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偶像

2009-05-21 05:31杰斯·罗汪雨申邵昳灵
作家 2009年5期
关键词:林红李光头英文版

杰斯·罗 汪雨申 邵昳灵

杰斯·罗汪雨申邵昳灵译

中国的经典古籍《礼记》一书中,有段对古筝非常著名的描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原意为“周代大祭,伴奏清庙乐章所用的乐器——瑟,只有朱红色的弦和稀疏的瑟底孔,一人唱诗而三人和声,弹的唱的都极其简单,显然目的不在乎好听的音乐”。作者此处引用此句,显然失当——译者注)这里提到的“遗音”,就是“余音袅袅”的意思,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解读方式,世代被中国学者和批评家们用来称赞某种能够引起人们回忆或使人产生联想的特征。这在中国古代诗画或其他艺术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即在一幅清晰而简单的艺术作品中,却能够蕴含着巨大的共鸣力量和丰富的情感因素。“遗音”的微妙,毋庸置疑,是很难向那些无法凭直觉理解它的人来描述的。有人甚至可以这么说:“与诗歌相似的这种特征”,如罗伯·弗里斯特说的那样,“在翻译的过程中消失了”。

由周成荫和卡洛斯·罗杰斯翻译的余华作品《兄弟》,就存在“遗音”难以翻译的问题,而这却并不是因为小说本身是令人费解的、富含寓意的和极具“中国特色”的。事实上,《兄弟》是20世纪末一部非常好的社会小说。它讲述的是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化国家出现的背景下发生的故事,凡是经常读报的人都会感到非常熟悉,它就像美国任何一档24小时播放的“真人秀”节目一样,充斥着愚蠢、幼稚、情色和颓废的感伤。《兄弟》(上部、下部)在西方出版时,就像在中国出版时一样一炮而红,2005年和2006年累计共售出百余万册。

然而,除了上述那些显而易见的特征之外,在阅读《兄弟》的英文版时,可能会使人感到沮丧,有时令人感到恼怒,甚至还会让人感到极度混乱,部分是因为余华那直白而写实的中文表达方式,很难从英文中直接找到相类似的字眼将它们翻译出来。小说第一章的主要情节讲述的是:李光头(十四岁那年)在一个公共厕所里偷看(五个)女人的屁股,当场被人抓获。在翻译时,周成荫和罗杰斯做了一次伟大的尝试,努力地在英文中找寻一个和“女性下体”相对的词,如“屁股、底部、尻、臀部”。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很难不去怀疑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译文与原文间存在的差距,忽略了某些表达悲伤和幽默的情境。小说充满了暴风骤雨般的语言和肉体暴力一诅咒、指责、红眼病、斗殴——同时余华描写此种暴力的手法是如此的写实,并且不厌其烦,虽经翻译过滤,仍然令人感到无法消受(小说结尾处马拉松式的性爱场景沉闷而乏味,几乎令人无法忍受)。

然而问题并非仅由方言引起。《兄弟》这部小说的叙事结构完全不同于任何一种西方读者所熟知的方式。小说从对一个带有浪漫喜剧色彩的家族史诗的抒情性叙述开始:李光头和他冷静而忠实的异性兄弟宋钢,在“文化大革命”中都成了孤儿。后来他们爱上了同一个女人——美丽的林红。在经过一场错综复杂的“风流剑侠”式的斗争之后,宋钢最终赢得了林红的芳心,并与她结婚。但是,在小说下部的开始,小说突然转变成了粗犷的历史讽刺。失去亲情、受到侮辱的李光头将全部精力放在挣钱上,从而建立了中国第一流的垃圾收购和废品处理王国。此后他利用他的财富创办了一个全部是处女参加的选美比赛以满足他的欲望,然而最终他却发现贪婪的性欲只会令他更加悲惨。

小说的高潮是一种狂乱的并夹杂着讽刺、喜剧和理性思辨的混合状态:失去了工厂工作的宋钢沦为一家私营小公司的丰乳霜推销员,并且在老板的游说下去做了隆胸手术,以此来宣传公司的产品。当宋钢病入膏肓时,李光头出钱帮助宋钢治病,同时诱奸了林红。而此时的林红即便是在自己的丈夫随时都可能死亡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够在李光头的怀抱中达到性高潮。

想象一下,一部由美国作家威廉·迪安·豪威尔斯和英国作家D·H·劳伦斯合作完成,后由美国畅销书作家汤姆·沃尔夫修改,再由获得过奥斯卡奖提名的澳大利亚导演巴兹·鲁曼拍摄成电影的小说,你就会对《兄弟》是什么样子有所了解,这一切都源自西方。将这样一本充满幻想的小说翻译成中文,阅读它的中文版将和阅读英文版的《兄弟》一样,这种感觉像置身于充满谜题的马戏团或是像在看默剧一样令人费解。

所有这些困惑,最令人伤心之处在于小说的创作背景。《兄弟》是一部奇怪而又令人惊叹的作品:是中国小说家首次尝试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长大,在上世纪80年代成人,并且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胜利或者失败的一代人创造的一部大众史诗作品。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活着》(曾被张艺谋导演搬上银幕)及令人倾倒、内容却荒诞的《难逃劫数》等小说,都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兄弟》比以往的作品更具野心:它企图记录一个历史时代,正如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时期的中国,鲁迅的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一样。虽然他们风格差异很大,但是余华继承了鲁迅的文化精神内核,令人觉得,他并不是在给外国人讲述这个故事,他似乎也不关心如何向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描绘中国。

此外,虽然余华小说的主题新颖,但是小说插曲式的结构,以及粗线条的讽刺和超现实主义的结合、粗俗但尖刻的讽刺风格均是源自于中国的古典小说,如《西游记》和《红楼梦》——尽管在西方少人知晓,但这两部小说在东亚地区却被普遍熟知。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李光头就像是《西游记》里的美猴王——个以令人瞠目的方式破坏自我尊严的泼皮无赖——或许明显让人感到有些冗长拖沓。显然,余华《兄弟》中的三角恋和《红楼梦》中的三个主人公的故事非常相似,但是以防有人怀疑,余华在小说的最后含蓄地将李光头比喻为《红楼梦》中那个孱弱的、患有肺病的、最终为情而死的女主人公林黛玉。正因如此,有些人希望《兄弟》会有附注,但是任何一个读过学术翻译的人都知道,附注和批注会影响读者对小说精髓的领会和理解。于是,没有一个替代名词可以用来解释“遗音”所要表达的意思。

这是否意味着《兄弟》是不可翻译的呢?或许更应该说是,此书英文版的陌生感仅仅证明,中国与西方在普遍的意义和理解之间,仍然存在着何等宽广的鸿沟。因此,到底有多少书是为了教化、歌颂或是被视为经典而被翻译的,这并不重要。我更希望,对另一代人来说,《红楼梦》中的悲情女主人公林黛玉,应该像艾玛·包法利和安娜-卡列尼娜一样被西方人所熟知,但是我对此并不乐观。我很担心,《兄弟》的英文版在西方将会流于表面,虽然不是完全的不能理解,但是想要完全明白也有点难。

(原载于《纽约时报》书评周刊,2009年3月8日)

责任编校郭海燕

猜你喜欢
林红李光头英文版
浅论《兄弟》中的温情书写
2024年《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征订通知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古地理学报》(英文版)2018—2020年总目录
英雄
The Crop Journal 作物学报(英文版) (Started in 2013, Bimonthly)
你在儿女心上
消除的猜疑
论李光头这根“骨头”的悲剧
——读余华小说《兄弟》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