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玉娟
蔡元培先生说过,“国民教育以养成和健全人格为根本方针”。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诚信、有学识、具有良好品质、健全人格、能推动社会进步的有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尝试以规范化管理健全学生人格,取得一定成效,今把思考和实践总结如下:
一、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人格,心理学上一般把它叫作个性,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即个人心理活动的意识倾向性以及在生活、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那么,所谓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塑造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青少年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怎样的人格才是健康的呢?健全的人格,主要是指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高度自觉的行为准则,有主动观察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有优良的性格气质特征。学生有了健全的人格才能积极地履行应尽的义务,才会在正确观念的指导下去创造生活,并不断自觉地完善自我。
通过对我班学生行为习惯及心理状况的调查。发现读书的目的是为将来立足社会和更好发展的占75%;有集体责任感,能自觉参加集体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的占70%;认为父母仍然是自己成长过程中最值得信赖的人占65%。但在调查中又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学生出现矛盾的心态,他们既依赖父母,认为值得敬仰、信赖;又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对自己帮助不大,甚至常给自己带来烦恼,阻碍自己的发展,这样的学生占30%。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高中生情绪很容易波动。既易感动而立雄心,树壮志;又往往因遭遇挫折而懈怠、放弃努力。在调查学期学习计划执行情况时,发现能坚持并实现自己目标的仅占15%。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冷漠、内心孤僻、心理承受力差等人格缺陷在学生中时有表现。这种现状令人担忧,人格教育的实施得的尤为迫切。
二、设定恰当的培养目标
人格的培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笔者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立和设计目标、内容和手段,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格教育模式。
1.高一年级:正确对待人生,激发成才热情,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首先抓新生入学教育。如利用军训契机,开展尊师爱友、知校爱校、自理自立、前途理想等教育;其次开展主题活动教育。如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习方法、心理知识讲座等;再次,开展实践活动,如读书活动、法制报告会、勤工俭学等。
2.高二年级:培养责任意识,引导树立理想,形成良好品格和意志。
针对高二学生的特点,开展围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学生道德进行的“三德”教育;围绕公私观、幸福观、苦乐观、价值观、恋爱观等主题讨论进行人生观教育;同时组织学生参社团活动,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高度自觉的行为准则。
3.高三年级:健康心理和人生观教育,做全面发展的毕业生。
前两年的教育使学生心理结构中知、情、意、行诸要素协调起来,高三年级的任务是使不平衡的部分趋向平衡,使滞后的部分通过重点培养和特别训练达到与其它要素平衡一致。从而使心理结构的整体功能达到和谐、均衡。笔者以形成竞争意识、就业意识为目标搭设各种平台,实现学生和谐发展目标。
三、内容安排贴紧学生生活
笔者制定了学生在校“一日生活”的行为准则,包括上学、上课、下课、出操、用膳、集会、放学、就寝、责任区卫生、校园礼仪等10大条45个项目,规范学生行为使之形成定势。如《学生自行车管理办法》规定:学生自行车只能在规定地点停放,停放时后轮必须压白线,车把统一朝东北方向倾斜。这一条看似简单却最能锻炼学生的品格。如果学生没有责任感,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没有高度自觉的行为准则,要每天规范细致地放好车谈何容易。笔者就是凭着规范化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身边做起,小事做起。
针对学生的一系列道德困惑开展教育,例如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如何发展与同学的友谊、如何改掉陋习争做文明人等,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掌握人与人相处的道德准则。把人格教育贯穿在学生参与的每一项活动之中,做到事事有教育,时时有教育。
四、外在规范管理与心灵塑造相结合
高中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外部压力与自我意识交互作用的结果,对这一年龄学生的教育就要将外在规范管理与心灵塑造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外在规范管理上主要抓两点,一是严格训练。开展行为规范的训练,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如高一进行的知校爱校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自主地融入到学校大家庭。有了对学校的爱就有对自己行为的认知与反思,才会有实际训练中准确熟练地去执行行为规范。二是加强管理。在管理中突出“严”、“新”、“恒”。“严”体现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奖惩制度,使学生感到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遵守,不得违反。“新”体现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出新点子、想新办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让学生感到活动的开展是“量体裁衣”,为他们某一时期、某一心理状态而设置的,有亲切感,想他们所想,做他们所做。“恒”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一环扣一环,善始善终,一轮管理过程结束后,新的一轮管理紧跟上,使学生在这种常抓不懈、循环往复的管理中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变为经常性的道德习惯,从而使学生的人格不断健全。
心灵塑造方面制定了一套从高一到高三的系列教育行动方案,方案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做人的基本道德,例如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祖国,孝敬父母。(2)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发展的阶段,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分层次地实施德育内容,这种安排不仅适应学生心理、思想道德不断发展的状况,同时也体现了层次教育的功能。(3)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看电影、讲故事、讨论会等,激发学生求真、向善、尚美的道德情操,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层次得到提升。(4)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情操,促进学生的自我肯定。人格特征中最核心的要素是“自尊、自重、自强”,这是对高尚人格渴望与追求的内在动力。现代青少年人格结构中普遍性地少了锐气,多了惰性,其原因就在于缺少“三自精神”,为此,笔首采取多途径组织有针对性的自我展示活动、志趣活动以及有助于个人特长发挥的活动,激励、扶植和推动学生去获得成功,使他们从高中开始有更强的自信心、自豪感与成就欲。以“三自”精神为基础,他们人格结构中自卑、懦弱、甘居落后、不敢进取等许多消极特征不断消解,长此以往,人格结构中积极成分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人,还是多么平凡的人,都需要健康的人格来支撑。笔者重视从教育人手,寻找学生健康成才的通道,相信有意义并能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