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敏 周尚万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经济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在逐步从经济领域蔓延到政治领域和社会思想领域。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世界现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因此,我们应对西方经济思想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它是资产阶级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服务的阶级本质,同时也应看到它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经验总结,反映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些一般规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借鉴意义。但是,我国不能照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不能以西方经济思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西方经济思想;改革开放;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09)04-0175-04
西方经济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是目前经济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因为这个问题既涉及如何对待西方经济思想,又涉及到怎样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理论。在此,所指的西方经济思想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主流经济学思想,从亚当,斯密开始,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形成了古典经济学体系。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主流经济学又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形成了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基本理论框架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进入21世纪,世界在关注中国,中国制造已遍布全球。经过30年来的经济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正在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在此过程中,西方经济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是很大的,笔者主要研究其对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理论研究的影响、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和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一、西方经济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理论研究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摸索前进的。摸着石头过河正是对这种情形的形象概括。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理论界一直是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框架下探讨改革的起点与方式的。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但由于我国缺乏改革理论和改革经验,于是“使中国将眼光投向国外,不过在当时的形势下,尽管改革的大门已开,但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使中国不可能立即借鉴西方在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经验,于是东欧的改革理论便成了当时唯一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了波兰的布鲁斯教授、捷克斯洛伐克主管经济改革的副总理奥塔·锡克和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的来华访问并讲学,这给中国经济理论界带来了一次全面的观念冲击,“其中最大的冲击来自于他们带来的‘SYSTEM(系统)这个概念。在此之前,中国无论是决策层还是理论界都没有一个整体的改革观念,总是把权力放了又收,收了又放,不断在政策调整上反反复复,改革也无法取得突破。而东欧经济学家告诉我们,经济体制是一个系统。经济改革不是个别政策上的改变,而是从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的转换。原来的经济系统即集中计划经济不能正常运转。要保证有效运转就要设计另外一个经济系统来代替。因此,经济改革并不能采用零敲碎打的方式,经济改革是一种系统的跃迁,系统的跃迁需要有综合的考虑,新的系统需要有逻辑的一贯性。此外,他们还告诉中国同行,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着不同的体制模式,体制改革实际上是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换。他们还提出了‘有调节的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这些观念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理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中国经济理论界认识到:同样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性是稳定的,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则是不断变化和不断发展的,以便使社会经济利益的矛盾不断得到正确的解决,并适应技术经济的发展。同时,改革经济体制,实际上就是转换模式,因此,必须注意各种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性和一致性。这就是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有总体设计的根本原因,如果只改变某种结构和某种功能,而其他结构和功能没有相应的配套设计,在经济的运行上就会出现逻辑的矛盾和障碍。”‘因此,我国经济理论界在吸收东欧改革经济学家经济体制改革模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理论。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西方主流经济思想开始对我国产生影响,这个过程总的来说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
从1979年到1980年的前半期为第一阶段。1978年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人们的思想解放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经济理论研究也趋于活跃。在这个时期,经济学界先后开展了有关价值规律、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以及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大讨论,澄清了一些被颠倒的理论是非,出现了改革国家所有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主张。但在当时,“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观点还占统治地位,经济理论的整体突破还没有完成。
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为第二阶段。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这就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最大禁区。在这个阶段,理论界的争鸣与交锋异常激烈,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进展都要冲破重重阻力,并有反复。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理论。这一时期,经济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1)对经济理论的“苏联范式”开始了反思和批判;(2)对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3)价格改革特别是生产资料双轨制的提出和实施,成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焦点,标志着价格改革思路的转变;(4)在所有制上突破了社会主义只能是单一的公有制的传统观念并提出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5)引入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产权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来搞活企业、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6)在收入分配上,开始注重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逐渐克服平均主义,提出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7)提出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8)深入讨论了改革过程中出现股份制、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产权改革和市场经济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观点。
从1992年开始,我国经济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92年年初的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当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市场经
