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庆磊
摘要:网络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碰撞更加频繁,期刊的出版、发行也正处在转型当中,对社科学报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编辑是编辑部的新鲜血液,是编辑队伍的未来,应结合社科学报工作实际及自身特点,注重培养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专业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和网络素养,不断完善自我,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学报编辑,为社科学报的发展和繁荣作贡献。
关键词:青年编辑;网络时代;社科学报;素养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09)02-0060-03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科学报进人数字化生存状态,也把编辑带进崭新的网络时代,开创了编辑工作的新模式。为适应网络时代社科学报生存与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编辑工作方式、提高办刊质量和工作效率,已经成为社科学报面临的重大课题。青年编辑是编辑部的新鲜血液,是编辑队伍的未来。他们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还没有被一些条条框框所束缚;同时,他们又比较年轻,编辑工作经验还不够丰富,对于复杂的问题还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青年编辑应结合社科学报工作实际及自身特点,注重培养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专业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和网络素养,不断完善自我,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学报编辑,为社科学报的发展和繁荣作贡献。
一、政治素养
青年编辑的政治素养是作为社科学报编辑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这是由我国编辑出版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编辑出版工作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构成部分,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青年编辑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各项编辑出版方针政策,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编辑出版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网络时代,人们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考量,其思想、观点、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尤其是网络论坛、博客的迅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碰撞更加频繁,其中夹杂着大量的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观点。一般来说,社科学报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浓郁的理论色彩,其所刊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学术文章,内容往往涉及政治、思想、文化价值及行为导向,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为。面对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集团、不同价值取向的社会群体,社科学报发表什么,不发表什么都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就是社科学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倾向性,就是坚持什么舆论导向的问题。正如胡锦涛同志2008年6月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所指出的:“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青年编辑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编辑出版工作的首位,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宣传纪律,做到守土有责,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青年编辑要认真学习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作为一名编辑,既要有眼力,有胆识,不漏掉那些观点新、见解深的好文章,又要有高度的政策观念,把好关口,绝不在政治上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编辑工作。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青年编辑在工作中,必须毫不动摇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通过所编辑的文章,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
3、坚持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编辑的政治素养除了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以外,还包括法律素质。网络时代,更是一个法治时代。作为社科学报的青年编辑,更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带头学法、懂法、守法和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加强对知识产权法的学习和遵守。青年编辑在稿件编辑的过程中,应将网络资源尤其是期刊网络数据库的优势充分融入到审稿环节中,核实稿件有无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提高审稿质量,加快审稿速度,以保证每篇经手的稿件都符合法律要求,保证高质量的文章出版,以对作者和读者负责。同样,社科学报所使用的图片等也应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使用可能引起争议的图片。
二、职业素养
编辑的职业素养是办好社科学报的主观条件和必备因素。编辑工作平凡而又艰苦,并且默默无闻。树立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是青年编辑做好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
1、奉献意识。编辑这一职业要求编辑对稿件进行加工、修改进而发表。在这一过程中,编辑往往要花费很大的心血,但换来的却是作者知名度的提升和其文章的大受好评。因此,青年编辑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编辑工作者,要树立“甘为他人做嫁衣”的思想,真心实意的热爱编辑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好编辑工作。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作者和处理来稿,充分尊重作者的学术独立性,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作者,不计较名利得失,甘为人梯,做到无私奉献。
2、责任意识。网络时代,社科学报的出版发行往往呈现出纸质版和网络版同步的趋势,学报的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如果编辑在编辑稿件时稍有疏忽,就会在网络上以几何级的速度传播给读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面对全新的网络时代,编辑的社会责任更大。青年编辑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但要牢牢坚持党性原则、政治立场、舆论导向,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做促进社会进步和学术健康发展的把关人,维护学报声誉、保证刊物质量。
3、合作意识。任何一本学报都是编辑集体工作的结晶。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只有每一位编辑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学报的总体质量。青年编辑要有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既要在编辑过程中把自己的独特个性展示出来,创新学报的编辑出版方式,更要加强团队合作,注重与同事之间的业务交流,只有与团队一起成长,才会成长得更快。
三、专业素养
社科学报编辑,既是编辑,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期刊编辑。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以外,还应该具备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渊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体现出社科学报的学术性,才能在众多的学术性刊物中脱颖而出。
1、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编辑工作,说到底是一种
语言文字工作。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基本功之一。只有高水平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才能保证高质量的编辑加工。很难想象,一个自己写文章在字词、语句、标点等方面都错误百出的编辑能编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出来。这就要求青年编辑首先要具备较为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要懂得语言的基本要素、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词汇、语法、逻辑和修辞知识;二要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是怎样谋篇布局的;三要多写,只有自己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字和写作水平,才可能把别人的稿件修改得更好。
