个重要部分,积极参与配合并力求取得好成绩,同时借助参加全省全国赛事的大好契机和有力平台,努力营造繁荣当地流行音乐的良好氛围,引导当地流行歌曲创作与演唱,促进当地音乐文化繁荣发展。
三、总结云南,推进西南
云南省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是全国大赛的组成部分,云南是全国大赛西南赛区的主办方,云南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必须为举办西南赛区赛事打下良好基础、积累工作经验、交流赛事信息、沟通合作想法。
当云南省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推进到一定阶段,云南赛事组委会与西南赛区的沟通协商就成为必然。这对统一西南赛区赛事的思想认识和组织工作,以及规范引导云南自身赛事活动,都具有重要作用。
7月21日,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在昆明召开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西南赛区协调会。中宣部文艺局、中国音协以及重庆、四川、贵州、西藏、云南5省市区宣传文化战线相关领导、音乐专家共聚一堂,共商西南赛区比赛事宜。会议提出,做好西南赛区的赛事,是5省区市的共同责任,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及时行动、统一标准、坚持规范、严格要求,积极创作并公平公正地选拔一批优秀流行歌曲参加全国决赛,让西南赛区选拔活动成为一次激发文艺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一次普及推广优秀流行歌曲的过程,让整个赛事更精彩、更热烈、更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会上,徐荣凯、张田欣等领导先后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徐沛东以及中宣部文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的进展情况,对西南赛区的组织筹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提出指导意见。5省区市代表认真讨论了西南赛区的实施方案,就组委会人员构成、立体声广播展播、作品版权、群众投票、总决赛联播、宣传推介等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这是对云南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工作的一次总结,也是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西南赛区赛事的一个开始。云南组织流行歌赛的做法得到大家认可,并为各省区市组织赛事活动提供了借鉴。
8月中旬,云南省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评出60首入围作品,全省大赛结束了阶段性工作。
四、成绩斐然,影响深远
流行歌曲是最贴近大众生活、最接近大众心理,在文化建设中最具活力和渗透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流行音乐文化已经成为影响当今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文化内容和重要文化样式。
云南音乐文化具有深厚的基础、突出的优势和显著的成果。在流行音乐方面,多年来也广有群众接受基础、创作演唱渐有发展、对外展示时有亮点。但具有云南本土特点、属于云南作者歌者的流行歌曲,总体上没有得到大规模的重视推广,缺少充分展示的平台和广泛接受的大众,没有形成比较热烈活跃的创作氛围。社会各界也缺乏对流行歌曲社会功能和艺术效应的热情关注和理性认识。
2008年以来,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大赛组委会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媒体网络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社会各界热情关注、积极响应,全省上下联动、全面开花,云南流行音乐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成效得到充分体现和纵深拓展,云南流行音乐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
大赛基本成效之一,就是推出了大批新创流行歌曲。玉溪市组织创作和征集到市级参赛作品近200件,保山市58件,红河州63件……全省共征集到参赛作品2000多件。在入围大赛的60首作品中,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鲜明,作者参与广泛、整体质量较高、时代特点鲜明,云南气息浓郁。大批作品歌唱美好爱情、表达人生情怀、生活感悟以及表现时代精神、反映普通民生,创作风格和表现技法流行色彩较为鲜明;大批作品在题材、内容、风格、技法、手段等方面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民间色彩;真挚表达了对彩云之南的眷恋、思念、向往和赞美情怀。这对云南流行歌曲创作是一次大促进和大检阅。
大赛拓展和提升了云南音乐界的创作思维、创作理念、创作空间、创作水平,为云南广大音乐创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激发活力的有效平台和宽阔空间。以往擅长创作其他类型歌曲的专家,努力突破既有创作理念和模式,努力靠近流行歌曲的手法、特征和风格;长期致力于流行音乐创作和演唱的作者和歌手,更加群情振奋、扬眉吐气,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显示出大有作为的艺术才情。大赛也为云南歌手积极参与演唱活动、充分展示风采提供了有力平台,大批优秀歌手纷纷登台亮相,老歌手给人新感受,新歌手给人新惊喜。总之,大赛充分激活和凝聚了云南本土的音乐创作和演唱队伍,让他们相互交流、借鉴和启发,把个人风格和团队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云南流行歌曲创作团队形象,并发现和储备了大批音乐人才。
大赛的成效,还在于在云南激发出空前高涨的音乐创作与演唱热情,营造出正确对待流行歌曲、关心支持流行音乐的良好氛围,引导全社会共同创造音乐成果、共同繁荣音乐文化、共同分享文化快乐,既有效地塑造了云南音乐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形象,为西南赛区的评选推举工作和为全国的流行歌曲创作大赛提供了经验,也为建设文化云南、文明云南、开放云南、和谐云南做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省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是很多人盼望已久的一件好事实事。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大赛将为人民音乐家聂耳故乡云南的音乐文化以及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带来勃勃的生机。
李菊 云南音乐家协会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 金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