济当成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指出了衡量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使我国经济理论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一时期,我国出现了引进、翻译、学习西方经济理论的高潮,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寻租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先后被一些学者介绍进来,并在高校普遍开设西方经济学,这促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开放经济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1)在所有制改革方面:围绕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管理体制进行研究,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造、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不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并且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两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2)在分配制度方面: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将效率与公平、公正结合起来的收入分配办法;初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3)在市场体系方面:不断培育和发展现代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真正起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了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4)在政府职能方面: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初步建立起了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可调控的市场经济。(5)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正在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公共福利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等。(6)在经济发展方式方面: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追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7)随着经济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相继展开对过剩经济、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的研究。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经济学界在借鉴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开始从中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象及其运动规律。
二、西方经济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经济政策的影响
西方经济思想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理论的讨论。特别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向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建议以及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体现出来的。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以刘国光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在吸收东欧改革经济学家经济体制改革模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应采取‘渐进式加,小配套的改革战略。实行企业改革和价格改革两条改革主线‘双向协同。他们主张在经济改革过程中要注意体制模式转换与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双向协同,他们认为,既要考虑一种模式向另一种模式的转换,又要考虑保持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连续性和不同体制模式之间的继承性,强调改革只能逐步进行,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双重体制有其必然性。刘国光等人的改革主张与政策建议。因其稳健务实的风格,加上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对学术界和决策层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改革主张与政策建议同中央的经济政策相契合,有的直接就转化为中央经济改革的决策。”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以“吴敬琏教授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的关于中国经济‘整体协调改革,论的一整套方案设计经过继续研究和修改后,逐渐获得了决策者的认可,并对党在这一时期形成的重要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以厉以宁教授为代表的对国有企业实现股份制的现代公司制改革思想逐渐受到决策层的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西方经济思想在经济政策制定中的影响在加强。这对于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制化管理等方面,有助于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大大促进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以及国内经济运行的机制、金融、财政、税收、企业经营管理、政府职能等都从根本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系列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在逐渐形成,国内市场结构在逐步走向成熟。但同时,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向深度发展,公共政策的不完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一些地方政府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不重视环境与人的持续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加上一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造成很多社会矛盾不断暴露,带来了许多社会负面影响等。这些对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西方经济思想对人们思想意识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以及我国国际交往的频繁和深入,人们的行为习惯、心态、思维方式等在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会发生重大变化。一是竞争意识在不断加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现在竞争几乎会遍布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并不断地完善自我。二是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要求我国的经济体制运行规则等要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通行准则,要求人们必须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使经济生活符合法律的规范。这推动了我国法制经济的发展,也使人们的法制意识在不断提高。三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势日益严峻。西方经济思想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西方经济思想正从意识形态领域走向政治层面并影响整个社会层面,而且越来越隐蔽化,越来越具有欺骗性。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朝西方思想家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背弃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出现新的信仰危机。这是我们当前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问题。
四、正确对待西方经济思想,不断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正确认识西方经济思想的性质
大家知道,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利益。西方经济思想无论哪一个流派,它都有一个对谁有利或者为谁谋利的问题。从重商主义学派到当代西方各种经济流派,其经济思想的性质无疑是代表西方资产阶级利益的,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和学说的主要特点是围绕如何发财致富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注重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积极主张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保护和干预。重商主义学派的观点“显然对商业资本家、国王和政府官员有利,特别对那些最强大的、地位稳固的及拥有最优惠的垄断
