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培
【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很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题一: 因流逝的时光、易老的容颜、痛苦的离别、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骤起的西风、惨白的月色、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题二:⑴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⑵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⑶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答题错误类型】
1、 答非所问。
两条问题,一是要求说明“原因”,一是要求说明“哪些”表现手法,可不少同学却复述或概述词意。说“时光流逝,我已经老了,心中充满怨恨,只能借酒排遣自己心中的不快。昨夜西风很急,淡淡的月光、大雁的叫声惊醒了我”。或者是说上阕写了什么,下阕写了什么,偏离了答题的要求。
2、 表述不当。
对第一道题目,有同学这样回答:时光不等人,只知道催人年老而不知多情;长亭离别,泪滴春衫;西风中梧桐叶的凋零,淡月萦绕;高楼上大雁一声惊鸣。这是对原因表述不当。也有同学这样说:时光流逝,慨叹人生的沧桑;饱受别离的痛苦;梧桐在风中飘动。其实,引起词人“好梦频惊”的原因应该是:流逝的时光、易老的容颜、痛苦的离别以及骤起的西风、高楼的雁叫声。语序颠倒,就不能和所问的问题合卯。
3、 以偏概全。
这是不少同学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好梦频惊”的原因至少有:流逝的时光、易老的容颜、痛苦的离别、无尽的思念、骤起的西风、惨白的月色、高楼的雁叫等。相当多的同学只能点出一两个或三四个原因。对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也只能说出一个或两个,所以答题不全面。
4、 缺少阐述。
典型表现是第二条题目。有同学写出了借景抒情、衬托、拟人等表现方法,但没有相应的文字阐述,干巴巴的几个词,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5、 滥用术语。
答题时,有些同学对词没有进行充分的理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随意性很大。词中除拟人的修辞以外,有些同学就不着边际地认为还有比喻、对偶等修辞,对于最后一句,不少同学认为是反问句,其实不然。这只是在深秋时节,南飞的大雁凄厉的叫声让从好梦中惊醒的人听起来更觉悲凉,不是反问,意在强调。
【错误原因探究】
归纳起来,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我觉得首先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够,只有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把好答题的“脉”;其次是回答问题时思考不够,只说其一,不及其二;再次完成答案仓促,要么顾此失彼,要么以偏概全。再次就是平时规范性训练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答题方法点拨】
回答题目1,要能纵览全词,前后联系,全面理解,否则就容易答不全。我们要善于抓住词中的“意象”,来进行分析,这是答准题目的捷径之一。长亭表示离别;春天往往是诗人用来表示伤痛时光流逝的;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大雁是侯鸟,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常常牵动游子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大雁抒情,寄予自己浓浓的乡愁。其实,作者在词中有意用“离亭”点明别离之意,用“长恨”写出相思之情,又似是无意中用“春衫”二字交代了时间。上片的“春”别,是为了与下片的“秋”思相连接。抓住了这些,就会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题目2,要知道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包含创作方法,赋比兴;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包括抒情方法、修辞手法等。考试中,提问方式多为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者: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表现技巧。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所以,这样的题目,在答题时,就要准确指出用了哪一种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这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取得了什么艺术效果。这样回答起来才能准确、全面。
总之,答题中要注意搞清题意,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识并运用于实际,同时要强化规范答题意识。
附:
【《采桑子》浅析】
这首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双重含义。“多情”二字,总摄全篇。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
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好梦频惊”四字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这一声代表什么呢?是感觉秋已经更深吗?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呢?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怅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总之,这首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词中“长恨离序”、“好梦频惊”等句,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彻而又富于概括意义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