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一天,年轻的德国气象工作者魏格纳因身体欠佳躺在床上休息,但他勤于思考的脑子却没有闲下来。忽然,他被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吸引住了。他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是如此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去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自此以南,巴西海岸每有一个海湾,非洲西岸就有一个相应的突出部分。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
一个大胆的假设在他脑海里诞生了。
第二年秋天,魏格纳在翻阅文献时,读到一篇论文,其中提到这么一点:根据古生物的证据,巴西和非洲之间曾有过陆地相联系的情况。他由此联想到他在病中的发现和假设,更感到大西洋两岸轮廓的相似事出有因,恐非偶然。他想到,这或许是一个涉及大陆形成和地球演化的大问题,值得认真研究探讨。当时,大陆漂移问题远远超出了学科的界限。它涉及到地质、古生物、动物地理、植物地理、古气候以及大地测量等一系列学科。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论证起来,困难重重。然而,魏格纳执意要把这个问题追究到底,他决计要在一个陌生的领域作一番新的拼搏。
与前人不同,魏格纳不是孤立地看待各局部地区的地质资料,而是从全球或洲际范围内加以考察和追踪。他首先追踪到大西洋两岸褶皱构造确实可以搭配得很好,就像一张被撕开的报纸又重新拼接,报纸上的印刷行列依然整齐切合。然后,他从古生物、动植物的分布、古生物化石和古气候等方面找到了证据。
不久,他发表了第一篇大陆漂移的论文《大陆的生成》,随后就参加了格陵兰的探险。在格陵兰海岸,当他看见一座座冰山在海上漂流时,不觉心中一动:大陆,不就像这漂移的冰山么?当然,大陆并不是浮在水面上的,而应当浮在有一定粘性的岩浆上。于是,他提出了地壳均衡的概念,即认为地球表层在某种程度上是漂浮在下层较重的介质上的。魏格纳抓住这一点,把地壳均衡概念当做他立说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后来,魏格纳又挥笔写成了他那著名的《陆海的起源》。这部著作的发表,标志着完整的大陆漂移假说已经诞生。其时,魏格纳年仅35岁。