地位与特权的人有利”‘。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实践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前提。古典学派所建立起来的微观经济学,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单个物品和服务的投入、产出、供求和价格变化,其核心思想主要是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为资本主义制度特别是资产阶级服务。斯密主张国家不要干预经济,让市场自由调节。古典学派的这种思想显然有利于投资者和商人等,因为他们不希望政府的干预。边际学派希望通过促进对市场体系如何有效配置资源和增进经济自由的更好理解来推进社会的利益。边际主义者他们“抵制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召唤”,他们“捍卫市场配置和分配,反对政府干预,谴责社会主义,并且寻求阻止劳动者工会主义”,他们“把失业归因于人为的高工资或者工资不具有向下调整的弹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从而对雇主有利”;凯恩斯学派及其创立的宏观经济学,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尽管这对消除资本主义经济的大起大落有一定的作用,但就其代表的利益来说,无疑是代表西方资产阶级利益的,是为少数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经济理论。正如凯恩斯所说:“在阶级斗争中会发现,我是站在有教养的资产阶级一边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全球一体化。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政策,他们认为公有制的产权不清晰、缺乏效率。极力主张将公有制以股份形式民有化,并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社会主义必然导致集权主义,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正如弗里德曼所强调的那样:人们的政治自由必须由经济自由加以保证。很显然,新自由主义思想是对资产阶级有利。从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西方经济学家企图“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所指出:“每人都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要比其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斯密之后的西方经济学家纷纷致力于这一论证工作。这个论证过程就是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就象新古典综合派的萨缪尔森在其著名的教科书《经济学》第16版中写道的那样:“西方经济学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理解亚当,斯密的论点的确切含义——在这种制度(指资本主义——引者)中整个社会经济是有效的。”直到今天,这项工作仍然在进行中。因此,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以便加强对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是西方经济学家企图为西方社会解决的意识形态问题。这是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必须清楚认识的问题,我们绝不能以西方经济思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二)借鉴西方经济思想中反映市场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上层建筑的西方经济思想,它在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的同时,总结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其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经济的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从西方经济思想产生发展的过程来看,经济理论经常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环境的变化会使人们注意到一些新产生的问题。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历史环境不同。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问题有所不同,但各个时期的经济学家们提出的问题的实质和特定时代经济理论的内容是受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的,是为解决他所在的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而产生的。正如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所说:“思想从本质上都是保守的。它们不会屈服于其他思想的攻击,却会屈从于它们难以应付的环境的巨大冲击,”也就是说,“只有当新的事件使旧的理论明显不适用时,新的观点才能取代被广泛接受的经济理论。”这证明理论的创新发展必须源于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从西方主流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这一点。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是以个量分析为主,根据对单个消费者、厂商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分析得到资本主义市场可以自行调节生产中的各种矛盾,从而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并据此主张实行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的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陷入困境,凯恩斯主义得以产生。凯恩斯则偏重总量变量,得到资本主义市场不能自动协调社会各因素以解决失业问题,于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这又使凯恩斯斯主义陷入困境,于是在总结前述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新自由主义思潮。当今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陷入困境,人们纷纷反思过去的经济理论。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家们通过总结各个时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其经验提升为理论,特别是他们对各个时期经济理论遗留问题进行关注,回答和解决了少部分问题,并使之得到传播,避免重犯过去的错误。特别是西方经济学在研究经济增长与发展,分析通货膨胀与紧缩,研究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与作用,研究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相结合的原理,研究政府宏观调节的内容与方法等,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规律。这对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可以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数百年来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及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些客观经济法则的东西和分析方法,结合中国国情,洋为中用,避免我国的经济建设多走弯路。
(三)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出发,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呼唤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创新。第一,必须坚持实践第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为,我们要进一步创新的经济学理论,必须是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够引领实践健康发展的理论,而这样的理论只能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并在实践中受到检验和发展。西方经济思想是西方经济学家们关于西方经济发展的经验和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是重要的,它可以为我们进一步创新经济学理论提供基础和借鉴,但却代替不了理论的进一步创新。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只能源于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反复证明,伟大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而科学理论的产生和进一步创新又依赖于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只能从中国的实践出发,结合中国的国情去创新才有生命力。第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优秀成果。因为我们要发展的经济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完善的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这也是中国的实际。如果不从中国的这样的实际出发,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不可能探索到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用的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也就不可能真正地实现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当然。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排斥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西方经济理论中的科学成分,但显然学习不是照搬,借鉴不是以后者代替前者。
[责任编辑:唐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