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2009-05-25 02:20李建强
教育前沿·综合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交流心理同学

李建强

身为父亲,与年龄渐长的女儿沟通很是吃力。也经常听到许多父母抱怨:“孩子小时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现在跟我们的话越来越少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有时候,我想跟他说几句,他总是三言两句就完了,甚至撂上一句,说给你,你也不懂,于是就进了自己的房间,‘砰一声将门关上,把自己关起来,我们之间的关系似乎永远隔着一道门。”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切的感受到不少数教师与学生没有真正意义上心灵的沟通,有了问题才找学生谈话也是隔靴搔痒,很难搔到学生的“痒”处,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公布的对全国中学生多年的调查结果显示,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学习压力排在首位,比例达到36.7%。当前的教育作业多,考试多,中考、高考竞争激烈,这些学习压力,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最大的问题,同时也引发和伴随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敌对、强迫现象等其他心里健康问题的产生。学业不好,大多是心理因素,是心理出了问题。

“知心姐姐”卢勤说过:“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就要靠沟通”。那么,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说:“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示关心,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他就变得好无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问题。”

中国教教育家周弘先生也说:“要想和孩子沟通,就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

改变观念——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在澳大利亚,父母总是蹲下来与孩子沟通。其中用眼睛平视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在西方社会,讲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礼貌,这点对于孩子一样适用。

同时蹲下来跟孩子讲话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肢体语言,它告诉孩子,父母和你是平等的,父母尊重你的独立人格,遇到事情愿意跟你协商。

有一次,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大克里姆林宫会见军事院校优秀毕业学员后,步行走过教堂广场和伊万诺夫广场回总统官邸时,停下来和参观克里姆林宫的俄罗斯、美国、法国游客交谈。普京蹲下来询问一名4-5岁的小男孩的姓名,风趣的掀起小男孩的足球衫亲吻肚皮,亲切地摸摸小男孩的头,然后消失在人群中。不到一分钟,完成了交流。总统的童心,总统的平等观念,总统对普通民众的关爱深深的震撼了我,也震撼了世界。更重要的是他根据对象灵活选择交流方式的这种方法启发了我。

平时我们用成人化思维,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施以粗暴的命令和简单的指责,还有哪个孩子,哪个学生会与我们倾心相交?

创造机会——聆听孩子的心声。有些成年男人心烦的时候就借酒消愁,醉酒了又滔滔不绝的说个不休,只要有个听众,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雨过天晴,烟消云散。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最大渴望是被人理解。当孤独愤懑的时候,需要有一名忠实的听众。孩子也不例外。

有一次,一位女同学主动来找我,刚进门,很沮丧,低着头不肯声。我试探着说:“压力很大,是吧?不妨说给我听听!”仍然低头不语。“要不说说你的过去,或者你的家庭。”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拾,便开始了将近两个小时的哭诉。我从头至尾,全神贯注的做了一个忠实的听众。“完了?倒点热水,洗把脸吧,别让同学们笑话。”她顺从地洗了脸,一脸的轻松。但是,她马上觉得刚才自己有点失态,红着脸说:“谢谢你,老师!”便转身走了。

我也如释重负。我以前从她的舍友们那里了解到:自入学以来,她几乎每晚睡觉前不由自主的以泪洗面。前几天,我接了她父亲的电话,请求我劝劝她,开导开导。她只要一回家,一看见父母就哭,而且还有不想上学的年头。

这个同学学习特别刻苦,但成绩一直徘徊不前,加之父亲开个大货车,常年奔波在外。看见或想到辛劳的父母,她就深深的内疚和自责,我能体会到她内心的苦处。按她父亲的话说,她太善良了,她的善良使我很长一段时间束手无策。但自打那次哭过之后,她慢慢振作起来了。给孩子倾诉的时间和空间,比一味地说教要重要的多。

适时引导——寻找倾听的对象。2006年我新接的班只有12名女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她们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问题,且明显于男生。便做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与平时的观察非常一致。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五位同学都是住宿生,也明显于其他女生。分析原因,无非是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同学之间很少交流,与父母交流更是少之又少。 我立即找她们集体谈话,鼓励她们主动谈心,搞好与老师、同学、父母的关系。

如果有一天心情特别糟糕,就请假回家,帮父母做顿饭,干干农活,甚至要求父母带她们去串串亲戚。请一两天假不会耽误学习,放心去好了。过了两周真有两位同学这么做了,效果不错。

我还鼓励她们写日记,把心里的所有想法写出来,喜、笑、怒、骂皆可进入日记。想骂谁就骂谁,骂一遍不痛快,骂两遍,还不痛快,再来,直到满意为止。

我也试着给她们写短信,主动承担她们的倾诉对象,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这几位同学基本上消除了心理阴影。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在家庭中,一个和谐的亲子沟通氛围至关重要。它简直就是孩子性格和品格生长的土壤。可见,积极的亲子沟通不仅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教育孩子的途径,而且是孩子良好人格塑造的途径。在学校老师和学生有心灵和心灵的交换。

沟通是教育的起点,倾听是成功铸造“学会沟通”这柄人生的“金钥匙”。

猜你喜欢
交流心理同学
如此交流,太暖!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心理小测试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交流”等5幅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