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洋
1992年9月,年仅22岁的程雪梅以优异成绩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安徽工业大学任教。
程雪梅学的是精密铸造专业。她深知,国内精密铸造技术水平起码落后国外10年。捧书教学时,她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用所学的知识振兴民族精密铸造业。后来,她把这个想法写信告诉了大学老师钟伟珍教授。1994年,钟教授把她推荐到北京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工作。在这家企业,程雪梅如鱼得水,很快掌握了相关技术。
平生第一次吃河水
1997年6月,时任姜堰市白米镇党委书记的王昌林去北京出差,一个偶然机会,结识了程雪梅。“我们白米的鼎厦精密铸造厂厂房、设备都闲着,你去了,技术作30%股份。”冲着“技术入股”的优惠条件,凭着一番干事业的激情,程雪梅从首都来到苏中平原的小镇。
设备锈了,重新擦亮;房子破了,重新整修……来的第一天,程雪梅就和全体员工一起干到天黑。累得精疲力竭的她叫食堂人员送点水来喝,那味道至今仍让她记忆犹新:“苦苦的,涩涩的,感觉有泥沙。”
第二天,她因水土不服,肚子“翻江倒海”,疼痛难忍。大家送她上医院,她婉言谢绝,咬紧牙关,逼迫自己尽快适应这里的环境。时间长了,程雪梅终于从容地喝起了河水。
“白天灰尘飘,晚上黑洞洞。”当地人曾这样形容当时的白米镇。跟程雪梅一道过来创业的同学劝她说:“这样恶劣的环境,挣再多的钱也没意思。”
开弓没有回头箭,不服输的性格还是把程雪梅留了下来。
买红薯学到“生意经”
搞技术出身的程雪梅,平日里谈业务时,有着生意人少有的“爽气”。只要有客商来订货,她都一次性报价,没有一点儿“水分”。产品的成本、销售价格、利润分成,让客商一目了然。
2002年4月,美国客商约翰·贝姆先生来厂订购了60万元的异型铸件,程雪梅合同附了一个“菜单”:材料成本40万元、生产成本10万元、经营成本5万元、利润5万元……贝姆看到后,大吃一惊,感慨地说:“我跑了大半个中国,像你这样坦诚经营的,还是第一次遇到。”从那以后,贝姆所在的公司每年都从程雪梅厂里购进约250万美元的产品。
诚信是金。“我来姜堰的那年冬天,上街买烤红薯,卖红薯的老大妈见我是外地人,一斤多要了我一毛钱,当时我扭头就走了。这事给了老大妈一个深刻教训,第二天,我看到她的炉子旁多了一块黑板,上面标明了烤红薯的价格。”
程雪梅的“明码标价”就是从卖烤红薯的老大妈那里学来的,效果果然不错。她的客户从几家扩大到上百家,遍布美国、日本、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
坐着飞机去送货
1997年8月,企业创办不久,天津一位客商来厂签订了第一笔合同,条件相当苛刻:500件工业缝纫机上的弯针架铸件,要求3天之内必须送到,否则合同作废。按企业当时的生产条件,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出货。情急之下,程雪梅下到车间,和工人们一起连续通宵加班,工人不会做,她就手把手地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第三天清晨,500件弯针架终于完成了,此时疲惫的工人纷纷回家休息,而程雪梅却匆匆忙忙赶到南京,搭上南京飞往天津的头班飞机送货。
程雪梅给我们算了一笔账:500件弯针架的利润仅有几十元,而坐飞机的费用就有300多元,这是一趟彻底亏本的生意。但也就是这笔买卖,让天津客商感动不已,他们毫不犹豫地与程雪梅签订了每年供货5万多件的铸件协议。
客商成了“投资商”
程雪梅说她的第一笔出口生意是与意大利客商合作的,加工产品从一个零部件开始,做到100万美元的销售规模。
外行看规模,内行看技术。意大利金冠国际公司的采购代表在与程雪梅接触中,从没有小看这家企业,不仅因为程雪梅的诚信,更是因为他每来一次就会发现企业大跨越的变化。
1998年,意大利金冠国际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与程雪梅合资经营。
至今,程雪梅已成功创办了两家企业,转移当地劳动力400多人。最近,程雪梅正在谋划开辟第三个厂区,准备引进新的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向亿元企业目标迈进。(编辑/若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