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桂明
摘要 分3个时期叙述了当前小麦在普遍干旱、苗期不理想的情况下需要预防和控制小麦病虫草害的重点防治对象及防治措施,以期实现小麦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小麦;病虫草害;冻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2;S451.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21-02
目前在小麦普遍干旱、苗情十分不理想的情况下,除了抗旱保苗这个当务之急的春季麦田管理措施之外,在今后整个小麦生产过程中,病虫草害仍是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小麦病虫草害发生、蔓延,实现小麦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是抗旱保苗之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麦田管理的重要任务。现将小麦各生育期间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返青拔节期
1.1 小麦纹枯病
它是一种通过土壤传播的真菌病害,近年麦田发生较普遍,这种病害一般发生年份减产10%左右,重病年份可达30%及以上。染病小麦主要在苗期及之后易出现典型症状,小麦3叶之后染病首先在第1叶鞘出现淡褐色小斑点,多呈梭形或椭圆形病斑,并有纵向裂纹。拔节后叶鞘出现云纹状病斑,病斑中部灰色,边缘浅褐色,形成“花秆”,有的呈烂秆,不能抽穗,即使有的能抽穗,也是白枯穗,难以形成籽粒。
防治措施:在小麦起身后,当病株率达15%以上时,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600g/hm2,或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600g/hm2,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0g/hm2,或20%三唑酮600~750g/hm2对水600~750kg,顺垄喷浇小麦基部,重病田隔14~21d再喷1次。
1.2 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是典型的土传真菌病害,病菌一般只侵染小麦的根部和茎基1~2节,上部及麦穗出现症状的早晚是由根部和基部受侵染时间早晚与轻重决定的,但成株期症状最明显。返青拔节期病株表现为返青迟缓,黄叶多,植株矮化,重病株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抽穗后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
防治措施:往年的重病地块在小麦起身期用20%粉锈宁乳油1 500mL/hm2,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25kg/hm2对水750~1 200kg顺垄喷浇防治。
1.3 小麦吸浆虫
近年小麦吸浆虫有逐年加重的发生趋势,红吸浆虫成虫体长2.0~2.5mm、桔红色,黄吸浆虫姜黄色、幼虫长2~3mm,蛆状橙黄色。主要为红吸浆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3龄虫)结圆茧在土中越冬,翌年当小麦孕穗时开始化蛹到抽穗扬花(4月中下旬至5月初)羽化为成虫,卵产于护颖之间,卵孵化后幼虫爬到嫩麦粒上吸食浆液。一般吸食20d后落地入土越夏和越冬。第2年小麦返青时又上升到表土层准备化蛹。
防治措施:根据其活动规律,防治上要坚持“麦播期、蛹期以土壤处理为主,穗期补治成虫为辅”的策略,严把播种期、孕穗期(蛹期)和抽穗期(成虫期)的防治。在孕穗期用50%辛硫磷乳油3 000mL/hm2对适量水,拌细沙土375kg,或48%毒死蜱乳油4 500mL/hm2拌土150kg制成毒土顺行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土掺入土中再浇水。穗期(4月底至5月初)是防治该虫的最后一次机会,此时成虫进入羽化高峰,可用高效氯氰菊酯类或辛硫磷按常规量进行喷雾防治,每3~5d喷药1次,连喷2~3次。注意一定要在扬花之前喷药,否则吸浆虫已钻入颖壳内开始吸浆,再喷药也无济于事。
1.4 麦蜘蛛
麦蜘蛛是一类常年发生的害虫,主要有2种:一是麦长腿蜘蛛,二是麦园蜘蛛。这2种蜘蛛于2~3月即可在田间活动、产卵,抗寒能力强,它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体内吸食细胞汁液和叶绿素,故在被害叶片上呈黄白色斑点,叶片发黄,植株矮小,一般可减产10%~30%。
防治措施:主要是挑治,一是结合浇水可减少发生危害,泥浆可使大量虫体沾泥而死;二是化学防治,当1m单行长小麦有虫60头以上时可用40%氧乐乳油375mL/hm2,或20%三氯杀螨醇乳油750mL/hm2,或20%哒螨灵750mL/hm2,或1.8%阿维菌素乳油90~120mL/hm2对水750kg针对性喷雾防治。
1.5 杂草
早春麦田杂草普遍发生的主要是播娘蒿、荠菜、刺儿菜等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及其他双子叶杂草发生较少,为零散发生。
防除措施:主要是化学防除,秋季未除草的麦田,应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对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6.25%使阔得水分散粒剂150~300g/hm2,或20%使它隆乳油750~900mL/hm2,或75%苯磺隆干悬浮剂15.0~27.0g/hm2,或5.8%麦喜悬浮剂99mL/hm2对水450~750kg,茎叶喷施防除;对少数禾本科杂草(野燕麦、早熟禾等)重的麦田可用6.9%骠马900~1 050mL/hm2,或3%世玛乳油375~450mL/hm2茎叶喷雾防除;单双子叶杂草混生麦田用6.9%骠马乳油750mL/hm2+20%使它隆乳油450mL/hm2对水450~750kg喷施防除。除草剂的使用时期一般应在返青期至起身期(3月15日前)。
