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烨
2月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曝光第9批网站名单,但凡有点知名度的网站大多榜上有名。看着这份黑名单,最困惑的恐怕要属中国3亿多未成年人的父母,他们有理由担心,“网络污染”将侵害到他们孩子的身心健康。
借着这股整治之风,针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管理的软件再次成为焦点。在这个领域打拼多年的创秦科技cEO刘秦向《经理人》透露:最近两个月里,已有三家vc同她商谈投资事宜。若不出意外,今年6月份,数百万美元的投资就将到位。
刘秦对这个市场的前景很乐观。在与中国网民数量相当的美国,已有一半以上的未成年人家庭安装了过滤软件,屏蔽不健康内容,微软和苹果在其操作系统中也都增加了类似功能。中国未成年网民超过5000万,从趋势来看,中国的需求和潜力更大,只是还没有被激活。
大概在四五年前,也就是互联网刚从泡沫破灭中恢复过来,这个领域曾有过很短暂的繁荣,不少知名企业加入其中,但是,由于互联网环境、产品和商业模式都不成熟,坚持者所剩无几。
刘秦坦言,以前的确走过不少弯路,期间不断反思,让她对未来有了更强的掌控能力,因此,她将正在研发中的第二代产品命名为“好未来领航者”。在她看来,市场前景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有没有好产品;二是能否找到可快速扩张的商业模式。
重在设计理念创新
客观地说,开发针对5~18岁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管理软件,技术难度并不大,关键还在于产品的设计理念。市场现有的产品大多强调家长如何管理,但还没人提倡引导上网的概念。
以刘秦过去的经验来看,这类产品目前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能生硬地监管。久而久之,造成家长和孩子对立,孩子会想尽各种办法删除软件。因此,刘秦将第二代产品开发定位在“引导上网”。
按5~18岁不同年龄段的需求特征,分别提供不同的界面和内容。随着年龄增长,内容也在变化。比如,向5岁孩子提供故事吧、动画、益智游戏等内容,给即将成人的18岁孩子,则提供新闻、音乐、百科知识等内容。
除了软件白名单中筛选好的上千家网站外,其他陌生网站,可确保在两小时内完成内容审核。每个月,家长都会收到记录孩子上网行为的报告。家长能清楚知道孩子上网都做些什么、喜好什么,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引导,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同运营商捆绑销售
当前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卖盒子软件,男一类是先下载试用,再购买服务。大多数企业都依托互联网为载体,而刘秦选择整合资源,与运营商捆绑销售。用户安装宽带时,将获赠由刘秦提供的家庭上网账号,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是否使用,刘秦每月将收取相应的服务费。
借用运营商的网络,可迅速覆盖市场,而且成本较低。当然,刘秦会按销售额一定比例,作为给运营商的回报。刘秦坦言,这个商业模式最核心的部分是数据库,家长和孩子最终都会成为会员,这个数据库的信息很稳定、精准,而且数量庞大,其商业价值毋庸多言。据刘秦估算,到今年年底,创秦将积累30万~50万付费用户,明年将进入扩张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