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慧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第一、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通过挖掘教材,高效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通过研究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逐步形成处理生活问题的创新能力;处理教学内容的手段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爱好、兴趣,适时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就要求老师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应用,为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扩大课堂容量增添了活力,也助长了学生的爱好、兴趣。我们老师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内容罗列在一起,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呈现给学生,而是经过精心研究、组织设计教学流程,适当地运用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对比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允许学生思维出错的机会,通过比较使他们明白错在哪里,该怎样改正。无论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还是研究学生,都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方法要改进。
第三、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每位学生都想能得到思维发展空间,个性极大张扬,大胆想象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势必在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人格的基础上,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为学生创设一连串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和情境问题,努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情境问题中来,创设出师生情感交融、兴趣高涨的氛围,多给学生施展创新能力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以便于创新能力的再次提升。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多向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第四、培养学生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难易适度,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是创新的源泉,当然创新的过程还需要兴趣来维持。利用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设置问题时,难度要适中,形式新颖,能吸引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学生因兴趣而积极思考,自觉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无意中培养了创新能力,合理地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创设的问题应尽可能让学生成功解决,并给予适当的肯定评价或表扬。学生能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各章节后面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剪纸、拼图、设计图案,分组操作、交流、介绍、评价来感受美,联系生活中的图案、会标、商标,说出它们的基本形状、寓意来理解美,能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设计中来创造美,激发兴趣,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又有教师的精心培养,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有创新人才不断涌现。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时,就会乐意学习,积极探究,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思维,使大脑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营造出一种勇于上进、不甘落后的竞争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出现抢着说的局面,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竞争中去思考,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