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师苦修求真功 德高艺精传英名

2009-05-22 09:22
少林与太极 2009年4期
关键词:门徒德才绝技

武 兵 武 冬

武祥,1863年生于山西省大同县党留庄乡上泉村,7岁时迁入大同城。由于家境贫寒,武祥从小求学武术的愿望未能实现。9岁时武祥便在大同城内的一家铁匠坊做学徒工,学艺数年,深得铁匠师傅的喜爱,师傅将女儿许嫁于武祥为妻。后来,武祥便在大同城大西街四吉店门前摆下铁匠炉,专以打铁为生,故俗称“武铁”。俗话说“铁匠翻翻手,养活三五口”,武祥靠着打铁的技艺维持着生计,但生活过得并不宽裕。

武祥成年时,闻知大同府台衙门护院镖师石盘亮广开山门收徒,便想一试。但生活过得捉襟见肘的他,连一件像样的见面礼都拿不出来,只得将妻子保存多年的心爱之物——当年的嫁妆银头箍(旧时妇女头上的妆饰品)拿到当铺当了些钱,作为投师学艺的见面礼。石盘亮得知后,出于同情便将礼退还给武祥,并将他收为门徒。此时武祥年已26岁。

常言道“穷文富武”,穷人一般是习不起武的。拜在石师门下习武的多为富家子弟,他们今日一包茶叶,明日一盒点心,没有空手来的,唯独武祥没有礼物。但他特别勤奋好学、尊师重道,而且手脚十分勤快,每晚打铁收工后都要来到石师家,帮助干一些如担水、扫地、买炭的零活。每天学练完武功走得最晚的一个也是武祥,他总要将便壶给石师准备好,并且等师父睡下才悄然离去。日久天长,武祥深得石师的信任和偏爱,此后每晚在众多徒弟走后,石师便言传身教独授武祥绝技,武祥因此尽得真传,加之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潜心苦练,功夫日渐纯青。

武祥学练的拳种多、兵械广,尤以梅花拳械精深,如大梅花拳、中梅花拳、小梅花拳、梅花刀、梅花剑、梅花枪、梅花棍、梅花虎头双钩、梅花单双拐、梅花鞭杆、梅花九节鞭等及合子(对打)套路,技击功夫已达到出神入化之境界,其成名绝技武氏“挑手”更是威名远扬。

石盘亮授徒虽广,但有所成就者仅有四人,即“武铁”武祥、“虎贲将军”宋士杰、“草上飞”董占魁和“千斤手”四和尚。有一次,“虎贲将军”宋士杰向石师讨教,师傅说“今后向你师弟‘武铁学就是了”,可见“武铁”艺高一筹。

武祥,五短身材,身高1.65米,浓眉大眼,圆而微黑的脸上透着一股英武之气,戴着一副用细绳系在头上的水晶石头眼镜。他待人宽厚,性格直爽,有恒心,有毅力,其精湛的武功靠他刻苦修炼外,还得益于他的打铁行当。打铁这个活非常吃功夫,武祥每天五更时用一只手插进地上的“铁砧”(放在地上供打铁用的工具)下将其托起,直臂将六十斤重的“铁砧”端到离家二里路远的四吉店摆摊处,完工后再用另一只手原样原路将其托回,几十年如一日练就了双臂的神力,加之下蹲打铁练就的腿上功夫和双手每日成百上千次地抡铁锤、翻铁钳的手上功夫,他的武功如虎添翼。

武祥学艺有成,闲暇之时便在大同城内武庙街庙内授徒,当时从学门徒近百人。武祥曾让众门徒与其比试,如有用大枪挑下他头上的细丝眼镜者将有嘉奖,结果无一人能得手,足见其武功高超、功夫过人。

当时内蒙丰镇著名拳师卓德才闻听大同城有一位武功奇人“武铁”后,便专程来比武。一日来到“武铁”家中,经过简单寒暄后,卓德才提出要“攀口”比试,也就是进行口头说拳论理交战,不料“武铁”高出卓德才许多。情急之下,卓德才提出“攀手”比试,动手较技。两人在炕上交手,只见卓德才急发“白蛇吐芯”,直奔“武铁”咽喉,“武铁”用上下翻飞的“挑手”后发先至将卓德才打落地下,名扬口外的拳坛名宿卓德才当即叩头拜师,当了武祥的过门徒弟。从此大同北去一千里,“武铁”名声大震。

