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2009-05-22 11:31陈祖英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桃树课文作文

陈祖英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学生进入学校学语文,主要是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读写规律,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笔者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开展灵活多样的说写训练

大量的读写、写读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语文课标对低年级的要求,采用多样的练习来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造句:桃树()里有桃树;()里有()桃树;()桃树()在()里。通过这样从易到难的训练,让学生言之有序。

二、体会词句精妙,学遣词造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篇文章中若有几个充满灵性的佳句,就会锦上添花。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敏感地灵活地捕捉这些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

例如《鼎湖山听泉》一文中的“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在这里,作者用“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比喻泉水的声音,把泉声写得动听优美。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学习这样的语句,熟读成诵,积累运用。在练习写小溪时,一个学生写到:“美丽的小溪,时而直,时而弯,时而宽,时而窄,奏出了一曲明快、曲折、悠扬、高昂的动听乐曲。”通过这样的读中仿写,就使学生把学到的修辞方法活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了。

三、边读边写,学用结合

根据儿童的“模仿性”特点,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范旬、范段、范文作为读写结合的“中介”;根据儿童的“表现欲”特点,借助于大量片断训练的形式,及时运用在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根据儿童“易遗忘”的特点,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从课文中借鉴写作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单项训练。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各种机会,利用多种形式,“逼”得学生进行各种读写结合的练习。

1.发挥想象。如读了《小稻秧历险记》,可让学生写《脱险后》等。

2.转化语言。如学了《恐龙》一课,可引导学生写《我是小恐龙》,学习把课文中的有关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

3.改变人称。可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记叙文,如游记等,从第一人称改写成第三人称,或相反。

4.改变文体。把课文中的诗歌改写成记叙文,加上想象成分,或把说明文改写成童话故事等等。

5.续写。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如学了《狐假虎威》一课,可续写《再遇老虎》等。

6.补写。许多文学作品,往往有许多空白之处,假如我们能科学合理、巧妙又智慧地抓住课文空白处,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掘已有的知识储备,拨动他们的情感心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也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如《孔繁森》一课有这样一段:“……经他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他的请求……”根据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想想孔繁森和医生会有一翻怎样的对话,从而说服对方,达到目的。这样的训练,打开了学生的话匣,也让学生理解了文中“再三、恳求、勉强”等词语的意思。

7.学习写法。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如学了《西湖》一课,让学生了解第一自然段的方位写景后,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家乡。

四、以读促写,读写融合

写之后,是吟读,是推敲品味,字斟句酌细修改。有道是“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王安石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反复易稿7次才定。作文初稿完成之后的反复推敲修改,并非一件轻松随意的事情。“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便是修改之苦。我们教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可以通过诵读作文,特别是通过互读来发现文章的不当之处。做到每读必有所改,每改必有所得。每次的练笔、作文作后修改都要求学生从找优点和修改建议两方面人手,即“二好、四改”。“二好”为好词、好句;“四改”为改标点、改错字、改表示先后次序、改句子。同时,也不忘记随时积累,坚持好的吸收,坏的的摒弃的原则,时刻注意让学生在阅读中吸收养料,逐渐养成研究性阅读的良好习惯。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智慧地渗透作文指导,让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的确是相得益彰。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责编李新海)

猜你喜欢
桃树课文作文
河边的桃树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桃树秋管 来年丰收
桃树咋样冬剪好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桃树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