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上情境的创设及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2009-05-22 11:31朱光平
魅力中国 2009年10期
关键词:创设历史情境

朱光平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4-124-01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可以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录音、影视、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这可以达到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主体的感受与体验,注意其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情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情感与审美的体验。

一、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即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也是学习者自我教育的过程,学习不仅仅是作为观念形态的认知活动,它要求学习者必须全身心的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

二、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

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如《美国内战》一节课的讲述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教师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示意图挂出,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教师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运用现代技术及语言,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接受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导拨,使学生明白道理。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通过多媒体等,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氛围,从而进入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

四、创设情境,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初中历史课中的创设情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例如:在教《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给学生创设的情境是,先出示中日海战的有关图片,然后提出问题:“甲午中日战争中,究竟是中国侵犯日本,还是日本侵犯中国?哪个同学能从客观条件方面来说明你的观点?” 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较为容易。他们首先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形成清晰的思维,再结合平时我提出问题的习惯和口气,很轻易地找到答案是:日本侵犯中国。学生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就稍为难一点。但很多学生都能凭借创设的情境形成清晰的思维作为导向,然后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学生之间,甚至师生之间的合作和对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的探究,从而找到令人服的答案。在这里,创设情境就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前提和动力。实践证明,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能够使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增添许多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智力、能力的形成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五、创新思维的培养,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一个儿童对泥巴感兴趣,于是他就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泥巴造型,牛顿对苹果感兴趣,于是他最早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教学中对知识的兴趣可以在不自觉间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兴趣呢?

1.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充分运用事物挂图、人物画像、漫画、名人名言、历史画、历史地图、文物照片等直观教具,以及电影投影、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动员学生参与。根据教学内容,动员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组织较短的历史辩论会,制作历史教具等。这样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记的教学模式,通过提供给学生自己操作的机会,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启动多种感知器官,接受知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巩固,还锻炼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活动中学习、思考和创造。

3.设疑增趣。在课堂教学中,把每一节课的内容转化为环环相扣的若干问题,去吸引学生,去研究探讨。通过一个个谜一样的问题,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教师以一个学生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释疑,在趣味浓郁的氛围中,既深化了对历史事件、现象和本质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六、加强情感投入,实行教学民主

融洽的师生感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参与,思维活跃、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快乐的学习中自由地思考、积极地探索。一个关心学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教师,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乐于参与他的课堂教学,乐于接受并积极完成他布置的任务,特别是乐于动脑思考,以期待老师的赞许和表扬,这样在其乐融融的师生间的情感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被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七、运用科学的评价和激励

为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以培养他们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采取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1.口头评价和表扬,这是最常见、被大部分老师常常采用的激励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要客观、公正、恰当、准确。过高的评价、夸大的表扬,易使学生轻视问题,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产生骄傲的情绪。同样,过于严格和苛刻的评价标准,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前怕狼后怕虎,从而制约甚至扼杀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恰当、准确的评价和恰如其分的表扬能激发学生的发表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量化积分,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合理程度给予量化,用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对自我思考能力进行评价,从而判定自己的思维途径或方式是否需要调整或发扬。根据平时课堂上积分,进行单元成绩或者期中、期末总结,以一定比例计入单元成绩或期中成绩中去,这样能够比较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情况。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既积极又投入,自觉养成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创设历史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