山东镖局有一镖头杨振基,外号“杨疙瘩”(因其头上长一肉疙瘩而得名),此人武功超群,出手凶狠,人高马大,威风凛凛,练就了“点手”和“飞钵”的绝技。“点手”就是双手铁拳点打人体穴位之功夫,而“飞钵”则属暗器,“钵”就是一副碗口大的铜钗,周边有锯齿。杨振基“飞钵”百发百中。他平时换穿两双鞋,一双是铜铸猫头鞋,鞋重二十四斤,另一双是生铁铸虎头鞋,重十八斤,手拿一根七寸长的钢棒,腰缠练功带,赤臂光膀秃脑袋。杨振基押镖时,镖旗开路足拖重鞋当当响,穿街而过,边走边喊镖:“我的大名杨疙瘩,手拿钢棒七寸长,镖旗插在城墙上,走遍天下把路让。”1910年间盛夏,“杨疙瘩”行镖来到大同城,打听到“武铁”颇具威名,一日便登门欲与“武铁”比武。时值傍晚,“武铁”正在炕上小憩,点拨院内门徒练功。“杨疙瘩”说明来意,“武铁”回敬说:“我以打铁为生,你以走镖为业。你弄坏了我,我一家老小如何生活?我弄坏了你,你的威名岂不扫地?”武祥再三谢绝仍无济于事,只得互行抱拳礼后,两人在家中当地交手。真是来者不善,只见“杨疙瘩”双拳疾如暴雨,“武铁”接招点、拨、撩、压破化,“杨疙瘩”接着用“掐鸡捏嗉”直取对方咽喉,“武铁”即用“湘子抱瓶”反守为攻,又用“叶底偷桃”、“迎面铁门栓”把“杨疙瘩”打翻在地。杨不服,便说地方太小,两人随即步入院中,只见“杨疙瘩”劲疾势猛,使出了“勾挂连环腿”直取“武铁”下盘,“武铁”闪身变步巧妙化解,杨变招换势使了一个“绝命窝心腿”直奔中盘踢来,说时迟,那时快,“武铁”进步生根,气贯丹田,双手上下翻飞,用“挑手”绝技,只听一声“着打”,“杨疙瘩”便摔跌在地,把院内的红瓦盆坐碎。众徒急步上前将杨扶起,杨羞愧难当,双膝跪地要拜在“武铁”门下。“武铁”为维护杨镖师的声誉婉言谢绝,与“杨疙瘩”结拜为友。此后,杨疙瘩在大同城再也不穿铁鞋,再也不插镖旗了,离城之时再一次拜访了“武铁”,从此“武铁”的美名传遍了塞外。

随着“武铁”名声鹊起,拜师学艺者也与日俱增。有一位叫贾虎臣的壮汉,身高1.85米,家道殷实,从小喜好武术,广交武林好汉,学得了不少绝技,尤以腿功见长。他虽多次欲拜武铁为师,但都被婉言拒绝。又一日,贾执意拜师学艺,“武铁”让他第二天来叩头拜师,此时贾心里暗想,你“武铁”语不惊人貌不出众,到底能有何本领?

翌日,围观者众多,“武铁”对人高马大的贾虎臣说道:“任凭你用什么招式,我就用‘挑手胜你。”话音刚落,贾便发腿起步,频频出招,可都屡屡被“武铁”用“挑手”发出。贾虎臣心服口服,说道:“未领教时,真的不信您有如此高的功夫。当初我来求师是假,想制服您才是真,现在我服了。”贾虎臣日后经过刻苦磨炼学有所成,武术造诣颇深,是全面继承和发扬“武铁”武艺的传人之一。

“武铁”因成年后才开始习武,故惜时如金。他潜心习武,技艺精深,武德高尚,从师学艺者众多。

1925年秋末的一个晚上,一代宗师“武铁”武祥从城内武庙街授徒后,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冰雹,回家后患上了重伤寒,后不幸离开了人世,享年62岁。噩耗传来,轰动了全城,“武铁”的三十多名高徒手提围灯沿街串巷(当地叫送灯),以寄托哀思。送葬时二百多位门徒,徒步三十里路到大同县上泉村与恩师告别。

武祥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尚武精神和精湛的武艺永留武林、造福人类。现今,“武铁”的徒子徒孙们大都是弘扬中华武术的中流砥柱,并且荣获国际、国内各大武赛冠军者比比皆是。这正是:

大同古今美名传,

声震塞外飘拳幡。

武林先辈艺精湛,

铁骨岂止一日寒。

武苑朋友是一家,

氏派合作育新人。

掘出瑰宝造民福,

中华武术扬天下。

猜你喜欢
门徒德才绝技
画家 孙德才
这很好啊
两双鞋子
小品《懒汉脱贫》
江湖绝技之伪装术
身怀“绝技”的小编们
你看见的瞬间都将成为历史
你看见的瞬间都将成为历史
张德才办艺校
太空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