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梅梅 伍耿清
[摘要]长期以来,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在社区援助工作,扶贫接力服务,假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危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对志愿服务的要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甚至不乏专业化程度高的要求,因此,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必须面向社会,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服务项目,让志愿服务工作从社会中来,又回归社会,全面走向社会化。
[关键词]新时期“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走向
长期以来,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在社区援助工作,扶贫接力服务,假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危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新时期,广大群众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甚至不乏专业程度高的需求。对此,应创新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使志愿服务工作真正成为大学生日常的自愿服务行为,实实在在地为社会、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本文拟对新时期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走向进行探讨。具体说来,新时期创新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结合大学生的特性,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专长。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大学生是一个知识群体,有知识、有文化。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思维活跃,敢闯、敢为天下先,有强烈的展示自我的愿望。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公益事业,热切希望能投入建设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活动之中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就要注重结合大学生的特性,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让大学生充当“主角”,为他们搭建一个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了解社会的平台,以实现他们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愿望。
现实生活中群众的服务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因此,志愿服务一定要从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把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把社会需求和服务能力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允许的程度来开展工作。新形势下,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的展开,可以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为榜样,结合自己的专业专长和专业特点,建立固定的服务基地,规范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保持有长期的服务对象,防止出现空壳现象。
二、加强横向联系,扩大开放性。加速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参与社会生活,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履行一定的角色行为,同时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向过程。社会化过程也是一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作为以公益性服务为工作核心的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它的成长过程、工作对象均离不开社会,它总是存在和活动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并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必须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尽自己所能为民服务,为完成自己的社会化进程寻找有效途径。而志愿者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也可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增长见识,丰富社会阅历,在奉献才智的过程中也大大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因此,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必须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依托项目争取社会的赞助,争取更多的物质保障。实现优势互助、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加速自身社会化的进程。
三、坚持探索创新。把“品牌”服务项目作为志愿服务工作的突破点。使志愿服务工作走上新台阶
创,“始造之也”,是首创、创始之义;新,初次出现,与旧相对,才、刚之义。创新有三层涵义,一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更新;三是指创造性、新意。本文中的“创新”主要是指第二、第三层含义。
创新是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生命力所在,没有创新,志愿服务工作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就会在低层次的水平上重复。缺乏长远、深刻的社会意义。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应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协会的基础和特点,通过探索、创新,组织一些内容充实、形式贴近民意、效果明显的品牌项目,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因此,新时期,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应努力打造并深化有活力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有了品牌,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就能更好地对外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理解志愿服务活动而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的行列中;有了品牌,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服务目标就更明确,志愿者就会为了解决某一具体的社会问题而共同努力,就会致力于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有了品牌,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就能协助政府展开一些社会关注、党政关心、学生能为的社会公益事业;有了品牌,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就能产生更好的社会效应。
四、坚持活动日常化、平民化。保持连续性和时效性。使志愿服务工作长盛不衰
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开展志愿服务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细致周全的工作。但是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其实效性还相对欠缺。表现在:服务对象和运作项目的覆盖面还相对狭小,原有的服务项目满足不了被服务者的个性化的需求;服务领域还仅限于校园及周边一些社区、大中小学校,影响面不大,社会效应的互动性也不大;志愿者队伍庞大,人力资源丰富,但因缺乏服务项目和服务点,大多难以人尽其才,缺乏施展才华的平台,“助人”和“助己”之间缺乏连接的桥梁;组织模式单一化,行政过于干涉,志愿服务工作的灵活性受牵制,不利于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挖掘和发挥;片面地追求面上的示范性活动,使志愿服务工作缺乏连续性、长期性,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工作向更持久、更深入、更有效的方向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新时期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的展开,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专业创设项目,以小型化、平民化和普遍性、长期性、连续性为特点,贴近民意、贴近生活,服务对象明确,服务工作具体,服务时间灵活,便于学生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提供服务。这些活动更富于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能充分发挥志愿者人力资源的优势,使志愿者人尽其才,“助人”的愿望得到满足。从中也能让更多的民众受益。这一方面使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使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和保证,因而具有“双赢”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服务活动方式转向日常化、平民化,就需要学院团委转变身份,对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工作进行倡导和监督,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倾斜,在资金上予以一定的扶持;将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推向社会,让他们面对社会自主地选择和开展服务项目,增强其工作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灵活性;让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不断社会化,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实践服务功能,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让志愿服务工作从社会中来,又回归社会;使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服务工作逐渐步入普遍化、持久性、长期性、连续性的,既稳定发展又有较高专业服务水平的良好发展轨道;使志愿服务工作有更稳定、更深刻的社会内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