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学艺
傅文忱,1904年12月3日出生于吉林省双城县(今黑龙江省双城市)。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勤俭持家的好习惯。1913年,全家逃荒至密山二人班柞木台子(现密山市二人班乡尚志村)安家落户,傅文忱在姚家大院上了三年私塾,12岁时辍学,随父亲种地。辛劳的岁月使他亲身体验到了农民生活的困苦,富人压迫穷人的不平等。在劳动的间歇期间,他阅读了很多旧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精忠传》、《南北宋演义》等等。政治清明的皇帝刘备与宋太祖、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替天行道、杀富济贫的宋江等人都成了他崇拜的偶像。他开始强烈地不满当时社会的黑暗统治,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反抗的火种。
1917年俄国 “十月革命”爆发后,密山二人班有许多乡民和苏俄那边有联系,常聚在一起议论苏俄革命胜利后的巨大变化。傅文忱听后倍受鼓舞,他平时也常去苏俄边防站溜达,耳闻目睹了很多新鲜事儿。傅文忱通过阅读《怎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此书以大量的事实,披露了日本准备侵略中国东北进而征服全支那的野心)这本书,知道了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认识到农民如果不起来革命,进行反抗,不仅不能摆脱富人的压迫,而且还要遭到外国人的驱使和奴役。从此,他要革命,反抗压迫,拯救农民于水火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相继沦陷。中共满州省委发表宣言,号召工农兵劳苦大众们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傅文忱积极响应这一号召。1932年初,抗击日寇侵略的李杜将军率部到达密山,傅文忱为救国救民,毅然弃农参军。1933年1月8日,日寇占领密山县城,傅文忱所在部队被敌人打散。亡国奴的耻辱使他痛心疾首,回到家里进行苦苦地思索。
1933年,傅文忱的弟弟傅文秀和一个叫李发的人同遭土匪绑架。李发是受中共吉东局直接领导的、负责国际交通工作的联络员,正随身携带着上级党组织的秘密信件。由于他不能脱身,傅文秀释放后帮助他设法把信送了出去。后来,傅文忱在弟弟的引见下结识了李发,向他表白了自己要参加抗日的决心,但当时李发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不久,傅文忱参加了中共组织领导的抗日会,他在密山二人班积极地宣传抗日,冒着生命危险散发传单,张贴反日标语,并为抗日进行募捐,逐步地取得了共产党的信任。党组织负责人李发让他担任了密山至苏联海参崴的国际交通联络员。他成为密山国际交通站的唯一地方人员。
这条国际交通线是1927年由中共满州省委交通员苏子元在王栖真的协助下建立起来的,是架在中苏边境上的红色丝绸之路。中共组织的文件、共产国际的指示及中共派往苏联学习的干部大都经过这条交通线。傅文忱深知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危险性、秘密性,因此,无论是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还是翻越崇山峻岭、跋涉大河湍流,他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护送学生、送取来往信件,多在夜间行走,半夜到达居住在中苏边界附近的表弟家里,歇歇脚,打探打探风声,鸡叫时才越过黑土堆到达苏联,天黑以后再返回来。他虽然经常到表弟家,有时还领着党派往苏联的同志,却从不向亲属讲任何事情,只说为给日本人上缴猎物,带人来打猎。
李发作为傅文忱的领导,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他教傅文忱如何搞群众宣传工作,怎样秘密携带文件以及牢记暗号的方法等。傅文忱虚心学习,在工作的各个方面进步很快。李发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使傅文忱受到了极大地教育和启发,树立了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1934年9月,杨松(化名吴平)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回国内,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的名义,到吉东地区领导抗日斗争。他去苏联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代表团指示或向他们汇报工作,多次都是由傅文忱护送。在护送途中,杨松常向他讲解马列主义理论和建立反帝统一战线,宣传“一·二六”指示信和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他思想认识逐步提高。
1934年秋,日寇雇佣民间大车拉石料修筑密山至梨树镇的公路,规定每车运费五元伪币。由于工头和监工打骂车主,降低车脚钱,引起众怒。傅文忱当时也在其中拉脚。当修到二人班境内时,他见时机已成熟,便和本乡木工宁惠卿等组织领导拉石料大车户进行停工斗争,要求补发拖欠的运费。被激怒的车主纷纷参加停工斗争,上千人停工五、六天。在这场停工斗争中,工头和监工克扣打骂车主的罪行得到了清算,并要回了车脚钱。鉴于傅文忱这段时间的表现,经杨松、李发两人介绍,1934年10月,中共吉东局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5年5、6月间,吉东特委接到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派学员到莫斯科学习的通知。杨松过界时给傅文忱留下了去苏联学习的组织关系并起了假名李文贵。当年末,吉东特委组织遭到破坏,许多同志被捕牺牲。在这最艰难的时刻,傅文忱没有丝毫地畏缩退却,冒着生命危险机智地把张松(李范五)等最后一批吉东特委领导安全地送过国界,自己才回家做去苏联的准备。临行前,他抚摸着自己6岁的爱女,告诉妻子说:“如果6年内我没回来,也没有音讯,你就别等我啦,我就不在人世了。”从此,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踏入了异国他乡。