1.6 冻害
小麦早春冻害是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2月中旬至3月下旬),因天气过程所致寒流的到来和降温,使地表温度达0℃以下,冷暖变化大,使小麦发生的生理性危害。
防止早春冻害措施:一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尽量在降温前浇水,可有效减小地表在寒流到来后的降温幅度。二是品种的抗冻性存在差异,如2008年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在冬季很多品种不同程度受冻害的情况下,济麦22和聊麦18冻害普遍较轻。因此,播种时应适当考虑选用抗冻性强的小麦品种。三是中耕保墒,提高地温。四是喷施植物细胞稳态剂或己酸二乙氨基醇酯等生长调节剂,以促受冻小麦恢复生长。
2 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2.1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但年度间发生危害的程度差异较大。锈病属真菌病害,包括条锈、叶锈、杆锈3种,以条锈和叶锈危害较重,杆锈一般不会造成危害。前2种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在病叶上呈现鲜黄色的小点(夏孢子堆),并在叶上呈虚线条状排列(条锈)或散生(叶锈)。
防治措施:由于该病受外地菌源和当地4~5月的雨日、雨量影响较大。因此,在防治上应注意病虫测报部门的监测情况,适时采取防治措施,一般当病叶率达5%时进行化学防治,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可用20%三唑酮750~1 125 mL/hm2对水750kg喷雾防治。另外,也可选用其他三唑类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腈菌唑、戊唑醇、氟硅唑等。
2.2 白粉病
该病也是常年发生的真菌病害,在田间的典型症状是中下部叶片正面发病后初期为白色小霉点;以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绒絮状霉斑,上有1层粉状霉,严重时这些霉斑可相互连成片,随着病情发展,叶片发生褪绿斑乃至枯死。
防治措施:此期只能进行化学防治,当孕穗期下位病叶率达5%或顶3叶病叶率10%时,可用20%粉锈宁乳油750~1 125mL/hm2,或12%烯唑醇可湿性粉剂975g/hm2对水750 kg进行喷雾防治。
2.3 赤霉病
又称烂麦头、红麦头,该病从幼苗至抽穗期都可受害,但以穗腐受害最重,该病属真菌病害,典型症状为小麦扬花时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小穗,可致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小穗发病后扩展到穗轴变枯褐,使被害部以上的小穗都形成白枯穗。
防治措施:重点是在小麦齐穗至扬花期预防穗腐的发生,此期若天气预报有3d以上连阴雨时,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60%防霉宝1 000倍液进行喷防。
2.4 麦蚜
主要是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黍缢管蚜3种,均属同翅目蚜科昆虫,属常发性害虫。其危害程度与其生活习性相关。麦长管蚜喜光,耐潮湿,喜食穗部,多分布在植株上部的叶下面,它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麦二叉蚜和黍缢管蚜都怕光,故多在下部,在前期间接危害小麦。
防治措施:扬花灌浆期蚜量达800头/百茎时,选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90g/hm2,或3%啶虫脒150mL/hm2,或10%吡虫啉150~225g/hm2,对水750~900kg喷雾。
2.5 麦蜘蛛
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即气温达8~15℃时为重发生阶段,孕穗后虫量自然下降。因此,这一阶段是防治麦蜘蛛的重要关键时期,当麦田达防治指标时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具体措施参见返青拔节期相关内容。
3 灌浆期
这一阶段是多种病虫害危害高峰,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防治重点主要是白粉病、锈病、麦蚜等。这一时期的麦蚜主要危害穗部,病虫单一发生达防治指标时可以按照单一防治对象进行单治(参照孕穗至抽穗期这3种病虫的防治方法),当上述3种病虫混合严重发生时,可以将相关有效对路药剂按单一防治时的用药种类和药量混合使用,这样可减少用药次数,节约用工和投入。如20%粉锈宁乳油750~1 050mL/hm2+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90g/hm2对水750kg,可兼治白粉病、锈病和麦蚜3种防治对象,但具体使用时还要合理选药与混配组合,并应协调好施药的关键时期。
4 参考文献
[1] 常中先.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08(11):8.
[2] 朱庆.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8(24):116-117,147.
[3] 刘传珍,郝庆水,李涛.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知识,2008(34):11.
[4] 王明秀.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08(5):59-60.
[5] 李辉利,张明伟.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2008(1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