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运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用工需求下降,加之全国经济正处于调整时期,使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呈现严峻态势,就业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挑战职业院校必须认清形势,加大就业工作力度,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并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就业能力,要注重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观念。
随着我国融入国际市场步伐的加快,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只有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职业院校应加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工作中,如通过公平竞争选举班级、学生会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等,营造一种竞争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由于新资源的开发、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生产工具的革新、生产组织的改革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新型职业不断产生。工作的内容也不断更新,这就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职业院校还要注重在求异思维的训练中、技能技巧的考核中、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其职业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职业要求。
二、提高就业能力,要注重培养职校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职业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加油站和缓冲区,只有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才能在步入社会时从容面对各种挑战。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容易使社会阅历尚浅的职校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而丰富的社会实践是职业院校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应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开设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课程等方式,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提高职校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工作后能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人们的职业从单一职业、终身职业转变为综合职业、多种职业。如果只能在习惯的、固定的模式里工作,终将被社会所淘汰,这就要求职校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适应能力,因此职业院校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职业辅导,指导学生分析自身的现状与发展潜力或趋势、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与目标,帮助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他们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三、提高就业能力,要注重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职业院校应利用课堂教学、班会等方式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协作精神和诚信意识的培养,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活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活由普通教育转向职业教育,学习方向由升学为主转向就业为主,要面临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和日益加大的就业压力,他们在心理、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疑问,因此要根据职校生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开展与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个体变化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提高就业能力,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
职业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产学结合水平,强化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在专业设置上应该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真刀真枪”的实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建立分阶段、多层次的就业指导体系,实施全程化、多方位的就业培训和指导;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加深对自身、对行业、对社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心态调适、创业教育等培训,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如开展礼仪举止、公共关系、面试技巧等培训工作,帮助学生做好求职前的准备工作:开展就业后的指导与服务工作,到企业了解学生的工作、生活情况,协助学生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在企业能长期、稳定地工作,拓展事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不仅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维持家庭生活的手段,也是个人才能得到施展、兴趣得到满足的基本条件,还是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主要途径。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不仅顺利地找到满意的工作,还能够在职业的舞台上演绎出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