1936年3月,傅文忱拄着拐杖,迈着艰难的脚步到达海参崴。经过非常严格地审查谈话,5月,他被送到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初级班学习。文化课主要有历史(联共党史、中共党史、西方革命运动史)、数学、语文、俄文等,还学习开汽车、坦克、骑兵战术、防机械化部队战术以及反坦克炮的射击法,业余时间还上武术课。学校还发给学员们西装、风衣、大衣及零用钱,规定不得与外界通信联系,每周组织两次生活会,等等。傅文忱置身于来自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中间,了解了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的进展情况,大开了眼界。他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努力克服自己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种种困难,集中精力,刻苦学习文化和军事技术,使各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莫斯科,傅文忱最难忘的一天是1936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19周年纪念日。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全体学员同苏联劳动人民一样,穿着节日的盛装,打着红旗,抬着标语牌,高呼着庆祝口号,威武雄壮地经过红场列宁墓,接受斯大林和苏联党政军领导人的检阅。傅文忱目睹了他仰慕已久的斯大林、莫洛托夫、加里宁、伏罗希洛夫,以及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等人的风采。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东方大学的学员们纷纷向党组织要求回国参战。此时,苏联国内的肃反扩大化涉及到了东方大学的师生员工身上。高级班的俄文翻译马系托夫被打成托派,遭逮捕;学员田永光、张湃也被捕。天天搞审查斗争,学校失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1938年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傅文忱回国。傅文忱取道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回到延安。党组织决定他改名宋志远。巍峨的宝塔山高高地耸立着,清澈的延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同前线相比,这里处处充满民主、自由、平等的气氛。傅文忱兴奋得几夜难眠。延安解放区军民团结,共同抗战的情形深深地感染着他,他迫切要求党组织分派工作。
当月,傅文忱被分配到延安摩托化学校任副大队长,培训学员,负责教授驾驶摩托车技术。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受到学员的欢迎和好评。不久,中共党组织根据傅文忱的工作经历,分配他参加瓦窑堡抗日大学第四期学习。抗日大学第四期是中共根据当时的抗日形势临时举办的。那时,以国民党军队抗战为主体的华北战场已告失败,日寇渡过黄河进攻抗战的后方——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针对敌人武器、装备占优势的特点,在华北、江南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所以亟需大量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1938年4月16日,抗日大学第四期正式开学。毛泽东挥笔题词:“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教导学员们勤奋学习,掌握革命本领。傅文忱被分在驻瓦窑堡的第一大队第一中队学习。开设的课程有政治课:马列主义概论、中国问题与共产党和国际的问题、政治经济学、民众运动等,还有军事课程。
傅文忱学习成绩好,政治思想水平高,担任了中队的党支部书记。他在大队长苏振华、政治委员胡耀邦的领导下,积极工作,努力学习。并利用业余时间把党小组活动搞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入校不久,胡耀邦提倡发起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傅文忱在“向学习突出、向工作突出、向生活突出”三个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授予“斯达汉诺夫学生”的光荣称号,胡耀邦亲自给他颁布发了奖品。
1938年8月1日,傅文忱以良好的成绩获得了印有毛泽东题词“努力奋斗、再接再厉、光明就在前面”的毕业证书,后转入延安枣园专门训练党内交通干部的训练班,接受培训。培训结束后,他被中组部派往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任机要科科长,负责延安、中共中央与外界的联系,保证我军急需物资供给渠道的畅通。他经常往返于西安、延安之间,取送重要文件情报、押运武器弹药等,每一次都非常出色地完成任务。由于他有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1942年被调到中央农委(中央秘密交通部门)做秘密交通工作。他胆大心细,机智勇敢,在取送文件和情报时,把密件卷到烟卷里,缝进衣服夹层里或放到鞋里层,屡次巧过了敌人的关卡,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各项任务,被所在的党组织评为“甲等秘密工作者模范”。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傅文忱随中央农委机关的邹大鹏、吴诚、陶斯咏、黄朴等人从延安出发,前往东北。1946年3月,他们到达东北局。东北局把傅文忱派到了合江省。在佳木斯,他组织了发电厂工人同国民党特务分子做斗争,成立了工会,组建了党的组织。
1946年4月,傅文忱被合江省委派往东安地委所在地鸡宁县(现鸡西市)。当时,密山被郭清典、杨世范、卢俊堂等匪帮所控制。他们在密山县城成立了伪临时政府,筹集粮饷、武装匪徒,抵抗我人民军队,等待国民党接收。6月22日,在东北民主联军359旅旅长刘转连统一指挥下,我军解放了密山。6月25日,密山县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傅文忱任密山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兼土改工作团主任。
7月,傅文忱由警卫员护送,回到了阔别10年的家乡二人班。站在父母、妻子、女儿面前,他悲喜交加。母亲抱着他头说:“你这些年跑到哪去了,怎么不给家里来个信,妈把眼泪都哭干了。”傅文忱这才知道妻子一直没有把他去苏联的事告诉家里人。他感激地对妻子说:“这些年你受苦了,你的嘴真严哪!”
解放后的密山百废待兴,同时要防御山上残余土匪的袭击。傅文忱夜以继日地工作着,终因劳累过度住进了医院。经过四个月的精心治疗,他的病情有了好转。12月,东安地委派他去当壁镇,办理对苏贸易。用东安地区的大豆、豆油、猪肉、白酒换来了亟需的食盐、棉布、火柴等生活用品,解决了当时东安地区的困难,支援了合江省。
1947年11月,傅文忱任东安市市长。在这期间,他组织了东安市的清算斗争。东安市撤销后,他调到天津工作。他经常给密山县的父母寄钱,不让他们打扰政府,不让他们接受政府给予的任何特殊照顾。解放初期,他姐姐不想让儿子当兵,把儿子送到他家里。当他知道后,主动地把外甥送到部队当兵,并告诉姐姐说:“你家儿子多,应主动去,牺牲了还有人照顾你们的生活。”
“文化大革命”期间,傅文忱遭到迫害。1972年,他病逝于哈尔滨,终年68岁
傅文忱几十年如一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贡献。特别是他在党的机要战线上默默无闻地工作,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献身革命的火热衷肠和自我牺牲精神。家乡的人民永远怀念他。
(作者单位 中共密山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