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译
今天,我来到北京之旅的第五站——圆明园。
圆明园,你是我心中之园。走近你的前夜,我已查阅了你那辉煌的历史:你是集锦式园林,有许多各具特色、不同功能的小园林。它们都取材于全国各地的著名风景园林,有选择地予以再创造。在长春园里还有一组欧洲式园林和人工水景,给人有集天下之美于一园的感觉。
圆明园,你是我心中之园。这不,我来了,我来看你了!
尽管导游不止一次地告诉我,早已进入圆明园的遗址了,可我仍然在寻找你。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你,曾被雨果称之为“梦幻艺术崇高典范”的你,如今变得遍地野草,满目凄怆,这是你吗?虽然很久以前就知道你已成了一片废墟。我的心禁不住在颤抖:你的瑰丽在哪里?你的辉煌在何处?
我漫步在小路上,这是一条从许多静卧着的巨石间穿过的小路,两旁是伤痕累累的巨石。凝视着它们,就像跋涉在历史沉重的沼泽里,就像穿过了许多巨人的古战场,就像在翻阅厚重的史书。我读着明清的悲凉与凄楚,读着战争的硝烟与残酷,读着爱国者的悲愤与感慨……脚步轻松,心情沉重。
不知不觉,眼前伫立着高大的石柱。百年的孤独与沧桑巨变塑造了石柱坚毅的沉默。石柱什么也不说,只默默地在荒野抒写你的悲壮。这高高的石柱,你是一个长长的省略号。你静静地矗立在斜阳里,让小草抚慰你的伤痕,让风儿抚慰你的记忆,淡淡地看秋去春来,冷冷地听雷鸣雨骤。你是“过来人”了,是么?所以你将所有的言语融进你的血脉,在你的土地上孕育出青春的野山楂,让后人去品味你的苦涩?你残破的肢体以坚忍的毅力支撑着,站立着,是要把耻辱永远保存下来以警醒后人?是的,石柱,你不说话,可你在哭泣,你在咆哮,你在期待……凝眸着你,我情不自禁地伸开双臂抱住你,紧紧地!
导游高亢的解说突然在我耳边爆出:“在建国40周年那天,白发苍苍的老艺人骆玉笙站在石柱的面前声泪俱下地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也许,这是对你最好的诠释?抑或是你百年的心声?
夕阳西下,我漫步在这荒草没胫的小路上,我跋涉在浑浊的历史沼泽里,我在读着你的过去,我在勾画着你的未来……
简评:中学生特别是刚刚跨进中学门槛的学生写游记,最常见的毛病就是走马观花,游到哪儿写到哪儿,缺乏特色。本文与众不同,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颇费了一番功夫。游一片废墟的“圆明园”,写什么?作者仅选择了“小路”和“石柱”来重点叙写,因为这“小路”旁的巨石是“厚重的史书”,这不倒的“石柱”是“要把耻辱永远保存下来以警醒后人”。作者联想丰富,触景生情,情意的抒发深沉而凝重。特别是文末借用骆玉笙的“重整河山待后生”一句话,唤起人心的振奋。全文用第二人称作诉说对象,把作者向对方吐露真情、深沉思索的形象展示出采,语言得体妥适,深沉凝重。
指导、荐评老师:冯汝汉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初一(13)班(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