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曼 王杰康
摘要:中小企业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更是令人瞩目。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其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文章指出,通过发展中小企业来扩大就业必须寻找一条双赢的道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就业就业机会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3-068-02
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近几年我国就业压力日趋严峻,寻找一条充分就业的道路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课题。纵观世界许多国家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实践,中小企业在减轻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等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国际国内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国际经验表明,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美国的大企业在世界500强中数目最多,但就是在这样一个以大企业为主角的国家,美国政府历年的公告和报告都充分肯定小企业在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伯克(David Birch)研究分析了1969-1976年间,美国560万企业(占当时制造业和服务业全部企业的82%)人员变动后,得出了以下结论:(1)由于企业关闭和裁员而失去的工作岗位每年占8%;(2)新增的工作岗位中,50%来自现有企业的增员,其余是由新建企业提供的;(3)20人以下的小企业大约提供净增工作岗位的66%。伯克有关“美国大部分新的工作岗位来自小企业”的结论,在美国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1994年,美国2000万家企业中,90%以上,即1800多万家是小企业。这些小企业提供了美国半数以上的新增工作岗位,成为经济中一股很有活力的力量。美国经济近年来的持续增长与广大的小企业,尤其是广大的高新技术小企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在欧洲各国,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意大利,从1951年到1981年期间。在500人以下的企业中就业的劳动力一直占全部就业人数的60%~70%,并且在前20年中,一直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也比较稳定。在德国,根据1996年的统计,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左右。就业人数占78%。即便是在一直鼓励企业大型化的英国。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小企业热”。其主要目的即是为了对付由于大企业不断裁员而导致的过高失业率。根据日本1990年《中小企业白皮书》的有关资料,在英国的制造业中,1980年,200人以下的小企业吸收的从业人员占该部门从业人员总数的24.3%,1986年上升为39.2%,而1000人以上的企业仅为29.7%。
在亚洲,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和韩国,素以中小企业发达见长。在我国香港,占企业总数98%的中小企业所雇佣的劳动力占全部就业人数的62%;在新加坡,占企业总数91%的中小企业所雇佣的劳动力占全部就业人数的46%;在韩国,企业总数98%的中小企业所雇佣的劳动力占全部就业人数的66%。
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就业问题是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通常说来,大企业的工资、福利都比较好,人们往往都乐于在大企业工作。但是在劳动力雇佣政策自由、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里,大企业在经济形势不利时,通常要采取减员政策,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因此,大企业的从业人员有时波动很大。而中小企业尽管消亡更选很快,但是由于为数众多,机动灵活,再加上其他一些优势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反而比较稳定,甚至还可以吸收大企业释放的剩余劳动力,从而起到一种“蓄水池”和社会就业“稳定器”的作用。
2中小企业发展是我国繁荣经济、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主体。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举足轻重。根据近年统计数据,中小企业在全国工商登记的1000万户企业所占比重达99%,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75%,中国的小企业广泛分布于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许多领域。在全国46.9万户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数占95.6%,在总产值中占60%,在销售额中占58%,在工业增加值中占56%。全国商业零售网点90%以上是小型企业,流通领域的企业中85%是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处于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已经经历了四次大的发展。第一次是1949年,战争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失业,为安定、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第二次是在“文革”时期,大批城镇青年成长起来,为增加就业机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中小企业的措施。第三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大批返城的知识青年就业,中小企业再次得到发展。第四次是在现在,改革开放以来,与生产力相适应,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实现劳动力就业。
我国中小企业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在安置劳动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上世纪B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我国经历的三次比较大的就业压力都是通过扶持发展中小企业解决的。第一次是通过大力发展城镇集体企业解决了大批的知青返城后的就业问题;第二次是通过扶持发展“三产”等中小企业解决了大批城镇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第三次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为农村刺余劳动力的就业找到了出路。1978-1998年,中国中小企业的作用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尤其是农民的收入,在1991-1998年的新增加收入中有32%来自乡镇企业。1991-1998年间,中国城市75%以上的新增就业机会是由小企业创造的。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活跃力量,是创造就业的重要源泉,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逢径。
二、中小企业解决就业的优势
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的突出作用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1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分布状况决定其在解决就业方面的独特优势。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加上层次的分工,乃至资金设备的负担与资金周转,造成有些生产经营活动较适合大规模企业,有些较适合小规模经营方式,因此,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存在着互补、共生与互竞的关系。中小企业目前在我国产业结构中主要分布于第二产业的食品、轻工、服装、造纸印刷、化学材料、橡塑制品、全属制品等加工制造业。而这些行业在现有经济发展阶段中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丰富的人力资源是这些行业得以发展的基本要素,这就形成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