2、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学术洞察力是指学术编辑识别学术论文的价值和判别学术发展动向的敏感,这种敏感是一种长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在瞬间综合运用的知识体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就是编辑要具有独特的眼光,要能在众多的稿件中沙里淘金,选出具有高学术价值的文章,要能在他人没有认识到的时候,提前有所反应,并以编辑的视角,提炼出自己所需要而且社会也需要的选题。编辑的学术洞察力越强,学报的学术水平就越高,其社会价值也就越大。青年编辑培养学术洞察力,首先要积极参加学术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更新自己的知识和专业素养,了解学术前沿及学术动态,打好与所编学报学科相关的专业功底,使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其次还要注重多渠道获取信息,积极利用报刊、杂志特别是网络收集信息,及时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政治动向,以避免稿件编辑中的低水平重复,从而不断推出学术水平高、有新意、有深度的学术成果。
3、渊博的专业知识。随着社科学报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趋势,学术性、思辨性越来越突出。作为社科学报编辑,不仅要是一个“知道分子”,更应该成为所编学报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成为学者型的编辑。一个编辑只有在某个领域对某个问题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才可能在筛选稿件、编辑文稿时做到居高临下、独树一帜,才不会人云亦云,才可能使出版的学报做到有品位、有特色。青年编辑要确定一至两个专业研究方向,认真打好专业根基,积极跟踪专业前沿动态,坚持进行学术研究,努力做到编研结合。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社科学报编辑,也才可能编辑出好的稿件。
四、学习素养
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编辑,无论从事编辑工作时间有多长,学历、职称有多高,经验有多么丰富,都必须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青年编辑更是如此。
1、学习先进的编辑出版观念。在传统的观念里,编辑工作就是对来稿的整理和加工。学习先进的编辑出版观念,就是要从传统的理解中摆脱出来,建构一种编辑出版新理念、新思维。要对社科学报的编辑出版进行策划,办出一批有特色、高质量的栏目,这是社科学报保持长久吸引力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新时期期刊编辑出版的一个方向。青年编辑要善于整合资源,突出优势,努力在所编辑的领域策划编辑出一到两个拳头栏目,办出特色,以发挥别的刊物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2、学习与所编社科学报有关的专业知识。青年编辑要想具备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就一定要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第一,首先要阅读专业文献,要阅读该领域的经典著作,以及反映该领域学术前沿、理论动态的文献资料;第二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不仅能了解到学术界的最新动态而且能看到自己的不足,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能够很快的增长见识和才干;第三要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在科研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能够了解并学习到很多知识。这些都有利于青年编辑形成渊博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由“编辑匠”向“编辑家”转变。
五、创新素养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创新性思维的科学加工,提出新想法、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也可以说是通过创新思维,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社科学报编辑来说,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等。社科学报编辑只有求异创新,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不步别人的后程,而另辟蹊径创造奇迹,才能从寻常思维中察出不寻常的东西,发现具有时代特色的、重大突破性的学科题材。
1、编辑主体创新。编辑主体创新是编辑创新的首要前提。作为社科学报青年编辑,一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积极进取,一专多能,除了具备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功底,还要不断开拓视野,不断培养自己捕捉和鉴别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创新编辑手段,提高编辑工作质量和效率。二要有不懈的创新思维,随着编辑手段日益现代化,编辑出版的竞争日趋激烈,随之产生了许多新问题,青年编辑面对现实必须要有一种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做到与时俱进,不懈地进行创新,要不断提高学术洞察力,从大量的稿件中筛选出优秀的有价值的稿件做到持续创新。
2、编辑观念创新。青年编辑要主动适应编辑客观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科学准确地把握变化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正确的方式构建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思想,以形成对变化了的编辑环境新的正确认识。观念的创新就要具有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定势,不满足于现有成就的意识,要敢于超越现有的事物,勇于打破现有的平衡,根据个体、单位以及外部环境的特点和优势,发现和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做出创新性的决断,以达到新的更高层次的平衡。青年编辑一要编辑策划管理,不断推陈出新;二要创新读者观念,不断创造读者最能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以内容创新来适应读者的变化,以此更好地服务读者,进而赢得更多更稳定的读者;三要创新精品观念,强化精品意识,及时地将国内外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的最新成果准确地传播给读者,反映人类现今的科学知识和文明成果;四要创新市场观念,要树立市场意识,通过调查掌握市场规律,调整营销模式,占领市场。
六、网络素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为了不断提高编辑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学报的信息化管理,社科学报编辑不能再固守传统的编辑工作方式,必须注重自己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素质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社科学报编辑应当认识到期刊网络化是信息时代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将更有利于期刊编辑的运行与传播,满足读者快速检索等要求。而学术期刊网络化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应用网络的水平和能力,这就需要学报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网络素质。
1、利用因特网优化选题。质量是社科学报的生命,而优化选题是保证学报质量的关键。好的选题可以使学报在同专业众多期刊中脱颖而出,而好的期刊可以在好的选题支配下引导科研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进而发现更多优秀的稿源。因特网为社科学报优化选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便利。青年编辑要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将网络资源的优势充分融入到选题、审稿环节中,通过登录高校、科研院所等网站搜索信息,掌握优化选题的有效方法,密切关注当前学术发展的趋势和动态,不断丰富自己的视野,从而对稿件内容的新颖性、选题的价值等做出判断,提高选题质量。
2、利用因特网规范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参考文献按标准著入,有利于文献管理和学术交流。青年编辑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运用因特网这个强有力的工具认真核对文后参考文献的真实性,按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编辑参考文献,保证参考文献的准确性。
3、利用因特网防止学术腐败。一些作者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不惜剽窃他人的成果或一稿多投,这些做法扰乱了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社科学报青年编辑,应该坚决抵制这些学术腐败行为,利用因特网有效防止学术不良风气的蔓延。可以通过登录中国期刊网或万方数据库等专业期刊网,根据作者和相关主题等进行检索和比较工作,防止学术腐败。
编辑: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